首頁 > 成語

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關於徵集民間俗語的通知

作者:由 青山磊落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12-30

冠上加冠歇後語的上一句是什麼

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關於徵集民間俗語的通知

各市(縣)民協、廣大俗語愛好者: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是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在新時代承擔的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根據中國民協統一安排部署,2020年河北省民協承擔了《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俗語•河北卷》編纂任務。為圓滿完成俗語河北卷的編纂工作,特向廣大俗語愛好者、民間文學工作者徵集俗語。具體要求如下:

一、徵集內容

流傳於河北省境內的民間俗語。《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俗語•河北卷》所收錄的俗語包括五類,分別為歇後語(如:叫花子打算盤—窮有窮打算)、俗短語(如: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繞口令(如:瓢碰盆,盆碰瓢,勺子碰碗,碗碰勺)、口彩語(如結婚迎新人:新人超火盆,輩輩出貴人;新人超馬鞍,輩輩出高官)及其他類。

二、具體要求:

1。注重方言。俗語的語言形式,應忠實地用方言的口語詞彙記錄。如果俗語的口語發音找不到完全適合的文字,應儘量尋找語音相近、意思較為貼切的文字,並用國際音標、漢語拼音、同音字或“讀如”等形式記錄口語發音,對口語發音及其意義做相關說明。

2。 突出特色。出於科學性、廣泛性、地域性、代表性“四性”原則要求,蒐集整理時既要注意地方、種類、民族等方面儘量均衡,更要注意突出本範圍內最具特色的作品。

3。收集採錄資訊。解釋俗語的意思,說明與俗語相關的民俗生活、地方知識、使用場合、文化內涵、民眾觀念、社會功能、表達效果等語境資訊,相關文化背景、故事傳說,與重要俗語物件相關的圖片等。並註明講述者、採集者資訊和採集時間、地點。

4.釋義要求。不要求逐條釋義,一般需要解釋的俗語有如下幾種:A。具有方言特色的俗語;B。字面意思與實際意思不一致且讀者不易明白的俗語;C。包含一般外地人或當代青少年不瞭解、不熟悉的地方知識、民俗資訊的俗語等。每個俗語的釋義控制在1000字之內。

5.採集途徑:可以從民間愛講故事的老人中尋找、老一輩民間文學工作者、學者所蒐集發表的各類俗語作品或者從當地村志、史志、三套整合卷本等途徑尋找。不能從網上搜集,嚴禁使用網路下載的圖片。

三、徵集時間:

2020年5月30日截稿

四、獎勵辦法:

1、各級民協要利用各方面的力量與資源共同抓好俗語收集工作,對在這項工作中積極組織發動並提供高質量作品達到2000條以上,河北省文聯、河北省民協將授予先進集體稱號;

2、對在俗語蒐集整理上,既有質量又有數量(500條以上)的提供者,河北省文聯、河北省民協將授予先進個人稱號,並優先推薦加入省市民協和中國民協。

3、所提供的俗語,一經採用按有關規定標準支付稿酬。

4、為提供一定數量的俗語蒐集整理者、講述者撰寫個人傳記,載入本卷。

五、注意事項:

1、報送資料時,請將姓名、地址、電話、個人2寸藍底照片等資訊一併上報。

2、投稿郵箱:

投稿郵箱:hbmxsuyu@163。com

聯絡電話:13933190764 柴秀敏

13801019283 張 林

附:關於徵集民間俗語的有關說明

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2020年1月20日

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關於徵集民間俗語的通知

關於徵集民間俗語的有關說明

一、俗語含義及類別:

人們習慣上使用“俗語”來指稱一切民間口頭語彙。

《大系》“俗語卷”所說的俗語是凝固性較強並有較完整意思的民間口頭語句。它包含四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具有民間性、口頭性。是民眾日常生活中創造和長期使用的口頭語言。

第二,超過五個字長度(含五個字)的語句,不包括過於短小的詞。四個字以下的俗語是詞彙形式,不能較為獨立地構成具有文學性和思想性的語句。

第三,凝固性較強。詞語構成形式上較為定型,為民眾重複使用,而不是臨時說出的只使用一次的詞語組合形式。

第四,獨立表達較為完整的思想,有一定的文學性。一般能獨立形成語句即使很簡短,也能表達較為完整的意思。比如雲南怒江人說的俗短語:“過了雪山丟柺棍”,指那些忘恩負義的人,用得著別人辦事時給人磕頭下跪都行,但是辦完事後就不理睬別人;“黃花菜都涼了”是北京俗短語,意思是“等得太久而讓人心煩不已”或者“因行動太遲緩而耽誤了好事”。兩三個字的俗語一般不能表達較完整的意思,比如“背黑鍋”“拉皮條”這樣的慣用語只是形容性短語,是組成一句話的部分語言材料,本身不構成較完整的意思,不收入本卷。個別的三四個字的俗語也能表達較完整意思的也可酌情收入,比如上海人愛說的“弗搭界”,用法例如“反正話都讓你們說盡了,愛怎麼說怎麼說吧,弗搭界”。“弗搭界”的意思是沒關係,不相干,不要緊,不關你我的事。這個口頭禪體現的是上海人獨立務實、不尚空談的精神。

