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解讀《石頭記》第1回4:脂硯齋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作者:由 紅樓正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2

曹雪芹的雪芹是他的什麼稱謂

《紅樓正史》第35篇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甲戌夾批:此是第一首標題詩。】【甲戌(靖藏)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

造化主

再出一芹一脂(一脂一芹),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甲午(申)八日(月)淚筆。】

此是第一首標題詩

”,算上《甲戌凡例》,這是開卷第三首詩,脂硯齋不懂算數?作者深意:這是最後一首詩。“是翻過來的”。曹雪芹逝於1762年壬午年除夕。1764年甲申年八月,脂硯齋(曹)作完此批後不久死去。這是脂硯齋的絕筆。他把絕筆寫在這個位置,也是暗藏心機:第八十回不是《石頭記》的結尾,“楔子”和這首詩才是全書的全劇終。“是翻過來的”。

“造化主”,雍正愛狗,是有名的“狗奴”,他最喜歡的兩條狗,一名“造化狗”一名“百福狗”,作者把怡親王允祥比作雍正的“

造化

狗”。1729年九月“造化主”允祥遺命曹著書《石頭記》。允祥是《石頭記》真正的幕後老闆。更多證據詳見後文。

解讀《石頭記》第1回4:脂硯齋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靖藏本”殘頁

“甲戌本”中署年“

甲午八日淚筆

”,真正含義:“

(申、壬)

午八月淚筆

”。“

甲午

”,即“

一脂

”的“甲申”和“

一芹

”的“壬午”署年的合寫。“

八月

”脂硯齋故意寫成“

八日

”,暗示署年有貓膩。如今碩果僅存的一頁“靖藏本”《石頭記》殘紙,完整記錄了這條脂批的原貌,署年是“

甲申年八月淚筆

”(見上圖)。脂硯齋臨終前將這條批語抄錄到“甲戌本”中,故意作了手腳。

1764年八月秋,69歲的曹躺在寺廟之中,百病纏身,人之將死,看著這本曾經被毀,後來又重著的《石頭記》悲上心頭,老淚縱橫,顫巍巍的拿起旁邊的筆,在“甲戌本”的“末尾”寫道:能讀懂此書的人才會知道作者的辛酸,因為書是我和曹雪芹哭著寫成的。1762年除夕,書還沒寫完,侄子曹雪芹就因為淚盡而死了,我的淚也快乾了。原版《紅樓夢》再也找不到了,我快要死了,書還沒有完成,今後我只希望怡親王再造一個我和一個曹雪芹,繼續我們的事業,把書完善並傳承下去,這是書的幸運,我和雪芹也就死而無憾了!甲申、壬午八月淚筆。

該批表達的感情遙對第五十回,

天上人間兩渺茫,琅節過謹隄防。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

。“書未完”只是脂硯齋釋放的“煙霧彈”,以迷惑讀者。石門只能感嘆:脂硯齋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臨死還不忘忽悠讀者一把。這正是: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為誰?尺幅鮫鮹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真正“還淚”的人不是林黛玉,而是脂硯齋。

第三回,

【蒙府回末總評

(史湘雲)

:補不完的是離恨天

(指修補寶黛離恨情緣,隱寓修補《石頭記》)

,所餘之石

(《石頭記》)

豈非離恨石乎?而絳珠

(脂硯齋)

之淚偏不因離恨

(寶黛離恨)

而落,為惜

(珍惜)

其石

(《石頭記》)

而落。可見惜其石必惜其人

(脂硯齋)

,其人

(脂硯齋)

不自惜,而知己

(蒙批人“史湘雲”)

能不千方百計為之惜

(珍惜)

乎?所以絳珠之淚至死不幹

(脂硯齋“

甲申八月淚筆

”)

,萬苦不怨。所謂“求仁得仁

(願望實現)

又何怨?”,悲夫!】

。史湘雲對脂硯齋說:你的願望都實現了,還有什麼可怨恨的呢?

