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精神分析療法——人格構成學說(上)

作者:由 晨實心理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2-07

心理學舒適感是什麼意思

精神分析是現代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奠基石,但它的影響遠不是侷限於心理治療領域。對於整個心理科學乃至20世紀西方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它的影響可與達爾文的學說媲美。就它在心理諮詢和治療領域的地位和作用來說,它既是一個系統的療法,又是整個現代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基礎。精神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有時從正面,有時從反面,給後來的其他療法以靈感或刺激。

精神分析療法——人格構成學說(上)

在精神分析學說的基本理論中,與心理諮詢和治療有關的部分主要有:

1、無意識和壓抑的理論;

2、人格構成學說;

3、性心理的發展學說;

4、神經症的心理病理學說。

前面我們說到了

精神分析療法——無意識和壓抑的理論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

人格構成學說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它是由一切與生俱來的本能衝動所組成的。

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本我是貯藏心理能量的地方,混沌瀰漫,彷彿是一口本能和慾望沸騰的大鍋。這些本能和慾望強烈地衝動著,不懂得邏輯、道德和價值觀念,其活動只受“快樂原則”的支配,一味尋求無條件的、即刻的滿足。由於本我不能直接同外部世界接觸,所以總是在急切地尋找自己的出路,而其唯一的出路就是透過自我。

本我所具有的特性可概括為:是無意識的,是無理性的,要求無條件的得到滿足,只遵循快樂原則;是一切本能衝動後面的性力的貯藏庫;它收容了一切被壓抑的東西,並儲存有遺傳下來的種族的性質。弗洛伊德認為嬰兒的人格結構完全屬於本我。

自我

自我是現實化了的本能,是在現實的反覆教訓之下,從本我分化出來的一部分。

從本我分化出來的這一部分由於現實的陶冶變得漸識時務,不再受快樂原則的支配去盲目地追求滿足,而是在現實原則的指導下,力爭既避免痛苦、又能獲得滿足。自我在人格結構中代表著理性和審慎。它在同外界現實的相互作用中成長,對外感受現實,正確認識現實和適應現實,對內調節本我,節制慾望的宣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