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作者:由 台州百事通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07

正月十四是過大年嗎

火樹銀花

燈火滿市

鬧元宵

賞花燈、猜燈謎

是許多人對元宵節

最懷念的記憶

身為吃貨的我們

對元宵節最期待的

是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糟 羹

元宵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可是在臺州,元宵節的時間卻與眾不同。元宵節比別處早一天,是正月十四,而且該晚家家戶戶吃糟羹。糟羹又稱山粉糊。

台州各地雖都有元宵吃糟羹的習俗,不過還是略有不同的。一般是正月十四吃鹹的糟羹,正月十五吃甜的糟羹。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甜鹹糟羹,主料都是山粉,即番薯粉。而且配料都豐富多樣,可以隨心所欲。裡面加入了葡萄乾、紅棗、冬瓜糖、荸薺、枸杞、酒釀蛋花等,還可以加入一點自己喜歡的水果。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還有鹹的糟羹,一般以肉丁、冬筍丁、香菇丁、木耳、鮮蟶、豆乾、油泡、川豆板、青菜等為佐料。

糊 辣 沸

元宵節,天台家家戶戶、老老少少要吃“糊辣沸”。

那糊辣沸又是怎樣一種食品呢?這是一種用米粉或“山粉”調成的鹹羹,菜餚全部切成小方塊,主料選用精肉、冬筍、荸薺、香乾、油泡、花生米、川豆、菠菜,也有加上豬耳朵、黑木耳、烘鯗的,調配上一點辣椒粉,燒煮得熱氣騰騰,既能開胃和中,又富有營養。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現在糊辣沸也有做成甜的。家庭主婦在“山粉”或“番薯粉”中,調配進桂圓肉、紅棗、蘋果片、蓮子,吃起來另有一番滋味。

吃“糊辣沸”要開著門吃,意思是歡迎客人品嚐。舊時天台城鄉,就是這樣一家一家輪著吃,品評比較各家主婦的廚藝高低,也藉以增進鄰里之間感情。

“糊辣沸”據說是“糊懶廢”的諧音。意思是正月已經過去一半,吃了它,應該把糊塗和懶惰去掉,振作精神,準備投入新一年的勞作。

麥 焦

麥焦在三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重大的節日都有它的影子,元宵節也是不例外~他們的麥焦和我們椒黃路這些地區的口感也有所不同,餅皮偏厚,外邊要用油再煎一遍~(天台、仙居等地的麥焦也是如此)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麥焦蘊含團圓之意,在圓如滿月的粉皮中放置米麵、蘿蔔絲、蛋皮、土豆絲、豆芽、芹菜、肉絲、筍絲、香乾絲、香菇等,包裹成竹筒狀,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在鍋中煎至金黃後食用。

鹹 酸 粥

仙居人這種鹹酸粥有著深深的眷戀,醇香、醇鮮、綿滑的鹹酸粥是一種永遠的誘惑,永遠想念的味道,哪怕再忙,哪怕再遠,到了元宵節都會設法回鄉,來尋找這份熱乎乎的鄉愁。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鹹酸”是仙居方言的音譯,其實一點都不酸。類似菜泡飯,但更為講究,粥裡放入鹹豬肉骨頭、鹹墨魚乾、豆腐乾、芋頭、蠶豆、玉米粒、芥菜等等,還可放入紅棗、赤豆,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定。

一般來說,一年只煮一次鹹酸粥,家裡會用一口大鍋熬煮,可以吃上好幾天。街頭小攤倒是很少賣,要想吃上這美味的鹹酸粥,就得“自力更生”了。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一大鍋香氣撲鼻、熱氣騰騰的鹹酸粥打造了仙居人的元宵盛宴。

扁 食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台州的元宵節除了糟羹,扁食也是不能錯過的美食!在臨海、天台等地,都有元宵節吃扁食的習俗。扁食由麥粉製成,形如元寶,餡料呈丁狀,通常為豬肉、豆腐乾、茭白、蝦皮等。可以蒸、煎、煮,味道都不錯!

