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古代農民生活條件很差,為什麼還要生那麼多小孩,原因其實是這樣

作者:由 鄒左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7-01

表哥老婆怎樣稱呼

古代普通農民,明明知道養不活那麼多孩子,為什麼還要生十幾個孩子?很多人以為是古代缺乏避孕手段和娛樂方式,其實從古人的角度看,他們有著他們自己那個時代的道理。

古代農民生活條件很差,為什麼還要生那麼多小孩,原因其實是這樣

一、古代的生活條件差,小孩壽命普遍很短

在古代的生活條件下,孩子能不能活過十歲是個大坎。一般情況下,普通農民生育的孩子,能有一半活下來就已經很不錯了。比如離我們比較近的清朝,按理說到了清朝,物質生活條件已經足夠優越,醫學發展也有了一定的進步。

但是以清朝的皇家為例,在皇家所能享受的頂級醫療資源,專門的奶媽照料,各種條件加持下,清朝12位皇帝,有146個子女,有74人沒能活過15歲。也就是說,皇家的孩子一般活不過15歲。皇家如此,普通百姓的孩子,就更難活下來了。所以我們看上去生得多,真正能成為成人的卻沒有幾個。

古代農民生活條件很差,為什麼還要生那麼多小孩,原因其實是這樣

二、古代的孩子並不是負擔,而是生產力

很多人喜歡以現代人的思維而帶入,認為生下了一個孩子並養大他直到獨立工作,所花費的錢財不計其數而帶來的回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遇到孝順有出息的孩子還好,遇到不孝沒出息的就算他出來工作了,你還得各種照應著。可在古代農耕家庭孩子過了六歲,就是生產力。

在古代,如果你有一堆孩子,生活其實是這樣的:超過十歲的孩子就得隨家裡人下地,幫你分擔田裡的勞務;十歲的孩子,在家裡劈柴燒飯,給你們準備熱飯熱菜;七八歲的孩子,去打豬草,拾麥梗,撿牛糞;五六歲的孩子幫你們照看一兩歲的小孩;你是根本就不需要花時間去照顧小孩子。

古代農民生活條件很差,為什麼還要生那麼多小孩,原因其實是這樣

如果有一個兒子底子好,天賦不錯。在有餘力的情況下,會送他去讀書。其餘的孩子一旦過了12歲,就會被視為成人來對待,再過幾年,就可以進行婚嫁了。這就是古代孩子的一生。

古代農民生活條件很差,為什麼還要生那麼多小孩,原因其實是這樣

三、古代除了要交賦稅,還經常需要徵徭役

古代的行政制度和現在可不一樣,除了要交賦稅,還時不時要徵用家庭勞動力,稱之為徭役。只要官府要蓋個宮殿住一住,修條公路跑一跑,就會跑到老百姓的家裡去徵徭役。兄弟多的家庭湊兩個男丁農耕還不會被耽誤,但如果你只有兩個兒子的話,一抽家丁家裡的頂樑柱就被帶走了,那今年地裡的收成,肯定會受到影響。如果徭役的時間過長,甚至會直接出現家破人亡的慘狀。

為什麼會有花木蘭要替父從軍?就是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這也恰恰反映出缺乏勞動力的農耕家庭面對政府徭役的無奈。

古代農民生活條件很差,為什麼還要生那麼多小孩,原因其實是這樣

四、古代基層的法治條件不好

在古代基層,如果你以為即使兒子少,鄰居欺負了你,你可以告到官府去,就會有人幫你做主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要是你某天在種地時,你發現了鄰居王大爺一家連夜把地線挪了一步,佔了你家三分地。你找到王大爺家去跟他評理,王大爺話不多,他的六七個兒子個個在一邊摩拳擦掌,表示你這個人不講理,憑空誣陷人家一家的清白,要把你好好的教訓一頓,這種情況下你能咋辦?你只能和他家達成共識:”地線根本就沒人動過,你家少了三分地是因為你看錯了。“

到了旱季需要澆水的時候,用村頭水源澆地一般是大家輪著用。可是輪到你的時候,王大爺家的那幾個兒子,堵在壩口不讓你澆,怎麼辦呢?找村長評理去,村長表示王家可是咱們村的第一大姓,王大爺還是組長,王家斷然不會做出此等下作之事。

古代農民生活條件很差,為什麼還要生那麼多小孩,原因其實是這樣

跑到知縣那裡,縣太爺表示本府一天公務繁忙,日理萬機。以後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膽敢驚擾公堂,直接30大板丟到大街上。家裡孩子少的家庭在這種情況下用不了幾年,地就被鄰居徹底侵佔完了,只剩下要飯這一個選擇。

所以說在古代窮山惡水的基層,通通是誰的拳頭大誰的話就好使。沒人和你談什麼人權物權,更別說什麼男權女權,這就是當時社會的生存法則。然後現在很多人在網上大噴說什麼:以前的窮人怎麼那麼愛生,生個兒子難不成要繼承家裡的皇位之類的言論。恰恰是暴露出了自己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