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泰伯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作者:由 虛空濟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01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仁什麼意思

泰伯第八⑦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泰伯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

在古時候卿大夫以下稱為士,在後期讀書人,有志於學習道的人稱為士,再隨著時代和歷史的發展,各行各業的很多有特定職業的人,都稱為士。這裡的

,我們把它理解成有志之士,有志向的、有遠大目標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

這個

有很多的意思,首先,它是弘大的、寬廣的,同時它也是動詞,去主動地弘揚這件事情,弘揚某一種文化,弘揚某一個領域。毅,代表毅力,不動搖,堅決。

士不可以不弘毅

,重點就在

這兩個字上。

一個人要有宏大的志向,要有宏大的目標,要有宏大的止,要去弘揚自己宏大的目標,宏大的願望,宏大的志向,要想去弘大和弘揚志向,必不可缺的就是堅決的、不動搖的這種毅力。

所以一個有志之士必須要有弘和毅。要有宏大的目標,要有弘揚目標的這種想法和願望,同時要有這種強大的毅力。

任重而道遠。

這件任務是很重的,路是很遠的,我們再來看這句話,一個有志之士不可以沒有宏大的願望,不可以沒有宏大的志向,不可以不去弘揚自己宏大的志向,不可缺少毅力,堅決不動搖的這種決心和精神,因為這件事情任重而道遠。任務又重,路程又遠,為何說他任重而道遠呢?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把仁當成自己的己任,當成自己的事情。

不亦重乎

這個重擔,我們把它放在了自己的身上。比如說我們講孔夫子,他希望天下大同,天下歸仁,他把這件事情當成是自己的事情,這叫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我們再來舉例,生活當中的事情也是一樣的,我們想去弘揚某一個領域,弘揚某一種文化,我們會說這個人是有德行的人,是

仁以為己任

的。我們把這件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他人的事情。

這個時候我們做起事情來就有毅力,毫不動搖,不會去想說我不做還有他人做,這叫當仁不讓,該我去承擔的事情我一定要去承擔,所以這個任務是很重的。

比如說在一個團隊當中也是一樣,你看那些有擔當的人,他不會認為說這個事情我不做,還有他人做;他不會說這個事情我做不好,讓他人去收尾就好了。不會的,我會認為這件事情就是我的,是我來擔當這件事情,它本身就是我的任務,它是我的職責,這叫

為己任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有了重擔,這個重擔是為公的,是利他的,但不是為私的,為私的那個叫私慾,這裡說的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一定要有宏大的願望,宏大的目標去弘揚。去發揮自己身上的這種毅力,這種精神,把重擔擔在自己的身上。這個時候我們就減少了自己的私慾和雜念。

舉個例子,即使在生活當中一個小事情,也能看出弘和毅的重要性。比如說我們培養孩子,我們為什麼培養孩子會很痛苦呢?是因為我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他是我的孩子,他是我的員工,他是我的朋友,這件事情他是我的事業。

這個時候你就會關注一些小事情,這個孩子為什麼這麼不聽我的話呢?這個孩子為什麼不能去好好學習呢?你會發現你都在用自己的私慾和自己的標準來做事情,這個時候如何用這個

字呢?

比如說我們去培養自己的孩子,我們不把他當成自己的附屬品,而把他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既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自己的思維,自己的習慣,自己的愛好,自己的特長,我們只是輔助幫助他成長而已。

我們對待自己的員工是不是這樣的呢?他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也不是我的員工,他只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在我們這個團隊當中,我們發現他的優點,發現他的特長,發現他的喜好,我們只是幫助和引導他成長。

這個時候你是為公的,你是利他的,而不是認為他是我的,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會在意那些小問題,就不會斤斤計較。

比如說我們學《論語》學到了現在,

我們去看孔夫子教導他自己的學生,他不會去左右學生的想法,也不會去改變他原有的性格,只不過我要告訴你內在的道德修養,我要告訴你

仁、義、禮、智、信

,這些人身上該有的品質和光芒,我用這些方式教給你、輔助你成長,至於你自己成長到什麼程度,順其自然就好了。

當我們有這樣的思維,我們再去教育你的孩子,會發現完全不一樣,這個時候我們是弘大的,是寬廣的,就不會在意那些自己的喜好和標準。我們去培養一個員工,去對待自己的學生,去對待自己身邊的朋友,同樣我們去對待自己的事業不是如此嗎?

它不是我的事業,它不是我的企業,它不是我的生意,而我要弘揚這件事情,我並不是把它放在自己的手裡,我是在想這件事情如何才能幫助更多的人,如何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個時候你就不再計較個人的得失,因為你心裡有更弘大的思想和認知。

我們再去看任何行業是不是都有這樣的人呢?每一個行業都有去弘道的人,都在去推廣它那個行業的特點、行業的文化,讓這個行業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所以我們細細地去體會和觀察,任何一個行業都有把這件事情當成己任去做去推廣的人,恰恰是這些人推動了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比如說我們去看一些科學家,這些科學家他把推廣科學、社會發展、國家的發展放在自己的身上,他就會去鑽研,會讓科學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力量。

我們再去看做商業的,同樣也有這樣的人,有的人做商業只是為了自己的生意、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有的人做商業他是在引領一個行業的發展,他讓這個行業可以利益和幫助,給更多的人帶來便利,這些人都是以天下為己任的人。

