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一文讀懂三家分晉

作者:由 乖乖女之歷史觀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8-28

舍於故人之家的舍是什麼意思

三家分晉是春秋戰國的分水嶺,簡單點就是趙、魏、韓三家將晉國瓜分了,歷史自此由春秋進入戰國,開始趙、魏、韓、齊、秦、燕、楚七雄爭霸的場面。

一文讀懂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之過程

三家分晉的導火線是晉陽之戰,那是以弱勝強的一場戰爭。

春秋末年,在三家分晉之前,當時的晉國國君是沒有實權的,晉國權力以智家為大,也就是智伯,那是一個野心勃勃之人。此時的晉國除了智家,還有趙家、魏家、韓家,這四家都是卿大夫,可以說當時的晉國由此四家掌握著。

智伯想要擴大其實力,並慢慢吞併其他三家,便想出一招,說要去越國爭霸,讓他們三家各獻出百里封地,都是自己的土地,他們三家哪裡捨得,然而魏家、韓家因為懼怕智伯,只能不情願地給了。

智伯又求蔡、

皋狼之地於趙襄子,襄子弗與。-《資治通鑑》

趙家不肯給,當時趙家的掌門人為趙襄子,他可是非常恨智伯的。公元前464年,趙襄子曾經跟智伯一起打仗,智伯當著眾人的面侮辱趙襄子“惡而無勇,何以為子”(《左傳》),意思說,你相貌醜陋,又沒勇氣,怎麼就成為家族繼承人呢?

除此之外,智伯一次喝醉了酒,“以酒灌擊毋恤”,回去之後還“使廢毋恤”,讓趙簡子廢掉趙無恤,趙無恤自此之後就“怨知伯”。(《史記》)

一文讀懂三家分晉

那麼趙襄子就是因為記恨智伯,所以不肯給其百里封地麼?那麼就小看趙襄子了,趙襄子可是有勇有謀之人,前面對智伯的隱忍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這次敢反抗智伯,也就做好了戰爭的準備。

果然,智伯向趙家索要封地沒有,非常生氣,聯合韓、魏兩家,一起進攻趙襄子,便說好,打敗趙家後,共同瓜分趙家的土地。或許是為了“破趙三分其他”的利益(《戰國策》),或者是懼怕智伯的權勢,畢竟當時智家勢力最大,魏韓兩家便跟著智伯一起出兵討伐趙襄子。

趙襄子透過一番商量抉擇,決定跑到晉陽去,讓晉陽來作為抵抗智伯的根據地

,至於為什麼在眾多城地中選擇了晉陽,是因為他父親曾經交代,“

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嗎(《資治通鑑》)?或許是有這個原因,但是趙襄子也並非無腦之人,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當時跟手下商量該逃往哪裡的時候,有人建議去離得近且城牆又夠厚夠完整的長子邑,有人建議去倉庫充實的邯鄲城,但是都被趙襄子否決了,趙襄子決定去晉陽,因為那裡“民必和矣”(《國語》)。

也就是說,趙襄子更看重的是民心

,堅固厚實的城牆也好,充實的倉庫也好,在趙襄子看來,民心更重要,而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在艱難的抵抗下,城內都快被水灌滿了的情況下,依然“民無叛意”(《國語》)。

趙襄子對於抵抗智韓魏三家聯合進攻的根據地,選擇的是非常對的,因為這裡以前先主曾經用寬容對待人們,對人們有恩,現在人們也會誓死保護晉陽。

一文讀懂三家分晉

在晉陽除了有民心,也有現成的兵器材料

,這都是智伯沒想到的。

先前董安於治理晉陽的時候,牆是用狄蒿、桂、荊條圍起來的,室內是用鍊銅做的柱子地基,這些材料取出來,直接可以用來做箭,這些材料“堅則箘簬之勁不能過也”且“

有餘銅矣”(《戰國策》),

這可比正常的弓箭材料都要

好,銅也夠多,又堅實。

因此,趙襄子防禦的武器也都具備充足了,也可以與智伯一戰。

智伯聯合魏韓攻打晉陽,攻打了三個月也沒打下,雙方僵持中,於是智伯想出了“決晉水而灌之”(《戰國策》)的計策,利用水來淹灌晉陽。

智伯的這個計策不錯,晉陽很快就被淹沒了,城內糧食也都吃完了,士兵也越發病弱了,眼看馬上就能攻克晉陽,將趙家打敗了。

在此危急存亡之刻,趙襄子也沒放棄,抓住了時機,連夜派謀臣張孟談去會見韓魏兩家,

與韓康子、魏宣子密談,與他們說唇亡齒寒的道理,讓他們反叛智伯,與趙家聯合,一起消滅智伯。

韓魏兩家答應了麼?答應了,為什麼呢?天下熙熙皆為利

來,自然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先前魏韓答應了智伯一起攻打趙家,雖然智伯答應共同瓜分其地,但是韓魏都知道,智伯為人狠心又有野心,趙家沒了,智家勢力更大,很快就會輪到韓魏兩家,這便是唇亡齒寒的道理啊。

而且,魏韓兩家想必也對智伯有嫌隙的,當初在藍臺設宴的時候,“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資治通鑑》),當面戲弄侮辱人家君臣,人家能不記恨嗎?後來,智伯向韓魏討要土地,韓魏剛開始的反應都是“欲

弗與

”(《資治通鑑》),就是說他們剛開始都是不想給的,只是經謀臣勸說,才不情願給了,他們一直在等待機會,現在趙家先拋來橄欖枝,機會到來了。

不管是對智伯的嫌隙也好,或者為了自己將來沒有後顧之憂,韓魏決定抓住這個機會,反叛智伯,同趙家聯合,而且,打敗了智家之後,韓魏也可與趙家共分智伯的土地啊,這可是更大的,為了這些利益,韓魏也決定賭一把。

