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探秘龍泉青瓷:千年窯火何以生生不息?

作者:由 北青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7

生生不息上一句是什麼意思

探秘龍泉青瓷:千年窯火何以生生不息?

徐星的作品《盛世福祿》。傅飛揚攝

中新網杭州11月3日電(邵燕飛 傅飛揚)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龍泉青瓷傳統燒製技藝始於三國兩晉,興於宋元,在南宋時期達到鼎盛,是與宋詞、宋畫等並列的“文化符號”,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首個入選的陶瓷類專案。

“龍泉青瓷是當之無愧的‘瓷海明珠’、交流互鑑的‘文化使者’。”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如此評價龍泉青瓷。

近日,第五屆世界青瓷大會(下稱:青瓷大會)在杭州舉辦,記者採訪多名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青瓷匠人和青瓷文化愛好者,以探尋龍泉青瓷背後的故事——從1600多年前傳承至今,千年窯火何以生生不息?

幾代人的守望接力

一門技藝的傳承,人是關鍵因素。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出生於1962年的青瓷匠人盧偉孫如今正在培養三十餘位學徒。在他看來,不僅要教授瓷藝,更是要傳承匠心,“讓更多的年輕人對瓷藝抱有創作熱情,從而避免人才斷層,才能真正實現龍泉青瓷的傳承與發展。”

事實上,盧偉孫自己也師出名門。他的老師徐朝興擁有500多位技藝傳承人,培養出了包括盧偉孫在內的3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新網記者瞭解到,老一輩的青瓷匠人都十分重視技藝傳承。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傾囊相授,龍泉青瓷才能後繼有人。

探秘龍泉青瓷:千年窯火何以生生不息?

一位學者在座談會上演講。傅飛揚 攝

“本次展會我帶來《盛世福祿》與《祥和》兩件作品。前者以圓而厚的造型傳達一種包容萬物的審美感應,加上盛世牡丹的劃花工藝,寓意祖國繁榮昌盛;後者將龍泉本地的硃砂瓷土與溫潤如玉的梅子青釉相結合,體現宋韻文化的極簡美。”在與本屆青瓷大會一併舉辦的“宋瓷夢華”——青瓷沉浸式互動藝術展上,出生於1988年的青瓷匠人徐星說。

徐星笑稱,現如今“後浪”源源不斷,自己早已不算同輩手藝人裡最年輕的,一大批“90後”青瓷匠人正帶著優秀的作品參加各項賽事、展會。

“我與龍泉青瓷偶遇,第一眼就被它的文人氣質所吸引。”“90後”青瓷匠人劉浩說,龍泉青瓷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他希望以青瓷文化為載體,向參觀者打開了解宋朝人文社會風貌、品鑑多彩中華文化的另一扇窗,也借世界青瓷大會這一平臺,讓人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青瓷的美和宋文化的繁榮。

宋代以來,龍泉青瓷遠銷亞洲、非洲、歐洲等地的50多個國家。在記者看來,青瓷文化跨越山海,從地處浙西南的一座小城奔赴世界,需要青瓷匠人,亦需要年輕化、有活力的青瓷文化傳播者。

定居杭州的青瓷愛好者、自媒體博主吳愛珠已是第五次參加世界青瓷大會。“龍泉青瓷的顏色十分漂亮,這屆青瓷大會的展覽讓我耳目一新。”吳愛珠說,杭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裡推廣、傳播龍泉青瓷,有望在短時間內匯聚更大的資訊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

“在龍泉青瓷相關產業人才培養上,我們可以構建傳統學徒制、社會人力資源培訓、非遺進高校的‘三軌制’培養模式。在出臺特色人才引進政策的同時還可依託協同創新平臺、產學研平臺、企業研究院、地方研究院及各種研究基地等引進高階人才,集聚科研力量。”麗水學院科研與地方合作處副處長、教授周曉峰說。

本屆青瓷大會開幕式中,多名“80後”“90後”青瓷匠人參加“青瓷UP說”活動,就龍泉青瓷的傳承、發揚等問題展開了生動的討論。其中,部分年輕青瓷匠人對話老一輩青瓷藝術家,交流創作經驗、談談未來發展。青瓷文化的“接力棒”在閒話家常中悄然傳遞……

瓷器中的共富密碼

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青瓷之於龍泉,正如鞋靴之於溫州、民營之於浙江。千年傳承,窯火不滅。走進龍泉市寶溪鄉,13座古龍窯在當地的修繕和保護下熠熠生輝。

探秘龍泉青瓷:千年窯火何以生生不息?

