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讀書】王小波:我的作品是雜文,但是我的作品是雜文,不是雜文!

作者:由 段遠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1-08-21

散文是什麼意思

如何寫好散文?

最近總在思考,什麼樣的散文算是好散文。我是比較喜歡閱讀的,而眾多讀本中,散文集佔有一席之地,民國時期的朱自清、梁實秋、郁達夫、周作人、沈從文等人的散文集我認真讀過,臺灣那邊余光中、林清玄、龍應臺的散文也有涉獵,近現代的馮驥才、史鐵生、季羨林、汪曾祺、餘秋雨等人的散文也看過,最近比較熱鬧的李娟、張嘉佳等人的散文也有閱讀。很多人會問王小波、餘華、王朔、韓寒等人我怎麼不羅列,因為在我看來,這幾個人的著作更準確的定義是雜文集而非散文集,雜文與散文貌合神離,外形相近但靈魂迥異。雜文更多的是態度和情緒的表達,而且更為重要的,雜文寫作觀點和態度比遣詞造句更重要。如果用中學生容易理解的解釋就是,雜文是議論文,而散文更偏向於記敘文和說明文。

囉嗦了三百餘字,還沒有進入正題,這篇文章如果用散文的標準來看,必然算不上佳作,那就把他當成雜文來看待吧。

什麼樣的散文算是好散文?我自己歸納為三個字:

第一是“真”。所謂真指的是情緒、感受、言辭要真實。梁實秋先生說“我手寫我口,我口述我心”也是這個道理,一篇好的散文必須是真實的,虛構的再精妙的文章,我也不認為會是好散文。

第二是“簡”。所謂簡史指記敘、說明、表達等要簡練,能用一句話說明的不要用兩句話,能用一個詞表述的別堆砌辭藻華而不實,散文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釋放,如果用囉嗦的言語或者華麗的辭藻,哪怕用詞再精妙,我也不會認為這篇文章是好的散文。

第三是“樸”。所謂樸是指用詞一定要自然,要樸實,要貼近生活,要能夠調動起讀者的共鳴,我看過一些作家寫散文,總喜歡借用古人的古詩詞,或者文言文的表述,這種散文很容易脫離普羅大眾的閱讀能力,雖然寫作者自己很嗨,但讀者覺得十分痛苦,這必然算不上一篇好的散文。

“真、簡、樸”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一篇好散文的三大要素,當然很多人會覺得散文不是應該用很美麗的語言把事物表達出來嗎?美麗與“真、簡、撲”並不衝突,對於寫作者而言,其實很多人很難達到“真、簡、樸”的境界,我所閱讀的這些散文寫作者中,我首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為他的文章把真做到了極致,把簡寫出了精美,把樸刻畫得淋漓。無論“春”、“背影”、“荷塘月色”概莫如是。

除了“真、簡、樸”,好散文還有一條,那就是煉,也就是要多寫,只有透過不斷書寫,才能把散文的“真、簡、樸”做好。

蘿蔔白菜,向來各有所愛,如何寫好散文,我說了我的觀點,不一定合你胃口,我喜歡就好,胡Cares?

謝謝閱讀!

2021年7月10日

如何寫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