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曲徑探幽」南廣勳:淺析馬致遠令曲的語言特色

作者:由 秋聲社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10-14

豈徙語哉的豈

「曲徑探幽」南廣勳:淺析馬致遠令曲的語言特色

淺析馬致遠令曲的語言特色

——南廣勳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生於1250年,卒於1321——1324年間,祖上陽山人(在今房山和門頭溝一帶),後輾轉遷徙到東光,因此,其族譜和河間府、東光縣的志書中均以東光為其故里。他中年在杭州做了個小稅務官,悒悒不得志。每每思念故里。他在套曲《【雙調·新水令】題西湖》中唱到:“欲向中原力不加,囊篋消乏。但等的男婚女嫁,那時節卻歸來林下”。都有了出家的念頭了,可見思想之苦悶。後來,終於與官場決裂,下決心返回了故里,後定居大都,加入了元貞書會,做起了職業作家。

書會的特點,舉其大端:一是民間組織;二是它的任務就是編撰話本、戲曲、曲藝作品;三是它的成員有“先生”、“才人”、“名公”、“老郎”之分,這些不同稱謂都是諸色伎藝人對編纂者的專稱;四是這些成員的出身比較複雜,有藝人,也有下層文人,但是,其社會政治地位比較微賤則是相同的;五是他們的活動場所在同一個勾欄瓦舍,混跡於諸色伎藝人之間彼此可以隨時進行藝術交流。因此,他們編撰的作品,無不打上民間集體創作的鮮明痕跡。他們的創作在中國戲曲史、小說史上處於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培育了一大批詩人、戲曲、小說作家。在元貞書會中,馬致遠絕對是一位佼佼者,被譽稱為“曲狀元”。

馬致遠除了寫作雜劇,還創作散曲,其

散曲

後人輯為《

東籬樂府

》。馬致遠

散曲

作品數量豐富,內容多樣化,題材廣泛,主要包括寫景、嘆世(感嘆世情)、詠史、言情之作,甚多懷才不遇的感嘆,憤世嫉俗的呼聲。他有隱居樂道的避世思想。隱逸生活成為重要題材。馬致遠

散曲

風格以豪放為主,也有閒適恬靜,清麗細密的作品,還有的幽默而辛辣諷刺。能就各種題材表現不同的風格。馬致遠長於描寫自然景物,情景高妙自然,注重敷彩設色,語言本色生動,凝鍊優美。

「曲徑探幽」南廣勳:淺析馬致遠令曲的語言特色

本文欲就其“令曲”淺析其寫作特點和寫作方法。

一、景物白描。馬致遠白描的功夫十分了得,寥寥幾筆,不加修飾,情境畢現。他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被稱為秋思之祖。曲中透過秋日典型景物的排比組合,深刻表達了羈旅他鄉的獨行者的落寞淒涼的內心世界。雖沒有一句表述的言辭,卻句句敲擊人心,使人讀後心內酸楚,幾欲淚下。他的《【壽陽曲】遠浦歸帆》:“夕陽下,酒旆閒,兩三航未曾歸岸。落花水鄉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寫作方法與上曲有異曲同工之妙。白描幾筆便把漁村傍晚的景象描寫出來,特別是“斷橋頭賣魚人散”一句,寫的那麼隨意,又那麼準確,毫無修飾,卻把詩人恬淡閒適的心態完全表現出來。使讀者好像看到了一位老者“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的 生動形象。

二、疏筆淡墨。馬致遠寫曲,總是惜墨如金,無贅語,無冗詞,而又形象躍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壽陽曲】煙寺晚鐘》:“寒煙細,古寺清,近黃昏禮佛人靜。順西風晚鐘三四聲,怎生叫老僧禪定”,疏筆淡墨,情景畢現,寫的意味深長,卻不露聲色,不著一句閒言碎語。他的《【湘妃怨】和盧書齋西湖》:“春風驕馬五陵兒,暖日西湖三月時,管絃觸水鶯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詩,山過雨顰眉黛,柳拖煙堆鬢絲,可喜煞睡足的西施。”幾筆,把個西湖寫的美不勝收。特別是“睡足的西施”,真是精神極了,有味道極了。他的【雙調·撥不斷】:“禾黍高低六代宮,楸梧遠近千官冢”,十四個字便把王朝更替、荒墳斷冢、人世滄桑的景象勾畫出來了,給人無窮的感嘆。

