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女生讀研輸一生?請別用世俗成功定義知識女性

作者:由 ZAKER資訊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6-14

世俗成功什麼意思

歡迎點選上面

ZA

KER

關注

本文內容來自ZAKER合作媒體今日話題

最近貴州師範大學有個女學霸寢室因為 4 人同時考上研究生而上了新聞。

其實,很多人都過這樣的體會:近幾年,全寢室考上研究生真算不上什麼新鮮事,全班考上研究生也是有的,從全國範圍來看這樣的報道正越來越多。

另一個是這些故事裡,女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戳開這條新聞細看,主要也是關於 4 個女生刻苦學習的日常及其取得的各項成績。所以究竟是 “ 考取不易 ” 還是 “ 用功不易 ” 把這則新聞推上了熱搜?

都不是。人們熱議的焦點是 “ 女生讀研會不會輸掉一生 ”?

為什麼說女生讀研誤一生?提出這個說法的網友給出的理由是 “ 最後都年紀大了,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男人結婚,最後輸掉了整個人生 ”。

女生讀研輸一生?請別用世俗成功定義知識女性

同寢室四個女生集體考研成功

媒體怎麼說

王彬發表在光明網的《讀研輸掉整個人生?又是一碗劣質的 “ 毒雞湯 ”》一文中認為沒必要以片面單一的負面角度來考量一個努力奮鬥的故事,況且這種邏輯本就是一碗 “ 毒雞湯 ” ——

“ 幾個大學女生,相互激勵,共同努力,終於得到了幸福的果實。這樣的事例被呈現在公共輿論空間中,是充滿著努力奮鬥、理想追求和對未來美好向往的。但總有人‘不解風情’亂解讀,拿年齡、工作和婚姻等因素來加碼,以片面單一的負面考量來推進,將一個個勵志故事解讀為‘毒雞湯’。這種解讀,實際上是一種過度且盲目的現實延伸,一種沒有基本價值的‘冷嘲熱諷’。”

李蓬國發表在紅網的《女生讀研誤一生?不是傻就是 “ 酸 ”!》一文中認為 “ 知識社會 ” 的當下,女生用幾年時間讀研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不失為一種正確的選擇——

“ 關於工作,女生讀研不大可能導致‘找不到好工作’。如今的社會早已是‘知識社會’。知識社會是一個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社會,是一個大眾創新、共同創新、開放創新成為常態的社會。社會對人才的知識要求越來越高。在一些工廠,機器人基本替代人工勞作。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必然越來越受到青睞。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大學生比中小學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才是符合普遍規律的。因此,女生用幾年時間讀研,應該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從而提高求職的競爭力,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石力月發表在澎湃新聞的《女生讀研輸一生?別用世俗的成功碾壓知識女性》一文中則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認為:消費主義物化著女性,讓女性的 “ 去知識化 ” 彌散在人們的集體無意識中,構成對知識女性一輪又一輪的輿論碾壓——

“ 這些年來,伴隨著高度發達的商品生產能力,消費主義的思潮高漲,對人們的生活領域進行了全面而深遠的改造,這種改造又不斷地對生產領域的性別結構施加影響。而消費主義一個核心的改造就是針對女性而言的,她們既被改造成無限消費的物件,也被改造成被無限消費的物件。”

“ 這種改造達成的關鍵就是將女性與知識分離。但問題是,這是一種‘被迫’的分離,這種被迫性不但在今天沒有表現出緊張感,反而彌散在人們的集體無意識中,構成對知識女性一輪又一輪的碾壓,既有現實生活的碾壓,也有輿論話語的碾壓。一方面,高學歷女性在職場與婚戀中所遭遇的困境,究竟是由知識本身帶來的還是由消費主義改造過的知識觀帶來的,從來就沒有被認真清理過。另一方面,不少高學歷女性在職場與婚戀中的收穫與圓滿,因為無法納入消費主義的解釋框架而不被可見。”

石力月還指出性別觀也很大程度上構建了人們的奮鬥觀。而 “ 幹得好不如嫁得好 ” 這種消極的性別觀凌駕了 “ 個人奮鬥 ” 的觀點,所以才會出現這種 “ 讀研輸一生 ” 的言論——

“ 也正因為如此,單純試圖用對‘個人奮鬥’的強調與鼓勵來對抗和消解性別問題也是沒用的,因為今天的性別觀在很大程度上也構建了人們的奮鬥觀,例如對於女性‘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規訓與實質壓力,既能影響女性的奮鬥,也能影響男性的奮鬥。實際上,網友們關於‘女生讀研輸掉一生’的觀念背後主要就是對其‘嫁不好’的斷定。”

編輯有話說

10 多年來,有更多的女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我國女生透過高考成為大學生的比例也在持續攀升。據教育部資料,女生佔全部高校錄取學生的比例,1999 年為 40%,2007 年達到 53%,女生所佔比例首次超過男生。

女生讀研輸一生?請別用世俗成功定義知識女性

可以看出,女性透過受教育看到上升到更廣闊的平臺,進階自己,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和趨勢。可是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女生讀了研,年紀大了,不好結婚了,就會輸掉一生了?

