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中國琴文化,歷史上古琴發展的極盛時期,皇帝愛琴還指定太監學琴

作者:由 弘毅國學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19

弟子志之中志是什麼意思

中國琴文化,歷史上古琴發展的極盛時期,皇帝愛琴還指定太監學琴

【明皇帝愛琴,推動古琴發展】

從《明史·本紀》來看,朱元璋雖出身寒微,但他戰鬥生活的區域都是南宋漢族政治文化深深紮根的江南,故他於起義過程中,在至正二十年三月即召劉基、宋濂等人來到他的左右(按《歷代琴史》所載,蕉葉琴為劉基所創始)。即皇帝位後,設“文華堂”廣羅文才,將江南著名琴家徐和仲、劉鴻、張用軫徵召前來,永樂八年,亦善鼓琴的成祖朱棣敕命編纂《永樂琴書整合》二十卷藏於宮中,成為帝王嗜琴的表率。於是愛好古琴的皇帝相繼出現,如宣德、正統、成化、弘治、嘉靖、萬曆、崇禎。他們除彈琴之外,有的喜歡造琴,將當時造琴名手召來宮中,在武英殿造琴;有的喜歡作曲,調名琴家進京來一起研究。

中國琴文化,歷史上古琴發展的極盛時期,皇帝愛琴還指定太監學琴

【蔚然成風,太監、皇子、民間中古琴流行】

他們還指定太監學琴,造就出一些著名的太監琴家,在社會上執牛耳,是以紫禁城中絃歌不絕。藩王中有寧王朱權、衡王朱祐、益王朱祐檳、徽王朱厚爝、鄭王朱厚烷、潞王朱常澇,還有崇昭王妃鍾氏。他們或修譜行世,或大量斫琴傳世,既活躍當時又嘉惠後人。皇子們對古琴的發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太監中著名的琴家有戴義及其弟子黃獻。據說,戴義是南宋徐天民傳派蘇州張助的弟子。明劉若愚《酌中志》稱:戴義琴技為當代琴壇中居首位,曾與南中婦較琴藝高下。黃獻著有《梧岡琴譜》傳世。明代有太監張元德所制之琴流傳於世,胡喜諫所制之琴猶存宮中。

當時民間的琴派除了南宋傳下來的江派與浙派之外,還有虞山派的嚴徵、徐青山,紹興派的尹爾韜、張岱等。有《松弦館琴譜》及後來印行的《徽言秘旨》等傳世。(見《琴史初編》)

中國琴文化,歷史上古琴發展的極盛時期,皇帝愛琴還指定太監學琴

【明琴佳妙,往往被人視為宋斫】

在明朝七絃琴如此昌隆的情況下,著名的斫琴家自然應運而生,如江西的塗氏自明初為寧王制琴起到嘉靖、萬曆間世代有人,如塗思桐、塗二明等,明中期錢塘的惠祥、惠熊,明晚期的吳門張敬修、順修、敏修、季修等,都是祖孫、弟兄相繼,制琴傳世。至於如高騰、施彥昭等一代制琴家更有相當數量。在傳世古琴中明琴約近十分之九,製作精美者往往被人視為宋斫,其佳妙如此。

但明琴的CT平掃影象顯示出繼承各時代傳統制琴法的特點十分明顯,殊少新意。只有蕉葉琴底面的嵌合法與無底蕉葉槽腹的製作法,是前所未有的,此外弘治御製琴是取舊材拼合而成,與盛唐“九霄環佩”頗為相似。

中國琴文化,歷史上古琴發展的極盛時期,皇帝愛琴還指定太監學琴

【明亡藏琴盡歸清】

明代的皇帝雖然在琴文化方面有所關注,有所促進,但將國家、人民拋在腦後,縱容宗室勳戚擴大莊園,壓迫侵奪剝削農民,將國家政務交付閹宦,親小人、遠賢臣,逼使陝北農民爆發起義席捲至京,城破崇禎皇帝煤山殉國。李自成於武英殿即皇帝位後,吳三桂將侵略明朝疆土的清兵請進關來,清順治皇帝就便接收了紫禁城,於是明朝十四代君王居住的九重宮闕易主,宮室府庫的歷代珍寶包括歷代的藏琴,皆順理成章地化為清帝所有。

中國琴文化,歷史上古琴發展的極盛時期,皇帝愛琴還指定太監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