「曲徑探幽」南廣勳:淺析馬致遠令曲的語言特色

三、設景狀物。馬致遠的曲中設景狀物總是新穎奇特,恰到好處。他在《題西湖》的【駙馬還朝】中寫道:“恰道仙翁葛氏家,數點林櫻似丹砂”,多麼的仙味十足:煉丹遺落的丹砂化作了林櫻數點,想像出奇,比喻到位!在同曲的【掛玉鉤】中寫道:“雪片似江梅,血點般山茶”,寫得多形象,比喻多奇特准確!至於在【雙調·夜行船】所說的:“青山正補牆頭缺”,牆頭破損了,不用收拾,就用青山來補,則更大氣壯美。

四、凝練優美。馬致遠的散曲語言凝練優美是一大特色。寫梅花“人初靜,月正明,紗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時一般孤另”。短短几句,把梅花的姿態、看梅人的心態,表露無遺。特別是“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時一般孤另”一句,表達了多少意蘊?把人的孤寂、負氣之心全都表現出來了,而且用語考究,凝練優美。寫害相思病的怨婦“害時節有誰曾見來,瞞不過主胸腰帶”,沒有吃不下睡不著的敷陳,只說人消瘦瞞不過腰帶。寫的楚楚可憐,令人同情。這樣例句很多,恕不列舉了。

五、語言本色。東籬的曲子語言本色自然,沒有詰屈聱牙的字眼,沒有冷僻的典故。寫初夏的山村:“西村日長人事少,一個新蟬噪”,寫情人對話:“心間事,說與他,動不動早言兩罷。罷字兒磣可可你道是耍,我心裡怕那不怕?”完全是口語化表達,卻又表情達意韻味十足。寫唐玄宗出逃:“不因這玉環,引起那祿山,怎知蜀道難”,楊玉環、安祿山、馬嵬坡的典故誰人不知?東籬信手拈來,毫不造作。正因為馬致遠的語言平實本色自然,才使得他有那樣多的知音,才征服了那樣多的讀者,才成就了他的大家風範,他的作品才能流傳千古。

「曲徑探幽」南廣勳:淺析馬致遠令曲的語言特色

六、準確傳神。馬致遠的曲作,主旨單純明確,不敷衍不生叉,所以寫的準確傳神,形象突出,使人過目難忘。寫自足的心態“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誰能躍馬常食肉?二畝田,一具牛,飽後休。”寫醉後的形態“笑指南山,卻道西樓,真個醉也麼沙”。寫漁村夕照“綠楊堤數聲漁唱,掛柴門幾家閒曬網,都撮在捕魚圖上”。寫嘆世:“帶月行,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秋。妻兒胖了咱消瘦,枕上愁,馬上憂,死後休。”寫漁民“枕頭上鼓吹鳴蛙,江上聽甚琵琶”。看看,句句寫的準確傳神,乾淨利索,形象單純,鮮明可見,不但畫龍,而且點睛,絕不拖泥帶水。

綜上,馬致遠雖說是以豪放派曲家名世,但其作品中絕不乏清雅俊秀的曲作。所以涵虛子朱權才評價他:“如朝陽鳴鳳”,又謂其“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相頡頏”,“有振鬣長鳴,萬馬齊喑之意”。的確,馬致遠的曲作,“若神鳳飛鳴於九霄,豈可與凡鳥共語哉!”

「曲徑探幽」南廣勳:淺析馬致遠令曲的語言特色

聲 明

本平臺作品著作權屬作者所有,文責由作者自負,讚賞不返還作者。部分圖片、音影片轉自網路,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版權屬原作者所有。版權人如有異議,請聯絡編輯更換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