一文讀懂三家分晉

此時的智伯還不知道韓魏反水,還在樂觀高興中,自大驕傲中,眼看晉陽就會被淹沒,趙家也馬上就能消滅,而韓魏兩家的異樣被智過發現,那是智伯的謀臣。

智過跟智伯說韓魏兩家必將謀反,可是智伯不信,很自我認為一切都沒問題,不僅對韓魏毫無防備,甚至還將智過的話去說給

韓康子、魏宣子聽

趙家怕智伯起疑心,決定實行計劃消滅智家,

經過趙襄子環環緊扣的作戰部署

,時間選擇在深夜這個好時機,先殺了守堤的小吏,再決開晉水,淹灌智伯計程車兵。最後成功了,智伯陷入一片混亂,魏韓趙三家三面夾攻,打敗了智家,智伯要逃走,也被抓住。

趙魏韓自此,再也不用受智伯的欺壓和威脅了,也代表著趙魏韓成為了晉國的實際掌權者

智伯被殺,土地也被趙魏韓三家瓜分,成為了天下的笑柄。

一文讀懂三家分晉

之後,趙家以晉陽為都城,佔據了晉國北部,韓家以平陽為都城,佔據的是晉國的中部,魏家以安邑為都城,佔據的是晉國的南部,三家分晉的局面初現,晉國也名存實亡了。

幽公之時,晉畏,反朝韓、趙、魏之君。獨有絳、曲沃,餘皆入三晉。-《史記》

晉國國君被分得只剩下

絳和曲沃兩個土地了,而且害怕趙魏韓三家卿大夫,作為國君反而要去朝拜他們,可真是好笑,君要去朝拜臣,身份都顛倒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趙、韓、魏三家為諸侯,允許他們各自為諸侯國,自立宗廟,後來,晉國被韓魏趙三家消滅並瓜分所有土地,晉靜公成為平民,晉國自此在歷史上消失,趙魏韓三家徹底瓜分了晉國,此便是歷史上的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之原因

那晉國可是春秋時期首屈一指的大國,分佈在現在的山西省、河北省的大部分、河南省的中西部、陝西省東部,當時無人能比的

,西邊的秦國由於晉國的阻礙都很難向東發展。為什麼偌大的晉國為那麼輕易地被三個卿大夫瓜分呢?晉國國君為什麼沒有辦法阻止呢?

一文讀懂三家分晉

我覺得有兩句話挺適合形容晉國的滅亡的,“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晉國的滅亡也不是短時間內就達成的,而是經過日積月累的,晉國可以說是從一個新房子,變成了一個滿是缺口的破房子,再怎麼努力,已經無法修補如新了。

晉國的滅亡,主要原因在於晉國公室的衰弱,已經無法控制制衡卿大夫。

春秋早期,晉國公族發生了內亂,目的則是為了爭奪國君之位,在晉獻公之前,晉國先後經歷了多次大內亂

,為了穩固自己的君權,晉獻公聽異姓大夫的建議,“盡殺群公子”,晉國的公族受到打擊,以後的歷代晉國國君,也都“無畜群公子”,避免公族勢力發展,由此公族勢力大為削弱,這就給異姓勢力發展的機會。

晉國國君認為,前面的內亂還歷歷在目,這些

同姓

的公族是可以奪取他的國君之位的,而那些

異姓

旁人,就算他們弒君,也是沒有機會成為國君的,所以晉國國君為了自己的君權,就開始重用

異姓

之人,一步一步地衝淡了血緣關係。

此後,晉國的發展完全依靠

異姓

之人,因此他們的勢力也逐漸發展,大臣都是

異姓

之人,慢慢也形成了難以控制和制衡的場面。

而這種異姓把持朝政的場面,也使得晉國公族與國君之間的關係破裂,國君又只能依靠

異姓

勢力,這樣一種迴圈。

而且,

異姓勢力不僅有權,有功勞之後還會被分封土地,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自己的領地上大大地發展和擴張,增加自身的勢力。

一文讀懂三家分晉

異姓卿大夫的發展,晉國國君也有所察覺,於是國君與卿大夫之間也發生了矛盾,國君也試圖想控制和制衡卿大夫的發展,然而此時的卿大夫,已經有了與晉國公室抗衡的強大力量。

智、趙、魏、韓、中行、範氏六個卿大夫在與晉國公室的鬥爭中,不斷改革,收攏民心,最後驅逐了晉國公族的剩餘勢力,削弱了晉國國君的力量。自此,晉國國君慢慢因為異姓卿大夫的發展和侵奪而衰弱,而六個異姓卿大夫則慢慢成為了晉國實際的掌權者,因此晉國實權成為了這六個勢力的爭奪之物,他們彼此勢均力敵,你爭我鬥,各自迅速發展,這段時間有半個世紀之久。

最後,智、趙、魏、韓聯合將其他兩家消滅驅逐出去,自此晉國就由他們四家卿大夫掌握。最後這四家的爭鬥,又消滅了智家,剩餘三家便瓜分了晉國。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周天子的衰弱,他已經自身難保,各個諸侯不再聽任於他,他也已經無法保護晉國公族了,甚至還將趙魏韓三家封為諸侯,

眼看著晉國的祭祀由此滅亡,從晉國的滅亡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周朝的滅亡,周天子就如同晉國國君一樣,一步步喪失了對諸侯的控制。

參考:《史記》、《戰國策》、《春秋左傳》、《資治通鑑》、《國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