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作者:由 書谷一言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1-09

色難下聯是什麼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現在所講的孝,說是能夠養活父母就夠了。對於狗、馬之類的動物,都是能養活,不尊敬,這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和顏悅色是件難事。遇到事情,由年輕人去勞作;有酒有肉,長輩先吃,難道這就是孝嗎?】

子游是孔子學生言偃,少孔子四十五歲,子夏前文有過介紹。兩段合在一起,就會發現孔子把外在和內在的孝都講明白了,先說養活,是在外的,再說和顏悅色,是內在的情感。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這句首先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反思,兩千多年前,孔子批評把養活當做孝順,然而當今社會依舊如此。我們以為讓父母待在老家、或一起生活,不再勞作,不餓著、冷著就是對父母的愛,這是錯誤的,不尊敬父母就真的和養動物沒差別,更何況現如今動物被照顧得比人舒坦。什麼是尊敬,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就看是否真能做到。

《禮記·祭義篇》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敬父母從行為上要尊敬,從臉色語氣上要溫和。有一個護士考題是這樣的:有一個人,不講道理,好哭鬧,生活又不能自理,別人伺候也不配合,你該怎麼處理?很考生都說,這樣的照顧不了,太難了!當考官說,這是一個七個月大的嬰兒!所有人又都說:那這樣的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這麼大區別嗎?父母老了,行動變慢,反應變慢,愛嘮叨、不講理、難伺候是常態,我們能做到父母當年做的一樣嗎?

現在自動繳費機器盛行,那天我看到一個老人笨拙的拿出手機,用微信掃碼充值,後來銀行卡錢不夠,充值失敗,一旁的兒子突然暴躁起來,嘴裡說著難聽的話,老人像個犯錯的孩子站在旁邊,一聲不吭,面無表情。很多父母即使老了也沒歇著,還在做兒女的免費保姆,做家務帶孫子,沒有報酬先不談,被數落倒是常態。起碼的尊敬,該有的好臉色我們給了工作中的上級,給了客戶,唯獨沒有給父母,是沒有時間顧及,還是父母的不計較嬌慣了我們呢?

西方文化中只強調對孩子要無條件的愛,這和中國核心文化不同,我們講究反哺,更何況“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要盡孝,我們也該回饋無條件的愛給父母。

溫馨提示:點關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