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東漢王朝最後一次的外戚宦官之爭,靈帝紀時間考證

作者:由 天飛鶴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3-08

誅殺宦官時間叫什麼時間

增淵龍夫說:“章帝以後的內朝的歷史,是圍繞誰實際控制政權而展開的宦官與外戚之間的激烈爭奪的歷史。”

劉辯即位,何進秉政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劉宏駕崩,隨後時年十七歲的皇子劉辯即位。漢靈帝一共有兩個兒子,何皇后生劉辯,王美人生劉協。

漢靈帝生前鐘意於劉協,認為劉辨“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但是劉辨有個好媽,還有兩個掌有兵權的舅舅。何皇后受寵,何進手握重權,所以漢靈帝遲遲沒有定下太子。

東漢王朝最後一次的外戚宦官之爭,靈帝紀時間考證

電視劇《新三國》劉協劇照

直至漢靈帝病危,他把劉協託付給蹇碩,但是蹇碩輕敵於何進、何苗二人,漢靈帝駕崩後,蹇碩密謀誅殺何進然後輔劉協即位,不想被自己的司馬潘隱背叛,洩露訊息給何進,被何進逃脫。蹇碩密謀誅殺何進不成,只能按照靈帝遺詔辦理後事,第三天,劉協成功即位,何皇后變成了何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太傅袁隗共同輔政,掌握尚書檯。

何太后臨朝,何進秉政,蹇碩自知不會有好下場,再次密謀誅殺何進,但是又一次“遇人不淑”。蹇碩把自己的想法透漏給了中常侍趙忠等人,想獲取他們的支援,其中的中常侍郭勝,他和何進是老鄉,而且何太后和何進能有今天,郭勝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何家的親信。郭勝和趙忠等人商量以後,決定把蹇碩的書信給何進看,站在何進這一方。於是蹇碩被何進誅殺,同時蹇碩所統領的西園軍也歸屬了何進。

何進欲誅宦官,卻遭全家反對

東漢時期政權長期受到宦官和外戚交替控制,而且宦官控制政權,是因為外戚長期壟斷政權導致的。

漢章帝以後,相繼由幼主即位,先是竇氏、鄧氏、閻氏,隨後又有梁氏。外戚掌控政權,皇帝自然不滿,於是依靠宦官來對抗外戚,奪回權利。竇氏死於宦官鄭眾等人,鄧騭之死也有宦官李閏的影子,梁冀死於宦官單超等人。

宦官和外戚之間相互鬥爭,在何進秉政時期也不例外,在殺蹇碩之前,袁紹的門客張津就勸說何進應該打壓宦官和永樂太后(董太后),何進就很贊成。蹇碩死後,袁紹就向何進提出要進一步誅殺宦官,效仿陳蕃竇武,完成他們未竟之事,這遭到了何太后的反對。

何太后反對何進誅殺宦官的原因很簡單,何太后出身貧賤,她自己就是靠著宦官的支援一步一步爬上來的,當年何太后還是何皇后時,下毒殺死了劉協的生母王美人,漢靈帝一怒之下要廢后,還是宦官們求情才逃過一劫。而且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和何苗,也都沒少收取宦官的賄賂,換句話說,整個何家都受過宦官的好處,那為什麼何進堅持要誅殺宦官呢?

徵召外兵,威脅太后

何家出身卑賤,本是“以屠為業”,並非什麼名門望族,能有今天殊為不易,何進也想把何家變成名門望族,自從黨錮解除後,何進就開始徵辟士人,往圈子裡湊。劉辨即位,他和袁隗共同輔政,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是世家大族,他也重用袁紹,在整個大的背景下,是少有士族對宦官有好感的,何進想誅殺宦官,多半是為了讓何家躋身於世家大族,把何家和宦官劃清界限。

但是由於全家反對,誅殺宦官的計劃遲遲不能落實。因此,袁紹的餿主意來了,他提出召集地方的將領,引兵進京,威脅何太后,誅殺宦官。

陳琳立刻表示反對,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何進堅持誅殺宦官,根本不需要外力,手裡的兵足夠了。《魏書》記載了曹操聽聞此事後,也認為何進徵召外將必敗的看法。

但是這時候的何進根本沒有理會陳琳的意見,他派出多人前往各地徵調將領,其中在是否徵調董卓一事上,再次有反對的聲音發出。漢靈帝活著的時候,董卓就不肯交出兵權,帶著五千騎駐軍河東。盧植和鄭泰表示,請神容易送神難,董卓貪得無厭、薄情寡義,一旦進京,怎麼送他走?

東漢王朝最後一次的外戚宦官之爭,靈帝紀時間考證

電視劇《新三國》董卓劇照

但是何進依舊堅持徵召董卓入京,徵調外地將兵士的計劃開始實施。

何進召董卓於關中上林苑,派王匡去徐州、派張楊去幷州、派張遼去河北征兵,召橋瑁於成皋,還讓丁原一把火燒了孟津,火光沖天,照亮了雒陽城,為誅殺宦官造勢。

火光於天明,何太后依舊不肯下令誅殺宦官。何苗開始了他的勸說。何苗本來不叫何苗,他叫朱苗,何進和何太后是同父異母,何太后和何苗是同母異父,所以何進和何苗是異父異母的兄弟。