因為在消費主義影響下,其所認同的女性價值是和婚姻捆綁在一起的。根據 Amitai Etzioni 的觀點,消費主義本質上是將社會認同、自我(價值)實現、人生經歷、歸屬感等等抽象概念物化的一種行為。具體到對女性的物化就是,女效能為家庭創造多大的價值?拋開知識,女性的生育和教育下一代的能力是怎樣的?

這樣,不僅是女性的自我認同或是社會認同,都是建立在 “ 對家庭的維持度 ” 上面。拋開社會參與,女性對另一半和家庭的貢獻犧牲越多,社會所認同的人生圓滿和歸屬感就會越高。所以很多人才會說:“ 女孩子,有個大學本科學歷就行,有點文化就行,學會化妝會拾掇自己就行,有個朝九晚五的公務員的工作就行,將來找個不錯的人嫁了就美滿了 。。。”

為什麼這種物化對女性如此不平等?更深層次來說,這是建立在 “ 男主外,女主內 ” 的家庭分工模式下的一種價值衡量。對男性的物化是賺了多少錢,為家庭提供了多少的社會資本。而對女性就是相夫教子做的好不好。而女性讀多少書,有多少知識,達到了多少的社會追求,就自然而然被忽略了。

但是,傳統的家庭分工模式或許已經落伍。鄭也夫在《男女平等之困惑》曾提到過傳統的父權制社會為每一個性別角色提供了一種分工合作的模式,即我們提到的 “ 男主外,女主內 ”。這種穩定的秩序建立女人依附男人的角色秩序中:男子在社會生產中佔據優勢,從事社會性工作,女子則負責維持家庭。

然而隨著力量的作用漸漸讓位於智力與知識,男子在兩性中的優勢漸漸失去,女子透過智力與知識的學習,在兩性中的劣勢漸漸好轉。舊的性別模式被逐漸打破,在新型的社會生產模式下,女子更多的和男性一樣在外工作、賺錢養家。舊有的女性 “ 應完全投入家庭 ” 的分工模式已經不適合新的時代與全新的性別角色。更別提,建立在舊有的家庭婚姻理念對女性的物化。女性既然已經參與到了社會中,用 “ 家庭主婦 ” 來衡量一個女性的社會價值,顯然不合時宜。

女生讀研輸一生?請別用世俗成功定義知識女性

部分網友評論

但消費主義透過媒介放大,讓這種錯誤價值捆綁對外進行話語生產和輸出,將舊有的觀念意識編碼進入當今社會中來,再度完成對女性的物化。很多奮鬥的女性長期處於父權結構和消費主義的雙重壓迫當中無法擺脫,知識女性在世俗成功定義的夾層下,苦不堪言。

女生讀研輸一生?請別用世俗成功定義知識女性

很多電視媒介反覆宣揚女性迴歸家庭的價值

而當市場收到這種反應,會加劇女性與知識的分離。女性迴歸家庭給企業帶來的經濟風險讓企業在就業、升遷和福利上更偏向男性。家庭分工的不均等延伸至社會經濟的不均等。這也就難怪,在選擇生活和個人道路上,女生會更容易被貼上標籤,被規劃命運。

女生讀研輸一生?請別用世俗成功定義知識女性

前面說到,女性之所以有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是當今社會更看於智力與知識,從而讓女性有了更多的社會尊重與自由。但是如果將女性與知識分離,重新回到舊有的社會軌道,那,社會進步的意義在哪裡了?

如果只單單從婚姻幸福的角度而言,“ 嫁個好男人 ” 的婚姻理念或許不能帶來愛情與婚姻的圓滿。婚姻研究中有個很重要的詞叫作 shared reality,即共享現實。是指夫妻對愛、對感情的走向有著比較一致的想法、預期和判斷的時候,愛情更容易變得美滿。愛你的人,你愛的人,都不如愛得一致的人好。若女性的人生目標就只是為了嫁一個好男人,而忽略了背後的學歷,價值觀等的不一致,這種婚姻狀態或許也不是幸福穩定的。

知乎上曾有人提問:“ 女生受教育是為了什麼?” 有回答說,“ 為了不問這種問題。” 或許對於他(她)而言,受教育的最終是為了讓他(她)把婚姻與人生選擇變成一種自由,而不是結果吧。

— The End —

版權保護說明

:ZAKER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本文來自ZAKER合作媒體,如所選內容未能聯絡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