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邊城》一切都充滿了善,卻因為淳樸的善產生悲劇

作者:由 駭氏傳奇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29

邊城的女主人公是誰

除了小說場景描寫和文章結構的美之外,一篇小說最重要的地方還在於它的情節和人物,在《邊城》中到處都有善良的人,到處都閃爍著人性的美。

《邊城》的女主人公是少女翠翠,所以翠翠的身上自然體現出了人性的至純至美。《邊城》一文的故事情節以老船工外孫女翠翠和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之間的愛情為線索,歌頌了作者內心中的美好人性,沈從文透過這篇小說想要建造出一座希臘小廟,“這種廟供奉的是‘人性’”,翠翠的身上便體現了這種人性之美。

作為小說的靈魂人物,翠翠被沈從文傾注了全部的愛和美,而她那悽美真摯的愛情也更是讓人不覺喟嘆,不可否認,翠翠是美的,她的身上體現了大自然的美,散發著鍾靈毓秀之氣,“在風日長養著,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只是這樣簡單的幾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將翠翠描寫成了一個不受城市汙染的純真女子。

《邊城》一切都充滿了善,卻因為淳樸的善產生悲劇

要說翠翠,還是首先要說一下翠翠的父母。翠翠的母親和茶峒的一個軍人相戀了,但是由於軍人的職責所限,那個男子最終不能夠和她的母親長相廝守,為了表示對愛情的忠誠,結果那位軍人服毒殉情了,而翠翠的母親在生下了翠翠之後也追隨情人而去,他們之間的愛情是一個悲劇,而在這悲劇中體現的則是兩人對愛情的忠貞,同時也體現了軍人對職責的忠誠。

而翠翠的身上則延續了其父母的悽美愛情,隨著年齡的增長,稚嫩的翠翠也漸漸地萌發了愛情。這種愛在一開始的時候是純真的,完全自發的,翠翠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愛上了一個人呢。這一段從小時候爭坐渡新娘子的花轎開始,到遇見了船總的二少爺儺送為止。因為一些小事情,翠翠誤會了儺送,還罵了儺送,但是這位小少爺卻並沒有責怪翠翠,反而還打發夥計送她回家。

就只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善舉就讓翠翠的心中從此有了儺送,她因此而“沉默了一個夜晚”,她的心中已經對儺送已經有了一種朦朧的愛意,只是她自己還不明白自己其實已經愛上了儺送。但是,這種潛移默化中生出來的情愫卻讓翠翠的性格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她從此少了一些歡樂,多了一些沉思,這是隻有陷入愛河的人才會徒增的煩惱,這表示翠翠已經漸漸地產生了對愛情的期許。

《邊城》一切都充滿了善,卻因為淳樸的善產生悲劇

接下來就是翠翠情竇初開的時候了,這一段從翠翠和儺送誤會後開始,延續到翠翠聽別人說起了儺送的婚事為止。在這一個階段中,翠翠的愛情意識已經開始慢慢覺悟,但是生性淳樸的她卻依然不敢向對方表白,只是自己在內心之中糾結。她“當真彷彿覺得自己是在生一個人的氣,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氣”,這種嗔怒的描寫正體現了翠翠的質樸。當她在又一個端午節的前夕遇見儺送時,明明是很盼望見到對方的,但是卻還故意背過臉去,保持著自己的一份自尊和矜持。但是,當她聽見別人說起儺送的婚事時,心中還是泛起了波瀾,她開始嫉妒,開始牽掛,她的心不再如同平靜的河水,而變得內心紛亂如麻。這樣的表現是如此自然,全無掩飾。

翠翠和她的母親一樣,對於愛情勇敢追求,所以接下來就是整篇小說的關鍵之處了,翠翠和儺送、天保兄弟倆演繹了一場淒涼的愛情傳說。船總逼迫儺送接受“碾坊”,這從某種層面體現了都市物質文明對湘西淳樸鄉風的侵蝕,但是,在美好愛情的推動下,儺送拋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抵擋住了物質文明的誘惑,放棄了磨坊,和翠翠用原始的唱山歌方式互訴愛情,這個過程透露出了一種濃濃的東方神秘美。

《邊城》一切都充滿了善,卻因為淳樸的善產生悲劇

可是,好事多磨,儺送選擇了“馬路”求愛,體現了苗族婚俗中的自由戀愛觀,但是翠翠的爺爺卻偏偏選中了用漢族的“車路”方式求婚的天保。翠翠對儺送情有獨鍾,於是她自然拒絕了天保,結果導致天保負氣離開,最後溺水而死。由於天保的死,翠翠和儺送之間的愛情也受到了挫折,儺送的心中始終懷著對於天保的深深愧疚,所以最後也離家出走,表示要將天保的屍體找回來。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翠翠卻依然在等待,就算她唯一的親人老船工死了,她還是依然等待,她獨自一個人守著渡口,期盼著儺送的歸來。

從某種角度看,父母身上的愛情悲劇在翠翠的身上重演了,但是如果對比一下的話,我們還是可以發現這其中的不同,翠翠和她的母親不一樣,她的身上有柔中帶剛的一面,她沒有選擇殉情而死,而是選擇繼續等待,這種等待不是退縮,不是因為畏懼死亡,而恰好是一種對不公的現實和殘酷的命運的反抗。

《邊城》一切都充滿了善,卻因為淳樸的善產生悲劇

“一切都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淳樸的善難免產生悲劇”,因為“不巧”,所以當儺送在夜裡滿含深情地給翠翠唱歌的時候,翠翠卻睡著了,因此錯過了一段假期;因為“不巧”,所以天保才會負氣出走,不幸遇難,導致順順對老船工的冷淡;因為“不巧”,所以老船工才會得知儺送和中寨人結親的事情,並聽見了儺送決定接受碾坊的謊話,在諸多的打擊之後,承受不住內心的痛苦,最後病倒並不治而亡。於是,這整篇小說就在這諸多的不巧之中加重了淒涼的藝術美,這是人性之善所導致的悲劇,可它卻遠比人性之惡導致的悲劇更讓人感到無奈,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