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以德報怨”老祖宗希望我們這樣做嗎

作者:由 六合漫話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1-12-19

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以德報怨,這個詞我們生活中經常聽到。論語道德經兩部經典都出現過。

道德經原話是“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老子》六十三章)

論語原話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 憲問》

從道德經這段話老子的意思似乎我們可以理解為了,以德報怨。但臺灣的曾仕強對此有不同的理解。他覺得老子給我們的意思不可能是以德報怨,其意思是你事先用你的品德和人家相處,你事先不會讓人家怨恨,你也不會去怨恨人家。究竟老子留給我們的是什麼意思?

“以德報怨”老祖宗希望我們這樣做嗎

曾仕強講座

而論語裡面孔夫子的話比較明白,要以直報怨。在孔子的倫理中,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和對等的。這中間包含孔子所傳達的禮的一種形式。論語中這樣一段文字:“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其意思似乎可以理解為,要使臣忠於君,君也要使臣以禮。無論無何,君臣之間要有君臣之禮。

“以德報怨”老祖宗希望我們這樣做嗎

所以後世,一些愚忠的臣子也許沒有好好去履行孔夫子這句話,因為孔子也並沒有說君如果使臣沒有達到禮的標準。臣可以如何或者應該如何。從這一個層面。我們可以感受到孔子所要傳達的是人與人之間關係是對等的相互之間應該以禮相待。如果一方有過錯,那麼另外一方可以怎樣呢?這裡孔子說的以德報德這個於情於理在做人方面是應該的。在孔子的思想里人需要有恕的品德。如果實在他人有可寬恕的地方,我們還是要與人為善。如果實在是別人的錯。我們就要用不卑不亢態度以直道或正直面對別人。這既可使他人有所收斂,也能讓他人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壓制下囂張的氣焰。但是如何掌握這個分寸,並非本文的主旨。

“以德報怨”老祖宗希望我們這樣做嗎

這裡孔子並沒有講以否以怨報怨,在中國的文化裡,怨仇宜解不宜結,怨怨相報何時了。做人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錯,有錯就要加以改正。如果是別人的錯那是別人的事別人的修養出了問題。如果以怨報怨的話,只會對自己的修養有損害。有時候面對別人的故意冒犯,誠然別人的修養出了問題。但是有時候也可以試著反省下自己。曾仕強說這個世界上真正害你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