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忽必烈推行漢法

作者:由 小杜du說歷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25

忽必烈是如何推行漢法的

忽必烈是歷史上一位值得驕傲的征服者,他在即位之初,積極推行漢法,重用儒士,對中原地區生產力的恢復起到了積極作用。

1260年,忽必烈頒佈即位詔書,稱蒙古汗國在建立50餘年中,“武功迭興,文治多缺”;表示“爰當臨御之始,宜新弘遠之規”,決心“建極體元,與民更始”。詔書中表明瞭他大力推行漢法的目的和決心,想以此開創一個新紀元,使蒙古汗國的面目煥然一新。

忽必烈推行漢法

忽必烈登上汗位之後,滿懷雄心大略,決心讓他統治的蒙古汗國徹底地改頭換面,他要元代龍紋瓦當。開創一個新的時代。既然要改,就必須改徹底,包括建立年號、國號和禮儀制度,都得改,連都城也要移向中原地區。

1260年5月,他在即位不久,就宣佈建元“中統”,採用中國傳統的王朝年號紀年。1264年,他弟弟阿里不哥與他爭奪汗位,失敗歸降後,他算徹底坐穩了汗位,這絕對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於是他改年號為“至元”。1271年,他又宣佈定國號為“大元”。國號“大元”取自《易經》“大哉乾元”,表示國家幅員遼闊,疆界無邊,表現了蒙古人能征善戰、百折不撓的氣勢。

忽必烈推行漢法

蒙古汗國的都城原來是漠北的和林,也是成吉思汗的蒙古老營所在之地。出於戰略上的考慮,也為了便於對整個中國的統治,忽必烈放棄和林,在漠南和中原設兩個都城。1263年,忽必烈把漠南的開平府升為上都;第二年,又改燕京(今北京)為中都。

起先以上都為主,從1266年起積極擴建中都,1272年正式更名為大都,定為元朝都城。至此,元朝的統治重心已由漠北轉移到中原。忽必烈建立了國家機構和職官制度,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統治。蒙古汗國原有的那套國家制度,比中原王朝的體制要簡略得多。

忽必烈即位以後,命劉秉忠、許衡考訂前代典式,參照當今情況,逐步確定了國家機構和職官制度。在中央,1260年,正式建立中書省,執掌政事。中書令後由皇太子兼領,實際負責的是左、右丞相。

忽必烈推行漢法

1263年,設立樞密院,主管軍務,樞密使也由皇太子兼領,實際負責的是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和樞密副使。

1268年,設立御史臺,長官為御史大夫,副職為御史中丞,掌握對百官的糾察。平定南宋後增置江南行御史臺,後又置陝西行御史臺。

在地方上,他在即位之初就設定宣撫司,又設宣慰司,主持日常軍民政事,上隸行中書省,下轄路府州縣。又設提刑按察司(後改為肅政廉訪司),隸屬於御史臺或行御史臺。遇有徵伐,在特定地區設定行樞密院,是臨時機構。忽必烈訂立的這一系列職官制度,使官有常職,位有常員,食有常祿,而且儘量錄用有經驗的老臣和博學多才之人,使整個朝廷政治清明,生機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