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用內鏡經鼻腔取腦部腫瘤,無錫醫生大顯身手

作者:由 瀟湘名醫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2-24

半夜乾咳厲害怎麼辦最有效

最近眼睛看東西越來越模糊看不清,但已逾花甲之年,難道才開始近視?63歲的王建國(化名)一直都在糾結自己的視力問題。經過檢查,他才知道是腦部出了問題,腦垂體瘤壓迫神經,要手術治療。不幸的是,他同時患有過敏性紫癜,易出血、傷口不易癒合。但老王又是幸運的,他的手術方式是透過神經內鏡從鼻腔進入腦部取出腫瘤,避免了在頭上開大刀的傳統方式,這個高精尖的醫療技術也讓無錫醫生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用內鏡經鼻腔取腦部腫瘤,無錫醫生大顯身手

病情:長了垂體腺瘤,又有過敏性紫癜

四個月以來,老王一直髮現自己的視力在下降,看東西出現重影。檢查後的影像學顯示,他的顱內鞍區有一巨大佔位性病變,醫生建議其需要手術治療。屋漏偏逢連夜雨,老王兩小腿此時又莫名出現了青紫瘀斑,被診斷為過敏性紫癜,需立即使用藥物治療。兩者權衡後,王先生決定暫緩鞍區佔位手術,先行治療過敏性紫癜。前後經過四個多月的藥物治療,老王的過敏性紫癜較前好轉,他也開始準備手術治療鞍區的巨大佔位性病變。

但因紫癜病史導致鞍區的手術風險極大,諸如術中、術後極易出血,以及術後傷口不易癒合等。老王輾轉多處後最終找到了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我的表哥也患有垂體腺瘤,多年前就是魯曉傑院長親自為他做的手術,手術效果很好,這次我們也是衝著魯院長來的,相信魯院長能夠幫我們解除病痛”。老王坦言。

結合老王的病症和核磁共振檢查結果,他腦內的腫瘤被判斷為垂體腺瘤。據悉,垂體腺瘤是一種生長在顱內鞍區的腫瘤,絕大多數為良性,生長相對緩慢,但王先生顱內的垂體腺瘤已生長較大,已產生明顯的臨床症狀,例如視物重影、上瞼下垂、視力減退等,都和垂體腺瘤體積增大壓迫顱神經有關,若不手術治療則會使症狀進一步加重,甚至可能失明。

治療:多學科會診,經鼻腔取腫瘤

因王先生患有過敏性紫癜、長期服用激素藥物,造成了內分泌紊亂、電解質紊亂、血糖異常升高等情況,導致手術風險極大。據悉,這種風險包括術中、術後極易出血,以及術後傷口不易癒合等。為此,神經外科邀請院內多學科會診綜合評估手術耐受情況,以及術前治療方案,並在科內召開手術討論,為老王量身制定手術方案,以求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將病灶完整切除。最終,手術由魯曉傑及其神經外科團隊按術前制定的手術方案完成:使用神經內鏡經鼻蝶竇入路完整切除王先生顱內的巨大垂體腺瘤。術後王先生很快恢復了清醒,且並未出現腦脊液鼻漏、尿崩症等常見併發症,複查頭顱MRI提示垂體瘤全切,很快便康復出院了。

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是將內鏡從鼻腔進入到大腦,無需開顱,這項技術創傷小,可最大限度地安全有效切除腫瘤、更好保護正常組織,但對術者的技術要求非常高。因為鼻腔粘膜非常脆容易出血,把內鏡伸入鼻腔時,鏡頭很容易損傷黏膜,血液出血會把鏡頭弄模糊,手術還沒真正開始,醫生所有的工作都在圍繞著擦鏡頭、止血等重複無效操作,手術耗時長,醫生精力有限,再加上內鏡下的解剖鏡頭結構和平常不一樣,不少醫生“望而生畏”。

探索:高精尖技術讓更多無錫患者留在本地

垂體腺瘤是起源於垂體前葉細胞的良性腫瘤,發病率一般為十萬分之一,在顱內腫瘤中僅次於腦膠質瘤和腦膜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0%,近年來隨著健康體檢的普及和影像技術的發展,垂體瘤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

大部分垂體腺瘤起病隱匿、生長緩慢,故早期並無明顯臨床症狀,極易漏診,等到發現時部分垂體腺瘤已生長較大,其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腫瘤壓迫症狀以及內分泌激素異常。腫瘤壓迫症狀主要有頭痛、精神萎靡、視力下降、視野縮小、視物變形甚至複視等。

如今,無錫的衛生健康事業伴隨著2021年百名博士“錫”引力活動的落戶以及一大批高精尖技術的發展讓更多患者選擇留在無錫治療。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在魯曉傑院長的帶領下,已成功開展神經內鏡經鼻蝶治療垂體瘤手術30餘例,他帶領的團隊所開展的神經內鏡下微創手術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以第一完成人獲得2018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揚子晚報/ 紫牛新聞記者 季娜娜

【來源:紫牛新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