第十二回,

賈瑞

(允祥)

叫道:“讓我拿了

鏡子

(《石頭記》)

再走!”

【蒙府側批:這是作書者

(脂硯齋)

之立意,要寫情種,故於此試一深寫之。在賈瑞

(“造化主”允祥)

則是求仁而得仁,

未嘗不含笑九泉

。雖死亦不解脫者

(指作者脂硯齋)

,悲矣!】

。脂硯齋始終未能放下心結,雖死也未能解脫。

第二十二回,

【靖藏眉批

(畸笏叟)

: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

。“

芹溪

”即曹雪芹,死於1762年除夕。脂硯齋死於1764年八月。“

杏齋

”就是蒙府本批書人“史湘雲”,死於1767年丁亥。不過此時畸笏叟(李鼎)還活著。

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

用《石頭記》。

“己卯本”“庚辰本”中沒有這15個字。說明“甲戌本”成書晚於“己卯本”;“仍”字暗示“石頭記”是脂硯齋撰寫“雛本”時的本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作者早已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書皮上,僅用了一個“

”字,竟迷倒了國人上百年。

《石頭記》的創作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四個時期,三次改版,數次增刪。即1725-1727年,《石頭記》(又名《風月寶鑑》)雛本形成期;1729年-1745年,《石頭記》改名《紅樓夢》,瓶頸期;1745年-1754年,曹雪芹增補拓展期;1754年-1764年,脂硯齋(曹)和“史湘雲”(怡親王允祥側福晉烏蘇氏)重著期。

1756年五月初七日,脂硯齋的《石頭記》手稿-“靖藏本”創作完成。1759年冬“己卯本”定本。1760年秋“庚辰本”定本。之後,脂硯齋又親筆整理出了一個只有16回的“甲戌本”。1764年八月,脂硯齋完成《甲戌凡例》和“

(申、壬)

午八日淚筆

”後停筆。此時的脂硯齋已是鐘鳴漏盡,行將就木了。這正是:

莫問金姻與玉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出則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書雲:

【甲戌側批(蒙府、戚序夾批):以下系石上所記之文。】

脂硯齋深意:後文是曹雪芹寫的,即抄錄的石頭文。而前文《凡例》《楔子》等都是我的手筆。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

【甲戌側批(蒙府、戚序夾批):是金陵。】

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甲戌側批(蒙府、戚序夾批:妙極!是石頭口氣),惜米顛不遇此石。】

歷史時間1745年秋。

地陷東南

”天塌地陷,對映抄家。開頭就是末日之像;“

姑蘇閶門

”,蘇州古城之西門,通往虎丘方向。對映北京崇文門。1728年七月曹舉家遷至北京崇文門外蒜市口居住,房屋十七間半,家僕六人。崇文門:

京師九門,皆有課稅,而統於崇文一司。清崇文門稅關之苛,使外埠客商望門生畏。

這裡是人情勢利貪腐糊塗之地;

惜米顛不遇此石

”:“

米顛

”即米芾(fú),是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居太原,後遷湖北襄陽(米襄陽),謫居潤州(現江蘇鎮江),時人號海嶽外史。其行止違世脫俗,倜儻不羈,人稱“米顛”。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米顛

”射覆第四十回,賈探春寢室西牆上掛著一幅米襄陽的《煙雨圖》。米顛、煙、雨射覆曹雪芹。“

”寓《石頭記》。脂硯齋深意:曹雪芹與今本《石頭記》沒有關係。然而蒙批人“史湘雲”和畸笏叟卻不這麼認為。

未完待續,請看下集。

解讀《石頭記》第1回4:脂硯齋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如果您喜歡石門的文章,就關注、點贊並轉發,您的支援是石門持續創作更新下去的唯一動力。申明:作者文字和觀點,未經允許,不得盈利使用。我是為您講歷史的石門,每天一文,明日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