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恕我直言,你還真做不到

作者:由 有夢想的唐糖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08

恕我直言是什麼意思解釋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恕我直言,你還真做不到

01 “我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一個偽命題

很多人說:“我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但是當一個人這樣說的時候,基本上意味著ta做不到這一點。

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

“接納不完美”的前提是首先把一個人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完美,另一部分不完美。表面上看,透過學習,“我”知道了很多痛苦來自於對自己的不接納,所以“我”決定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這樣我便可以擺脫痛苦。

好像聽上去是那麼回事。但這個想法卻經不起推敲。因為,

在“接納”的概念裡,人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一個人無所謂好或不好,或者也可以說好中有不好,不好中也有好,所以接納的本質是把人當做一個整體,不帶評判的接受

。如果把自己分割為對立的兩部分的話,那麼本質上還是帶著審視的目光去割裂自己,對自己的“不完美”帶有偏見和評判,所以,就不能做到真正的接納。

所以,

對立的割裂式思維,是一個人接納自己最大的障礙

。但是,為什麼會有割裂的思維方式呢?這背後又是什麼呢?

答案是:

評判

評判的意思是:

我們透過對外在標準的認同,定義了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

比如說低調謙卑、溫和、自信快樂、外向開朗、堅強勇敢是“好”的,吝嗇小氣、憤怒自卑、抑鬱內向、愛哭膽小是“壞”的。。。。。我們不停的評判自己,也會去評判別人。我們會不停的拿所謂的好的標準要求自己,同時也會要求別人。

於是這些好與壞、對與錯、完美與不完美的思維太深入骨髓,所以,我們就把自己割裂成了兩部分。在這個思維的指導下,我們特別希望“改掉”壞的,變成好的。這種對“完美”的追求深入骨髓,讓我們不斷“進步”,但同時永不滿足——因為一個人永遠不能實現所謂的完美。

在這個基礎上應運而生的“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其實本質上也不過是在“正確”的標準下對自己的新要求: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正確的”,所以我“應該”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歸根到底還是評判性思維在主導自己的人生,與之前沒有本質的改變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恕我直言,你還真做不到

02 真正的接納:是放下評判

所以

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接納自己呢?答案就是:放下評判的時候。

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曾經講過一個例子,很好的解釋了什麼算真正的接納。

他的一位女性來訪者在進行了幾次訪談之後,請曾奇峰為她的整體印象打分。曾奇峰想了一下,給她打了100分。這位女性來訪者短暫高興之後說:曾醫生,我知道你給我打100分是為了讓我高興,但是如果你給我打90分,我會更加高興,因為那意味著你的打分是真實的。

曾奇峰迴答:我打100分也是真實的。因為這是我把你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看,而沒有把你這個人分為好的和壞的方面,只是把你看成上帝制造的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來看待。即使你是一個殘疾人,我也不會因為你的某一個部分的殘疾而給你減分,因為殘疾也是因為你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一部分,只不過那個部分以功利的角度來說,被削弱了而已。

以上,是一個專業的心理醫生對來訪者的“無條件接納”,其實,一個人對自我的接納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能夠無條件的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能夠意識到“不完美就是最大的完美”,能夠真正接受“自己與別人,都是造物主的神奇的創造物,每個人都獨一無二”的時候,ta才能真正的接納自己,接納別人。也才能真正的完成自己和世界的和解。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恕我直言,你還真做不到

事實上,人的任何一種“存在”,都是自己的資源,但同時也可以是一種傷害,關鍵看你自己願意關注哪一面。

比如內向,在交際能力上內向者似乎會顯得有點“弱”,但是對於內觀自己、深入思考來說,內向往往更具優勢;再比如憤怒的情緒,很多人都害怕自己發火,認為發火是無能和脆弱的表現,但實際上憤怒也是連結人際關係的一種方式。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過度的客氣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疏離,而適當的憤怒卻可以表達親密;再比如上進,有的人每天花很多時間學習和看書,貌似正能量滿滿,但這其中有不少人是出於自己的焦慮和功利心,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才發奮讀書,所以他們做不到接納自己的“不優秀”,也無法真正享受時光的流淌和讀書的樂趣。。。。。

歸根到底,

人的任何一種特質,既不是優點,也不是缺點,而統統都是特點

。不同的使用方式和關注點,不同的特點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說,

所謂接納,就是祛除功利性的評判標準,完完全全的接納自己的全部的過程。

與其去費力改造,倒不如揚長避短,盡情的享受自己的特點。我們應該問問自己:

為什麼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呢?人本來就是完美的啊。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恕我直言,你還真做不到

03 接納=自我放縱?這是完全錯誤的混淆

不過,關於接納,常常有很多誤會。

曾經在沙龍里,我就聽到一位大姐憤憤的說:“都去接納自己,那就是什麼都不用改了?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那人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在哪?!”

接納=自我放縱”,和“愛自己=自私自利”一樣,都是對概念的誤解和混淆

接納的本質是尊重

,尊重一個人(包括自己)如其所是,接受一個人本來的樣子。而

接納的目的

,不是為了製造“我很好,不需要任何改變”的幻象,而

是為了面見真正的現實

。接納自我能夠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真實的狀態,而不以功利心對自己進行強行的控制和改造,所以,

接納的主體是“自我”

自我放縱的本質卻是自毀,它強調的是對“事情本身狀態”的縱容

,是活在“我很好,不需要任何改變”的幻象中,與自我尊重毫不沾邊。所以,這兩個概念的主體完全不同,要表達的內涵也南轅北轍。

我全然的接納自己,是為了獲得心境的平和,不再活在分裂的痛苦體驗中,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騰出更多的心理能量自我發展

。所以,

接納自我不意味著我不能發揮作為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意味著不需要讓自己擁有更健康和靈活的人格,來便獲得更良好的社會關係和完成自我實現

健康的人格具有靈活性,能透過判斷現實情境來適度的發揮自己的特點,透過理性適度控制,而不是不顧情境的無限縱容或發洩。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來解釋兩者的區別:假定我是一個吸者。接納自我至少包括三層內容。第一,接納“我吸毒”這個現實。,接納“我吸毒背後,一定是有一些心理需要”的現實——任何成癮性行為,背後都有潛意識的深層需要,這是由心靈創傷引發的人格缺陷。所以,我要做的不是痛罵自己,而是找出成癮性行為的原因。第三,承認“我雖然現在吸毒,但是我還能夠戒除毒癮”的事實。

所以,

真正的接納,是客觀地面對自身和環境的問題,然後尋求解決之法

而“自我放縱”呢?它意味著我“接受自己吸毒的行為”,給自己貼上一個“吸毒者”的標籤並且不做任何改變,任由吸毒這個行為摧殘我的身體。

透過這個例子,讓我們更深刻的區別了“接納”和“放縱”的概念。

前者的本質是尊重真實基礎上的自尊和自愛,而後者的本質是逃避現實基礎上的自毀和自棄。

如果一個人用“自我放縱”來混淆“自我接納”,只會與成長的目的背道而馳,走向完全相反的道路。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恕我直言,你還真做不到

【寫在最後】

接納,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主題。一個人對自我、他人、世界的接納程度越高,內心越遠離糾結和分裂,越能夠實現內心世界的和諧和統一,體驗到真正的幸福和圓融。

但是做到接納卻很難。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頭腦中的評判性思維基礎太深厚,它會時刻對我們的成長進行阻礙。同時,關於接納的概念很容易混淆,成為逃避現實、迴避成長的藉口。

從一個人的自我發展之路來看,“接納自我”是一條漫長,但必經之路。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恕我直言,你還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