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得了腸息肉,應該怎麼辦?

作者: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9-24

腸鏡發現有息肉怎麼辦

隨著大眾體檢意識的提高和大腸癌篩查的普及,不少人都到醫院做腸鏡檢查。

那麼腸息肉

到底

是什麼呢?

有些人拿到檢查單發現自己長了腸息肉,非常擔心,害怕自己和腸癌掛上了鉤。

得了腸息肉,應該怎麼辦?

腸息肉是腸道黏膜突向腸腔內形成的一種侷限性隆起的贅生物。主要見於大腸(結腸和直腸),可以單個發生,也可以是幾個、幾十個或者更多,多數會有蒂,少數沒有,其發生率可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患者常常因為沒有特別的不適症狀而不容易被發現。

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和腫瘤相關,在顯微鏡下,臨床病理專家通常會把腸息肉分為兩大類:1。腫瘤性息肉。也稱“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混合性腺瘤、鋸齒狀腺瘤。這類息肉有可能“癌變”。2。非腫瘤性息肉。包括錯構瘤、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

1

從腸息肉轉變為“腸癌”

不是一蹴而就

很多生活中的不良生活習慣會從中作梗,加速或誘發癌變。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包括:常年高脂肪飲食;久坐、缺乏運動;膳食纖維攝入不足;不按時排便或習慣性便秘;吸菸、嗜酒。

2

儘早檢查,隨訪複查

臨床醫生對於腸息肉是否屬於“腫瘤性”的鑑別診斷,需要透過腸鏡或外科手術下摘除息肉,由病理醫生對息肉做進一步甄別。

因此,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一旦發現,即刻在腸鏡下切除,切除方法依其所在部位、有無蒂、大小及惡性潛在性而定。

對於較大息肉引起梗阻或不適合內鏡摘除,以及息肉惡變伴蒂部有浸潤或不能確診癌浸潤深度者應做外科切除術。

腸息肉摘除後,患者也不能高枕無憂,因為腺瘤性息肉切除後再生、復發的機率較高,同時多發性息肉容易漏診,息肉切除後需要密切隨訪複查。

得了腸息肉,應該怎麼辦?

3

胃腸疾病診療部

科室介紹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胃腸疾病診療部是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診療部,由消化內科、消化內鏡中心、胃腸外科及肛腸科組成。學科中西醫結合診治消化系統疾病、肛周疾病、胃腸道腫瘤,開展消化道疾病癌前病變、良惡性腫瘤、膽胰疾病的內鏡下診斷及內鏡下微創介入治療、胃腸道腫瘤的腔鏡手術、肛周疾病的微創治療。現開設床位50餘張,醫護60餘人,是中醫內科及外科規培帶教基地,擁有於恩達工作室、海派中醫流派浦東基地(顧氏外科)。

科室擁有奧林巴斯電子內鏡、富士電子內鏡、內鏡氬氣刀、內窺鏡儀等先進的消化內鏡診療裝置,開展消化道息肉摘除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的微創治療。我院常規對息肉進行病理分析,較大者送檢全標本病理分析。並應用特色中藥飲片及中醫非藥物特色治療,預防術後不良反應。

得了腸息肉,應該怎麼辦?

學科特色:

(1)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重症疾病診療;

(2)幽門螺桿菌檢測及相關疾病的綜合診治;

(3)電子胃腸鏡檢查(含無痛)、無痛胃腸聯合檢查、內鏡急診止血、內鏡下異物取出術,消化道息肉摘除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內鏡下粘膜切除術、消化道良惡性狹窄擴張及支架置入術,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鼻膽管引流術、膽總管結石取出術等;

(4)胃癌根治術、結直腸癌根治術的標準化手術及腹腔鏡下根治術、雙鏡聯合治療胃腸道良惡性腫瘤,腹腔鏡下闌尾炎手術等;

(5)微創治療痔瘡;

(6)顧氏外科特色技術治療高位複雜性肛瘻、肛周膿腫;

(7)陸金根教授經驗方益氣開秘方辨證施治慢性便秘、紅藤敗醬散辨證施治炎性腸病等。

圖文丨消化內科

編輯丨黨政辦

原標題:《得了腸息肉,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