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經典文言文賞析|孟母不欺子

作者:由 我愛文言文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19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什麼意思

經典文言文賞析|孟母不欺子

原文

孟子少時,見鄰家殺豕①。孟子問其母曰:“鄰家殺豕何為?”母曰:“欲啖女②。”既而③母悔失言,自言曰:“吾懷妊④是子,席⑤不正不坐;割⑥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子適⑦有知而欺之,是⑧教子不信⑨也。”乃⑩買鄰家之豕肉而烹之,明⑪不欺也。

註釋

豕(shǐ):豬。

女:通“汝”,你。

既而:不一會兒。

妊(rèn):孕。

席:坐席。

割:切肉。

適:剛。

是:這。

信:誠實。

乃:於是,就。

明:表明,證明。

譯文

孟子小的時候,看見鄰居家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鄰居家為什麼殺豬?”孟子的母親說:“要給你吃。”不一會兒孟子的母親就後悔說這句話,自己對自己說:“我懷這個孩子的時候,坐席擺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方正我不吃,這是胎教。現在孩子剛剛有了知識我就欺騙他,這是教他不誠實。”於是孟子的母親買了鄰居家的豬肉煮好來給孟子吃,表明沒有欺騙兒子。

經典文言文賞析|孟母不欺子

文言知識

經典文言文賞析|孟母不欺子

說"席":

“席”指坐席。古人席地而坐,臀部擱在腳後跟上。如果挺直腰,叫“長跪”,或叫“跽(jì)”。席子有用草編的,也有用竹編的或皮製的。上文中的“席不正不坐”,意思是坐席沒擺端正便不坐下去。古人在席前安放“幾”,即低矮的小桌子,几上可置飯食或酒漿之類。

文化常識

說"豬":

我國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就已開始飼養豬、狗等家畜。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宀”為屋也,豕為豬也,兩字合寫為家字。而“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內養豬,家中養有豬,食物能得到保證,生活才能安穩。所以,有了豬,家才算一個真正完整的“家”。

甲骨文的“豕”字,長嘴短腿,肚腹肥圓,尾下垂,正是豬的形象描繪。

經典文言文賞析|孟母不欺子

豬在古代有許多別稱,西漢楊雄《方言》曰:“豬關東謂之

(zhì),或謂之

(shǐ),南楚謂之

(xī),其子謂之

(tún),或謂之

(xī)。吳揚之間謂之豬子。”

出處

《韓詩外傳》

啟發與借鑑

經典文言文賞析|孟母不欺子

從本文中可以看出,孟母是一位富有教育思想的偉大母親。她為了教育孟子,以身作則,對自己的言行時刻注意,真正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如今,儘管孩子們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裡度過,但他們的品行、好的習慣、閱讀興趣、堅強的意志力以及幸福感其實都源於簡單的家庭生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對每一個父母來說都是需要專注一生的事業。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我愛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