“宋瓷夢華”——青瓷沉浸式互動藝術展上的青瓷作品。傅飛揚 攝

近年來,龍泉致力於解碼青瓷文化基因,講好青瓷文化故事,依託寶溪鄉儲存完整的明清古龍窯,推出“不滅窯火”傳統龍窯燒製技藝活動,並融入祈福儀式、納福儀式、開匣缽、線上拍賣、龍窯宴等特色展示體驗環節,將傳承青瓷文化與創新發展鄉村旅遊相結合。

據瞭解,位於寶溪鄉的“古窯里民宿”是首個龍窯青瓷活體博物館民宿。在這裡,遊客可以看到儲存較好的古窯,親身體驗古人燒製青瓷的完整過程,享受制瓷之樂。

資料顯示,寶溪鄉域內的農家樂、民宿已超過60家,先後培育出了“陌上歸人”“古窯裡”“楓樹潭農家樂”“八棵樹星空帳篷酒店”等一批精品民宿,有效促進了區域旅遊業的發展。

以寶溪鄉溪頭村為例,近年來,該村持續放大青瓷文化的帶動作用,有效延長遊客消費時段,引導鄉賢和村民發展文旅業態,拓展夜間經濟,打造“白+黑”的旅遊消費模式。據瞭解,其已實現年均3000餘萬元的旅遊收入,衍生而來的諸多業態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

在外闖蕩多年、久經商場的遊子金朝軍在不惑之年毅然選擇回到溪頭村二次創業。他表示,經營收入增加帶動鄉村振興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不滅窯火”這個IP讓全體村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升了。

據統計,截至2021年,龍泉青瓷從業人員達20000餘人,青瓷廠家和作坊有26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家;青瓷行業大師雲集、新秀輩出,年主營業務收入在17。14億元。龍泉青瓷產業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龍泉青瓷產業結構還有進一步最佳化調整的空間,可細分至各個領域——創作更多以手工性、小批次、品質化、藝術化為特色的青瓷作品;在建築陶瓷、工業陶瓷、日用陶瓷、生物陶瓷及特種陶瓷等領域尋求突破,提升附加值……”周曉峰表示,龍泉青瓷還應構建由原料生產、材料研發、裝備製造、創意設計、創作生產、產品包裝、網路營銷、文化傳播等組成的完整產業鏈。

制瓷技術迭代升級

從“被仰望”的禮器到“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生活用品,龍泉青瓷的制瓷技術也在不斷升級。

近日,不少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行業大咖在“青瓷復興·共同富裕”主旨論壇等一系列論壇上就龍泉青瓷技術的發展熱情討論,積極獻言獻策。

“現在龍泉青瓷產業的發展與時代接軌,共享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在原料加工、成型方式、窯爐燒製等方面都有超越古人的地方。”浙江大學教授、龍泉青瓷產業首席專家周少華如是說。

周少華表示,從龍窯到煤窯、到液化氣窯再到電氣混合,如今以“電氣混用電腦自動化控制的青瓷高溫窯爐”為代表的窯爐和燒成技術足以令古人羨慕;而將數碼機床精加工技術應用於瓷器,不但造型精準,胎薄可以做到1毫米,且成本低、產量大,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典例。

如其所言,歷史悠久的龍泉青瓷並未迷失於時間長河之中,關鍵正是科技和創新——2020年,龍泉青瓷作品“三葉草燔瓷香插”搭載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環遊太空;今年7月,龍泉青瓷屏扇亮相杭州國家版本館,200餘樘層翠欲染的青瓷屏扇呈現了流淌千年的宋韻風華……

“我們成功建立浙江省級龍泉青瓷刀劍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引進智慧化窯爐、四軸聯動精雕機、上釉機等先進裝置,破解機械化、智慧化、批次化等難題。”麗水市經濟和資訊化局局長鬍獻如介紹說。

發展總伴隨著挑戰,龍泉青瓷技術迭代升級的過程中,也面臨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科技創新方面,龍泉青瓷科研投入‘捉襟見肘’,瓷土釉料開採利用率較低,標準化生產能力有待提升。要加大相關領域的投入,不斷推動技術革新。”周曉峰說。

在周曉峰看來,龍泉青瓷的科技創新和藝術創新應當在不捨去青瓷文化基因的前提下,充滿文化自信地承傳、嬗變、融合和創新,“在現代技術條件和審美多元化發展的狀態下,適度對傳統技藝進行工藝革新與藝術創新是必然的,但是要在保持‘度’和‘特’的前提下,去實現傳統青瓷技藝的現代表現和現代文創產品的非遺承載。”

眼下,數字化改革也為龍泉青瓷帶來了深刻變革。

作為本屆青瓷大會的亮點之一,“宋瓷夢華”——青瓷沉浸式互動藝術展吸引眾多參會人員駐足觀賞,展區內的兩塊數字大屏從“生活”“禮樂”“中國”“世界”四個板塊再現龍泉青瓷的前世今生。

“目前我們著力建設‘龍泉青瓷非遺產業線上’數字應用,搭建青瓷展陳線上平臺,建設青瓷非遺資源庫,分類整理、立體記錄,圖文、音影片、VR展覽等全媒體資料納入統一資料庫,為青瓷工匠及其作品提供一個良好的展示及發展平臺。”龍泉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