我們看學術界,也有人把學術這件事情,傳承這件事情,文化這件事情為己任,自己去推廣,這樣的人都是有志之士,都有這個

在其中,為什麼說毅必不可少?越是有弘大的目標、弘大的願望、弘大的止,越是要弘揚一件事情,毅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在這條路上會有很多的艱難險阻,會把這件事情扛在自己的肩上,當仁不讓,所以毅力必不可缺,因為這個任務非常重。

我們再講一個詞,志同道合,每個行業都有把這件事情為己任的人,這個時候這些人是有相同的志向的,雖然不在一個行業,甚至彼此並不相識,甚至彼此也不懂各自領域的事情,但是大家有一個相同的志向,這個志向就是那個

那個

你會發現這些有相同志向的人,他可以彼此看得清楚,為什麼呢?因為道同,因為大家的認知,大家的思維,大家的想法,大家的願望,大家的方法都是相同的,所以叫道合。

我們去學習聖賢的文化,去修身。

當我們修一段時間,我們內在有仁、有道、有德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再去看一個即使是不相識的人,即使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和行業,你也可以從中看到那個人的志向,他到底有沒有志向,是為公還是為私,你看得很清楚。

因為大家這個道是相同的,是有共同的認知,共同的心念,共同的思維,共同的行為,所以叫志同而道合。

當我們修身以後,當我們學習了道以後,就可以看到他人的志向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並且有相同志向的人,他的快樂點是相同的。

舉個例子,越是把天下為己任的人,越是想要去弘道的人,他的快樂源於別人的改變,源於利益了多少他人。

比如說我們剛才講的做鑽研的人,他的快樂來源於我所從事的領域的發展,這是我最大的快樂,源於我所學的這件事情的技能的進步。

比如說去弘揚文化的人,他的快樂源於別人接觸到文化以後的改變;比如說一個做商業的幫助別人的人,他的快樂源於他人受到了幫助以後變得更好,這是快樂的地方。

就像我們修行以後,我們的快樂是看到別人因此而改變和發生變化,是我影響和幫助了多少人。對方的改變會讓我快樂,而我們的私慾不同,只有自己得到我才會快樂。

所以當你內心有宏大的想法,當你內心有宏大的願望,你的所有的關注點也全部開始發生變化。

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也會快樂,而如果沒有這個弘在其中,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我們會發現即使孩子在進步,也不快樂,因為我們有私慾,想讓他變得更好,拿這個孩子和別的孩子去比較,會發現很難得到快樂。

我們做生意也是同樣的,如果只有私慾在,永遠只想得到的更多,怎麼來快樂呢?可是有

在其中的時候,做生意你就不這樣想了,我現在雖然做的不大,可是我這些客戶得到了幫助,我看到這些客戶的成長我就會變得很快樂。

同樣我們對待員工也是如此,我們有弘在其中的時候,我們有這個仁在其中的時候,看到他的成長你就很快樂,而不只是看到他的缺點和不足,這個時候我們快樂的地方在他人的改變和成長,在於我們幫助和影響了多少人。

而有私慾的人只是把想法、關注點、快樂都寄託在自己的身上,寄託在自己有所得,所以這個時候很難得到快樂。我們內在如果是有弘的,有毅的,是仁以為己任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價值觀、思維方式會完全不同。我們只會看到他人的成長和那些美好的東西,而不執著於貪婪和不滿足。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到生命臨終之時,這件事情才結束。不亦遠乎?難道不遠嗎?所以我們再看

任重而道遠

,覺得他重是以仁為己任,何為仁呢?你做的事情要不停地幫助他人才能稱為仁。

《中庸》講: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從幫助身邊的人開始,這個才能稱為仁。所以我們以推廣仁德之道,以幫助他人為己任,這是重;

死而後已

,這是遠,也就是我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做這一件事情,去幫助他人,去弘揚道,用我自己的毅力,用我自己的精神去走我自己要走的路,所以說任重而道遠,但同時樂亦在其中。

我們再來做一句總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這句話的重點就在

。毅,是指毅力和精神,還有一個就是

,弘大的、寬廣的,我們要去弘揚的。弘,可大可小,大,我們以天下為己任;小,我們剛才有舉例,即使生活當中的事情也要用到弘,弘是為公的,是利他的。

比如說我們剛才舉的例子,即使小到教育自己的孩子,當我們有了這種弘的想法,不會把他當成一個附屬品,我們會幫助他去成長,輔助他去成長。如果有了這種

的思維,我們對待你的員工,不再認為他是我們的附屬品,是我們的企業的附屬品,而你是為公的,是利他的,是幫助他的成長。

當我們有了這種

的想法,夫妻之間也同樣的,他不是我的老公,不是我的老婆,我並不把他看成是我的附屬品,而我們把他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幫助他成長,可以讚歎他的成長。

如果我們對待自己的企業,對待自己的生意,不再把它看成我們的私有物品,這個時候我們的想法是弘大的,是寬廣的,我們不會把它據為己有,這個時候我們的思維格局就會完全放開。

我們不再關注那些小事情,我們不再斤斤計較,不再有那些私心雜念。而想著去弘毅,想著怎樣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怎樣可以推廣更多的道。所以無論我們當下正在做什麼,在什麼行業,在什麼崗位上,我們都可以

仁以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