湯 圓

正月十五全國各地都在吃湯圓,在臺州自然也少不了湯圓的影子。個頭小的玲瓏巧致,個頭大的白白嫩嫩的,裡面裝著香噴噴的芝麻餡,它不僅外形吸引人,香滑清甜的味道更讓人回味無窮。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酒釀圓在臺州還是很常見的~果料為餡,滾包糯米粉的小圓子與酒釀同煮而成。酒釀味濃甜潤,圓子較糯,餡甜香,一般為飯後甜點~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肉湯圓在某些地方也是尋常食物,鮮肉餡、菜肉餡、蝦肉餡任君選擇~

說完元宵節的美食,不得不嘮一下,

台州的元宵節為什麼是正月十四,

而不是正月十五?

關於這個習俗的傳說有很多種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孝子改節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明代臨海城關秦鳴雷,生彌月喪母,五齡喪父,出嗣於伯父秦文,未幾秦文亦亡故,由其伯母(繼母)楊夫人含辛茹苦扶養長大。

嘉靖二十三年(1544),秦鳴雷27歲中進士,廷試對策,閣臣進呈擬第三,時方明世宗祈雨郊壇,看其名,大喜,親擢第一,為狀元。

飲水思源,秦鳴雷對伯母極為尊敬孝順,每逢節日,總是精心備辦佳餚美食供奉。可是伯母信佛,初一、十五都要戒葷吃素,為了使他的伯母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節日的口福,特將元宵提前一天。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戚繼光抗倭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計謀說:戚繼光在臺州抗倭時因作戰機密被洩露,戚將軍將計就計把元宵節提前一夜,從而一舉殲滅入侵倭寇。從此,元宵改為十四。

愛民說:相傳有一年正月十四,戚繼光帶兵進駐臨海桃渚城。解糧官張裡道將軍來帳前稟報,說大批軍糧第二天上午才能解到,而庫裡的糧食當晚已不夠用,請示能否向城裡百姓借糧。戚繼光說桃渚城裡的百姓多次遭倭寇洗劫,而且為了支援戚家軍已經省吃儉用了,怎好再給他們增加負擔。讓張裡道回去再想辦法。張裡道想來想去,想出了一頓飯兩頓吃的辦法,他帶領士兵把剩下的糧食磨成粉,兌水熬成糊狀,再加入各種蔬菜、肉類、豆製品和調味品,製成味道不錯的糟羹。當晚和第二天早上,全部將士都吃這種糟羹。訊息傳出,桃渚百姓非常感動,為紀念此事就把元宵改為正月十四,糟羹也成為元宵的傳統食品。

剿敵說:有一年正月十四,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海邊打垮了一股入侵的倭寇。倭寇無船出海,只得往內地逃竄。逃到黃岩時天色已晚,他們像喪家犬一樣到處亂竄,有的躲進桔林,有的藏身民房。戚繼光率軍趕到,百姓紛紛點燈燃燭,幫助戚家軍搜尋殘敵。一時間,城裡城外,每間房屋,每片桔林,到處燈火通明。倭寇無處藏身,全部被消滅。為紀念這一事件,百姓把元宵節改到正月十四夜,並在房前屋後、桔橘內外點燈燃燭,後來相沿成俗。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唐初築城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唐初台州(臨海)常遭海盜燒搶,當時刺史尉遲繚(又說大將尉遲恭)發動士兵築城防盜。開工時,正值民間鬧元宵,海盜趨機在臺州灣登陸。尉遲刺史得知後,一面派兵剿盜,一面加緊築城。當晚,風雪交加,造城進度很慢。百姓們聚在一起商議,燒些什麼食物夜裡送去慰勞築城的將士呢?有人說送酒菜去,吃了可以禦寒。可尉遲刺史規定,兵士不許飲酒。另一個人想出好辦法:用帶糟新酒當水,調進好菜和粉,攪成糟羹,又好吃又禦寒。果然,將士們喝了糟羹,周身發熱,不怕嚴寒,幹活更有勁,築城進度大大加快。從此,每年正月十四吃糟羹的風俗,便在臺州流傳下來。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方國珍改節

正月十四才是台州人的元宵節,不僅吃元宵,還有這些美食!

元末黃岩人方國珍起事,佔領了台州、慶元(今寧波)、溫州三路,為防朱元璋軍隊趁元宵節前來偷襲,便把元宵節提早了一天。

關於台州元宵的傳說,據小編所瞭解的,就有20餘種之多,孰真孰偽,莫衷一是。但是,

“正月十四是元宵,八月十六是中秋”

的習俗卻在臺州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