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古琴曲|孔子懷才不遇之哀嘆——《幽蘭操》

作者:由 瓷音古琴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31

遠送於野何彼蒼天

如果說《龜山操》是記載孔子周遊列國的開始,那《幽蘭操》記載的便是孔子對周遊列國中遇到各式挫折的總結。

古琴曲|孔子懷才不遇之哀嘆——《幽蘭操》

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

,孔子帶領弟子離開魯國來到了衛國,衛靈公開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準發給孔子俸粟6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大概過了10個月,衛靈公聽取他人讒言,對孔子開始起了疑心,並派人公開監視其行動。孔子見狀,便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陳國,但途中遇各種誤會,幾經折返,最後只得又回到衛國。

此後幾年,孔子在衛國住不下去,離開西行;經過曹國,曹伯陽沒有接見;到達宋國,宋司馬桓魋討厭孔子,更是揚言要加害孔子;在陳國住了三年後遭遇戰亂,打算離開時陳國、蔡國的大夫們又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對他們不利,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

晚年之際,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14載,卻始終未遇伯樂之君。即使是被困在陳、蔡兩國,在荒山野嶺中絕糧斷食之時,他仍然絃歌不衰。到了垂暮之年,孔子依舊是孜孜不倦,深究琴理。自衛返魯途中,在幽谷之中裡看見蘭花和雜草生在一起,就如同亂世中的君子一般,生不逢時,有美好的品德和才幹也不得施展,孔子心中感嘆,便停車取琴,奏唱《幽蘭操》。

古琴曲|孔子懷才不遇之哀嘆——《幽蘭操》

自古文人大多數都是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命運多舛,孔子也不例外。為傳授自己的思想與道德理念孔子周遊列國,但沒有國家肯重用他。而蘭花本是香花之王,如今卻藏於幽谷,孔子作《幽蘭》,是對君子之道難行的感嘆,更是對“天生我材無處用”的感嘆。

古琴曲|孔子懷才不遇之哀嘆——《幽蘭操》

《幽蘭操》又名《猗蘭操》,最早相傳是孔子所作。

琴曲似訴似泣,如怨如憤,把孔子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抒發得淋漓盡致,在蘭的身上寄託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一首優美的蘭詩,也是一首幽怨悱惻的抒情曲。在唐代,《幽蘭操》十分流行,今天我們所見最早的古琴譜、唯一的文字譜《碣石調·幽蘭》便是唐人手抄,白居易也曾寫詩《聽幽蘭》:“琴中古曲是幽蘭,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靜好,自彈不及聽人彈。”以表達真切感受。

古琴曲|孔子懷才不遇之哀嘆——《幽蘭操》

《幽蘭操》

孔子

習習穀風,以陰以雨。

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

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世人暗蔽,不知賢者。

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傷不逢時,寄蘭作操。

內容喜歡的話,就給小編點點關注吧!

古琴曲|孔子懷才不遇之哀嘆——《幽蘭操》

宣告:此文部分圖片內容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