依據以上標準,因《大系》已將諺語、謎語單獨立卷,所以《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俗語•河北卷》所收錄的俗語包括五類,分別為歇後語、俗短語、繞口令、口彩語及其他類。不同的型別下,按照思想內容或形式特點等標準再進行分類,具體說明如下:

1.歇後語

歇後語,又叫俏皮話,是一種由近似於謎面、謎底的兩部分組成的較為定型的趣味性語句,如“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一點”、“旗杆頂上綁雞毛——好大的撣(膽)子”、“大姑娘不要婆家——那是假話”。

歇後語分為兩大類:諧音歇後語和喻意歇後語。

(1)諧音歇後語

諧音歇後語是後一部分在字面意思上能解釋前一部分,同時利用音同或音近現象表達作者的真意。如“河裡摸不著魚——抓蝦(瞎)”“上鞋不用錐子——針(真)好”“梁山上的軍師——吳(無)用”“公雞戴草帽——冠(官)上加冠(官)”。

(2)喻意歇後語

喻意歇後語是不利用諧音關係來表示說話者意思的歇後語,這類歇後語在數量上佔多數,如“公公背媳婦過河——出力不討好”“公安局門口打警察——沒事找事”“河裡尿尿——隨大流”。

2.俗短語

俗短語,是民眾口頭上慣用的一種有特定含義的較定型的說法。它在結構上不勻稱,有別於成語,在組成單位上大於詞。如河北話“找不著北了”,意思是因為某件事情迷糊了、暈頭轉向了、不能把持自己了。“拿著窮人打哈哈”,意思是拿著不得意的人開涮、開玩笑。俗短語裡有大量的三字慣用語如“拖油瓶”“三腳貓”“馬後炮”等,因過於簡短、不能構成較完整的意思,本卷擬不收入。

3.繞口令

繞口令又稱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中國傳統的語言遊戲,由於它是將若干雙聲、疊韻詞彙或發音相同、相近的語、詞有意集中在一起,組成簡單、有趣的語句,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讀起來使人感到節奏感強,妙趣橫生。

根據繞口令結構進行分類,可分為一句令、二句令和多句令三種,其中一句令和二句令的數量較少,且二句令以對偶式為主;按照繞口令的表現形式進行分類,可分為諧音令、疊韻式、雙聲令、比較令、顛倒歌、交換令、同字尾令、數數令、問答式、咬嘴令等。一般的繞口令僅採用一種表現手法,部分繞口令則幾種表現手法兼用。如:

一句令:補破皮褥子不如不補皮褥子。

二句令/對偶令:斑竹枝頭砍砍斑竹,苞谷林頭掰幹苞谷。

諧音令:東家王湖,西家汪虎。王湖洗碗櫥,汪虎擦茶壺。

疊韻令:小石拾柿子,拾了四十四,拿到秤上試,需要稱兩次;頭稱三十,斤數是整十,二次稱十四,四斤四兩四,兩次加起來,共有幾斤柿?

雙聲令:掰白菜,搬白菜,掰完白菜搬白菜,搬完白菜掰白菜。

比較令:山前有個嚴圓眼,山後有個嚴眼圓,兩人山前山後來比眼。不知嚴圓眼比嚴眼圓的眼圓,還是嚴眼圓比嚴圓眼的眼圓。

顛倒歌:東西街,南北走,出門看見人咬狗,拿起狗來打磚頭,又怕磚頭咬了手。等等。

4.口彩語

口彩語,俗稱“吉利話”“吉祥語”,是民眾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逢年過節、結婚慶典、賀生祝壽、喬遷開張等喜慶日子或隆重場合使用,能給人帶來好運、福氣的詞語,口彩語可以是由較多的句子組成的一段話,如有的地方在舉辦婚事時,在鋪床、新娘上轎、迎新娘、拜堂等環節都要有主持人唱一段彩詞。如:新媳婦下轎時唱到,新人進門來,又帶喜來又帶財,滿堂兒女帶了來。一把麩子兩把棗,來年生個大胖小。苗族有的地方過年在除夕子夜時分到初一凌晨兩點之間有“喊年”的習俗。喊話的內容在“喜”“財”“人丁興旺”“福壽雙全”等方面,各家可以根據具體需要喊,如想發財的就喊:“白銀流來如水,黃金湧來似潮。”

5.其他

另設“其他”類,收錄不符合以上四條標準的俗語,如部分咒語、隱語、委婉語、酒令、口訣等。

二、收錄採集資訊具體要求:

(1)釋義。解釋俗語的意思,說明與俗語相關的民俗生活、地方知識、使用場合、文化內涵、民眾觀念、社會功能、表達效果等語境資訊,相關文化背景、故事傳說,與重要俗語物件相關的圖片等。

(2)標註採錄資訊。依次標註講述者、採錄者、整理者、採錄時間、採錄地點等資訊。講述者、採錄者、整理者的身份資訊依次為: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出生地、工作單位。如果採錄者與整理者相同,則只標註採錄者。

(3)說明文字來源。如果該條俗語不是本大系俗語卷編纂者新採錄的文字,則需要按學術規範標註文字來源,具體標註格式為:選自:×××編:《×××》,××出版社,出版年,版次,起止頁碼。如果擬收錄作品沒有公開出版,也必須依據實際情況說明文字來源。

(4)注意留存採錄過程照片。

例一:“妯倆坐月,一家一回”

釋義

:從前,人們是不興分家生活的,祖孫幾代、兄弟叔侄,不管多少人口,一大家都生活在一起,一灶頭吃飯。如果偶爾有分家生活的話,那就是家道敗落之意了。大家庭人多,矛盾紛爭肯定難免。特別是婆媳、姑嫂、妯娌之間,更是紛爭不斷。例如,妯娌之間,有一人坐月子(生小孩),家務就不做了,吃也要吃好的了。這時候,其他妯娌就會容不得、有意見。長輩見此情景,就會來勸說,等到你坐月子時,也是一樣的,不做事、吃好的,妯娌坐月子,一家一回。後來,經口耳相傳,這句俗語常被人們用來比喻“機遇均等”“一視同仁”之意了。

講述者

:封作昌,男,70歲,漢族,大學學歷,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縣張店鎮人,灌南縣高階中學退休教師。

採集者

:楊曉陽,男,36歲,漢族,大學,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文化館幹部。

採集時間

:2018年11月22日。

採集地點

:連雲港市灌南縣新安鎮政府大院。

例二:“對不起北果子親戚劉三邦”

釋義:

清朝末年,山東牟平縣令到南鄉辦案,中午派飯到北果子村劉三邦家,劉家好酒好菜招待,縣官喝的很高興,就是上飯時端上來的是黑餑餑,惹得縣官不高興了,他沒有吃飯就放下筷子。隨從怕不吃飯不能趕路,包了一些黑餑餑路上備用。縣官不到天黑就餓了,飢不擇食,吃了隨從帶出來的黑餑餑,一入口,香甜極了,原來這餑餑是栗子面做的。縣官邊吃邊說:“錯怪人家了,回去當面道謝,不然對不起北果子親戚劉三邦了。”(劉三邦:時為那一帶的能人)

講述者

:韓月湖,男,62歲,滿族,不識字,山東煙臺王莊人,務農。

採集者

:蘭玲,女,24歲,漢族,高中,山東煙臺王莊婦女主任。

採集時間

:2019年2月6日。

採集地點

:王莊村。

例三:“拽著貓尾巴上了炕”

釋義:

在山東農家,炕雖然極普通,但由於是睡覺的地方,還是有點隱私性質的處所,自家人上炕是比較隨便的,外人串門一般就坐在條凳上或炕沿上,不能隨便脫了鞋上到炕裡頭去坐著。如果在炕上吃飯,就放一個四方形的桌子,兩人分坐在兩邊炕沿上,其他人盤腿或蜷腿坐在桌子邊。按著禮俗,吃飯時坐的位置是很講究的。坐在炕沿的是要盛飯端菜的,一般是較大的孩子或母親坐在這裡,老人和父親通常要坐在炕裡邊,吃完一碗飯,把空碗往邊上一遞,自會有人給盛上。所以,炕裡頭的位置就是地位尊貴的人和小孩子所坐的地方。農家宴客的時候,一般在炕上招待客人吃飯,這時就要把客人讓到炕上。但如果客人較多,哪個客人坐到炕上以及坐在炕上的什麼位置,哪個客人坐在炕沿或炕下邊的凳子上,就必須講究了,一般是按輩分和年歲來安排,經常會見到客人之間為誰該上炕而謙讓不休的情況。因為不該上炕而坐到炕裡頭是嚴重的失禮,自己如果意識到,就會很不安,飯也吃不安穩,也會遭人笑話。“拽著貓尾巴上了炕”就是指不該上炕的人卻上了炕。農家的糧食常遭老鼠禍害,所以好多人家都養貓,貓常在炕上炕下跳來蹦去。所以就有了這個涉及貓的俗語。不該上炕卻上了炕,怎麼上來的呢,拽著貓尾巴上來的。就比喻一些心術不正的人,抓住一個機會,或憑藉一個由頭,就獲得了某種不該得的名分、地位等利益。

選自:

山曼編《齊魯鄉語譚》,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版,第一次印刷,第50頁。

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關於徵集民間俗語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