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作者:由 樂淘說娛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16

葬花天氣是什麼意思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他是一個天才的詞人,被王國維帶上了“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冠名,又被譽為“國初第一詞人”;他出身豪門、英雄年少,成為康熙皇帝的帶刀侍衛;他英年早逝,以夢幻般的光輝閃亮了中國文學的夜空。

在宋朝的時候,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這句話說的是眾人皆知的大詞人柳永,說他的詞影響之大,流傳之廣,無人能及。而在時隔數百年之後的清朝,也出了這樣的一位大詞人。他的詞在當時的流行程度,大概可與柳永詞比肩,出現了“人人爭唱飲水詞”的熱鬧景象。世人驚歎,“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現柳屯田”。他就是清初第一詞人——納蘭性德!又名“納蘭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自北宋以來,文學史第一詞人

納蘭性德,原名成德,為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他是大學士納蘭明珠長子。八旗豪門多出頑固子弟,而納蘭性德卻如賈寶玉般卓然獨立。年少文武俱絕佳,成為八旗子弟中的高標另類。納蘭性德因生於臘月,小時稱冬郎。自由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了舉人。

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寫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受到了皇帝的賞識,也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康熙15年,22歲的納蘭性德考中了進士,授三等侍衛,後偱晉一等,武官正三品。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納蘭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松、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所交,多為江南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姜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是極其的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當時的許多名仕才子,都圍繞在他的身邊。使得其住所綠水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然而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並運用的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詞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等方面。儘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並不算開闊,然而他的詞作淨出佳品,備受當時以及後世的好評。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木蘭花》這首詞總的意思是: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 是那樣的甜蜜,那樣的溫馨,那樣的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隔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納蘭在詞中感嘆道:我與你就像唐明皇和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裡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他們即使最終做決絕之別,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還總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雙飛”、“連理枝”的誓願啊!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納蘭性德是一個美現實主義的超限者,是一個愛情上的浪漫主義者。他只用“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七個字,就容納了洋洋萬言無法說清的婉轉惆悵。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納蘭性德每天陪伴在康熙左右,謹小慎微,如履薄冰。一不小心,政治核心的烈焰就會燒到自己的眉毛。在侯門深海和宮廷高牆裡呆的久了,就像一隻養在樊籠裡的鳥。對大自然,對外面的世界,心嚮往之。納蘭性德只能在完成了一次次的護駕任務後,才輕輕的解下腰中的劍。拿起一隻軟軟的筆,蘸上綿綿的才思。把一顆疲憊痴癲、純真赤誠的心,託付給一闕闕情意綿綿的詞。這時候,時間睡了,宮廷睡了,王朝睡了,權勢睡了,爭鬥睡了。只有納蘭醒著,思想醒著,情懷醒著,詩意醒著。這時的納蘭才是真實的納蘭。

納蘭雖然囚身宮廷,卻寫出了比浪跡山林更具人性真情的句子。細讀納蘭詞,字字是真氣,句句是真情,闕闕是真心,就像一朵盛開在宣紙上的墨荷!沒有公子氣,沒有浮華氣,沒有逼眼的殺伐氣,沒有霸道的王者氣!只有一顆嚮往美好的樸素的心靈。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我是人間惆悵客,一往情深深幾許

1674年,20歲的納蘭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雨嬋結為秦晉,可謂是門當戶對、琴瑟之和,真是才子遇佳人。婚後他們伉儷情深、幸福美滿。從這個時期的詩詞中,任何人都能夠感受到他神怡心醉的燕爾之悅。每當納蘭性德隨皇帝出巡在外,他總是心繫嬌妻、千里寄懷。不過納蘭命運不濟,除了政治上位高權虛,他的情感世界也充滿了悲歡離合。婚後第三年,盧雨蟬因難產而死,納蘭從此墜入了痛苦的深海里,無力自拔。

他寫下了大量的悼亡詞,寄託了對亡妻的無限哀婉和思念,這些詞佔了其所有三百多詞作的十分之一。在他之前的所有中國詞史裡,沒有一位詞人的悼亡詞能有他這麼多。

亡妻成了納蘭心靈的重創。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此恨何時已,清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合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淨拋棄。——清·納蘭性德《金縷曲》

望著御前殿外,那尊倒影在憂鬱裡的背影,大清帝國顯得更加的孤獨。讀著這樣的陰陽對泣的句子,心碎了無痕。不禁問“納蘭心事幾人知”!誰都知道,蘇軾的《江城子》也是悼妻詞中的千古絕唱,悽婉悱惻到了至盡。正所謂“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納蘭和蘇軾的悼亡之作

《金縷子》與《江城子》是兩顆泣血的孤魂,一唱一和,在愛的靈堂裡徘徊了千百年。妻子的亡故,讓納蘭的心境鉅變。

他從仕途、婚姻兩得意的春風少年,變成了“斷腸生裡憶平生”的“人間惆悵客”。

在對人生這個重大命題上,納蘭是一位善感多情的詞人,而蘇軾更像一位曠達的哲人。他在《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中這樣寫到:“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抓,鴻飛那復計東西”。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年輕的納蘭顯然沒有蘇軾那樣深厚的生活歷練,在政治上也沒有經歷過蘇軾那樣的升降貶遷,履滿天涯。他只用至情至性,拋給了世人一個比夢更溫暖、更唯美的假設。

如果人生的一切,都能永遠地停留在最美好時的情景;如果銷魂的愛情,都能停留在一見傾心的那一刻。心不會變,愛也不會變,美依舊停留在那一刻,那該是多麼美好!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納蘭生活的時代,康熙皇帝正把一個帝國引向盛世,可惜這個盛世並不屬於納蘭,只是他凋零前的最後一次怒放。康熙二十四年暮春,納蘭抱病與好友相聚,醉而成歡,一詠三嘆,然後便一病不起,七日後溘然而逝。三十一歲,短暫的像一顆流星,從歷史的夜空劃過,讓人唏噓。

他用這樣的一個美麗並且易碎的夢,挽住了多少人內心“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渴念與嚮往,也挽住了一個天才詞人那份永遠不會老去的真淳!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北宋以來,僅一人而已!

數十年後,《納蘭詞》成了曹雪芹案頭必讀書,後來的《紅樓夢》裡,讀者們也從賈寶玉的身上隱約看到了納蘭的影子。不知道這是歷史的投影,還是藝術的巧合。

在中國詩詞燦爛的星河裡,《納蘭詞》不是最亮的那一顆,但一定是離夢最近的那一顆!

生命的終局只能有一種,時間寫給納蘭性德的墓誌銘只有七個字——“人生若只如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