但是何苗的一席話說到了何進的軟處,導致了何進的猶豫。何家從貧賤到富貴,就是靠著宦官的支援,國家大事,談何容易?而且覆水難收,理應深思熟慮。

何進的猶豫讓袁紹看不下去了,在袁紹的催促下,何進以袁紹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王允為河南尹。王允早年得罪過宦官張讓,是何進和袁隗求情,才保住一命。

同時袁紹催促董卓等人加快速度,準備進軍平樂觀,到了這時候,何太后才慌了。

何進之死

何太后遣散了宮中的中常侍和小黃門,只留下親近之人。而宦官們當時還沒有認清楚是誰要對他們下手,還去向何進求情,企圖躲過一劫。何進此時還假惺惺的勸他們在董卓來之前趕緊跑。

可是袁紹不願意放過宦官們,袁紹假託是何進的意願,在各州郡查辦宦官的親屬。宦官們辭職回鄉的路被袁紹堵死,而董卓等人在城外虎視眈眈,何進靠不住,只有何太后身邊才是安全的,這群宦官們又回到了宮中任職。

此時的何進只有一條路走到頭,必須把宦官的趕盡殺絕。

八月二十五日(戊辰),何進來到長樂宮再一次勸說何太后誅殺宦官。何進的突然拜訪讓宦官們很是警覺,張讓派人偷聽了何進和何太后兩人的談話。這一次,宦官們終於知道他們真正的敵人是誰了。

在何進即將出宮時,宦官們詐稱何太后要再次召見何進,而張讓帶著段圭、畢嵐等幾十人手握兵器等著何進一步步走向死亡,尚方監渠穆在嘉德殿前拔劍斬殺何進。

張讓等宦官在殺何進之前幾句話問的很好,

《後漢書 何進傳》:“卿言省內穢濁,公卿以下忠清者為誰?”

東漢朝廷的腐敗,絕不僅僅是宦官的過錯,何太后有難,我們也出力相幫,這只不過是為了依託你們何家,只求自保罷了,而你卻想對我們趕盡殺絕這不是太過分了嗎?公卿之下忠正清廉者又有誰?

政變及靈帝紀時間考證

何進死的時間在《天文志》有準確記載,為“未冥四刻”,即8月25日黃昏前4刻。

何進已死,張讓等人決定以樊陵為司隸校尉,許相為河南尹。尚書知道這個政令後,很是奇怪,準備和何進確認一下,結果見到了何進的人頭。

東漢王朝最後一次的外戚宦官之爭,靈帝紀時間考證

《後漢書 靈帝紀》

這是《後漢書·靈帝紀》對此次政變的時間記載,但是可以發現其中有兩個辛未,根據史書的行文,不可能這樣兩個辛未在一句話中並存。學者陳景雲也發現了問題,寫道:

上文已書“辛未”,不應復書。

而且根據《後漢書·何進傳》:“明日,公卿百官乃奉迎天子還宮”,可知劉辨是第一天出宮,第二天才回來,是兩天的事情,那麼《後漢書·靈帝紀》中的兩個“辛未”絕不是因為重複,多寫了一個,而是存在錯誤。

戊辰、己巳、庚午、辛未,這是正常排序,《靈帝紀》中並無己巳,多了一個辛未,而且劉辨出宮和回宮不在同一天。那麼可以得知靈帝紀八月的時間記錄有誤,戊辰(25)、庚午(27)、辛未(28)、辛未(28),應該改為戊辰(25)、己巳(26)、庚午(27)、辛未(28)。

所以正確的時間順序是:

二十五日(戊辰)黃昏前四刻,何進死。張讓等人決定以樊陵為司隸校尉,許相為河南尹。吳匡、張璋得知何進的死訊後,和袁術聯軍進攻宮門,久攻不下,袁術放火燒了南宮的青瑣門和東、西二宮。

東漢王朝最後一次的外戚宦官之爭,靈帝紀時間考證

東漢洛陽城遺址平面圖

二十六日(己巳),張讓、段圭等宦官挾持何太后、漢少帝劉辨、陳留王劉協以及一些官員準備前往北宮。尚書盧植不同意,拿著兵器站在閣道窗下,數落段圭,於是何太后被段圭釋放,得以脫困。同時吳匡和何苗發生了矛盾,何苗自始至終都不是跟何進站在同一戰線上,何進死,吳匡身為何進的部下悲憤之餘懷疑何苗和宦官合起夥來殺了何進,於是吳匡帶著董卓弟弟董旻和何苗戰於朱雀閣,何苗戰敗被斬。

二十七日(庚午),被張讓等宦官任命的樊陵、許相被袁隗、袁紹斬殺,而且袁紹關閉北宮門,和吳匡誅殺宦官,不管年齡大小都一併殺死,有人因為沒有鬍鬚而被誤殺,只能脫下褲子證明自己不是宦官而逃過一死,殺了兩千多人。

張讓、段圭等人繼續劫持劉辨,帶著劉協步行出洛陽北門,逃出宮外,向小平津奔去。隨後盧植和閔貢追到了他們,最終張讓等宦官投河而死。

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次宦官和外戚之爭至此圓滿結束,何進死於宦官之手,張讓等宦官跳入了滾滾黃河之中。

二十八日(辛未),在回宮途中,崔烈、閔貢一行人帶著劉辨和劉協遇到了姍姍來遲的董卓。

參考資料:

盧弼:《三國志集解》

范曄:《後漢書》

增淵龍夫:《後漢黨錮事件的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