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孔明舌戰錄連載(一):從諸葛亮的話術中學一點真正的三國史

作者:由 永珍談歷史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05-08

魯子敬力排眾議上一句是什麼

孔明舌戰錄連載(一):從諸葛亮的話術中學一點真正的三國史

《三國演義》以洋洋灑灑以六七十萬字的篇幅,勾勒了自黃巾之亂到三國歸晉近百年間,塑造了一千餘個人物形象。這其中,如劉關張、諸葛亮、曹操、周瑜、司馬懿等核心角色在中國人心中均可謂達到了耳熟能詳的程度;而其中最為頂尖者,莫過於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中所評出的“三絕”:

“三國有三奇,可稱三絕:諸葛孔明一絕也,關雲長一絕也,曹操亦一絕也。”

這裡的諸葛亮為“三絕”之首,是謂“智絕”。毛宗崗又對這一“智絕”加以詳解:

“歷稽載籍,賢相林立,而名高萬古者莫如孔明。其處而彈琴抱膝,居然隱士風流,出而羽扇綸巾,不改雅人深致。在草廬之中,而識三分天下,則達乎天時;承顧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則盡乎人事。七擒八陣,木牛流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測,鞠躬盡瘁,志決身殲,仍是為臣為子之用心。比管、樂則過之,比伊,呂則兼之,是古今來賢相中第一奇人。”

在毛宗崗眼中,“識三分天下”、“六出祁山”、“七擒八陣”、“木牛流馬”均是其“賢相中第一奇人”的註腳。其實關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之功業,另有一幅絕妙之聯加以描繪: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不過無論是毛宗崗的《讀三國志法》還是這一幅囊括數字方位五行的對聯,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兩場重頭戲——也是兩場舌戰:舌戰群儒與罵死王朗。

孔明舌戰錄連載(一):從諸葛亮的話術中學一點真正的三國史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第一次大型舌戰:舌戰群儒

從《三國演義》中兩次舌戰爆發的背景來看,舌戰群儒發生在赤壁之戰前夕,直接推動了孫劉聯盟的建立;罵死王朗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際,身為曹魏三公的王朗直接“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魏軍士氣大挫。這兩次舌戰,從影響上看,未必輸於“七擒”、“木牛流馬”或是“水面偏能用火攻”之事;從意義上看,則遠遠不只是烘托諸葛亮的口才那麼簡單。更進一步說,從提出《隆中對》開始到星落五丈原,諸葛亮一生奮鬥的策略、蜀漢一朝立國的路線,均能在這兩場舌戰中找到指引;這兩場舌戰未被毛宗崗列在“智絕”的腳註中,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孔明舌戰錄連載(一):從諸葛亮的話術中學一點真正的三國史

很多人買毛批本都是為了裝飾書架,其實毛批讀起來非常有意思

舌戰群儒一事乃《三國演義》所虛構,出於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出使江東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共抗曹操之事,但這一場舌戰只爆發在孫權與諸葛亮兩人之間。《三國演義》將這一段內容進行了擴充,在過程中加入了江東眾謀士以“車輪戰”之勢進行詰問責難的情節,極有深意。

孔明舌戰錄連載(一):從諸葛亮的話術中學一點真正的三國史

對於孫劉聯盟來說,是“一時肅亮”

舌戰群儒發生在長坂坡之戰後、赤壁之戰前,大約是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至十二月間。這一段時期,是繼董卓之亂以來最為關鍵的時期: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兵不血刃拿下荊州,天下大勢開始向統一傾斜了。

孔明舌戰錄連載(一):從諸葛亮的話術中學一點真正的三國史

赤壁之戰,曹操若勝,便沒有三國

在此之前,魯肅提出《榻上策》戰略,認為孫權可以“竟長江所極”與曹操劃江而治;諸葛亮提出《隆對中》,認為劉備可以“跨有荊、益”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然而曹操破荊州、下江陵之後,孫權、劉備兩家兵力相加也不足曹操的五分之一,如魯肅、諸葛亮、周瑜等人以憑什麼相信能與曹操相抗衡呢?

孔明舌戰錄連載(一):從諸葛亮的話術中學一點真正的三國史

東風與與周朗便,銅雀春深鎖志玲

除了孫權、劉備二人皆“人傑雄才”、“命世之英”外,更重要的是兩家有著賴以立足於亂世的優勢。赤壁之戰前群雄割據,形勢錯綜複雜,曹操、孫權、劉備都有問鼎中原的機會,天下是統一、二分還是三分皆有可能。

孔明舌戰錄連載(一):從諸葛亮的話術中學一點真正的三國史

赤壁之戰時的天下局勢

曹操的優勢最為明顯:人才眾多、軍事、經濟力量強大,政治上“奉天子以令不臣”;劉備的優勢則是身為漢室宗親,能以正統自居、擎起“復興漢室”的大旗;孫權所賴者為長江天塹,政治資本則相對薄弱,只能以周瑜所言的“為漢家除殘去穢”為口號——而這一口號與劉備的“復興漢室”其實是相一致的。

孔明舌戰錄連載(一):從諸葛亮的話術中學一點真正的三國史

看劉備,多像一盤番茄炒蛋……

從曹操與孫權聯盟兩者來看,曹操勝於軍力而孫權聯盟勝於道義。從孫權聯盟內部來看,孫權勝於軍力而劉備勝於道義。從歷史角度來看,兩股力量的平衡是孫權願意與劉備平等結盟的基礎,但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則必須透過外交手段讓孫權認清劉備所具有的政治優勢,而江東的主降派也勢必要透過外交手段破壞諸葛亮的聯盟提議,於是舌戰群儒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孔明舌戰錄連載(一):從諸葛亮的話術中學一點真正的三國史

舌戰群儒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然而這一次舌戰又是極不平等的舌戰:諸葛亮的論點必然是忠孝大義,而這正是江東群儒的薄弱環節;江東群儒必須儘可能地繞開政治理念去論證曹操的“不可戰勝”,而這又不免落入了士大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陷阱。辯論與戰爭不同,拼的本就是道義邏輯,諸葛亮在舌戰之前已經佔盡上風,這一戰也便自然成了“以強凌弱”的典範。

孔明舌戰錄連載(一):從諸葛亮的話術中學一點真正的三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