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從14歲女孩自殺,談談為什麼不要管教你的孩子

作者:由 夢幻淤泥湖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5-04

絲柏舍的衣服質量怎麼樣

很多人名義上教育孩子,其實把孩子當成了撫平自己內心不安全感的工具。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獲得一絲可以確定的東西,以此給自己提供劣質的安全感。

1

這屆父母好像總有很多擔心,父母的控制慾為什麼總是那麼強?為什麼孩子總是體會不了父母的苦心?

可能跟大部分人或者大部分父母所想的完全相反,父母對孩子不聽話或學習不努力所產生的憤怒與生氣,

並非來自父愛、母愛,或者對孩子的關愛,更多是來自自己的不安全感。

從14歲女孩自殺,談談為什麼不要管教你的孩子

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而引發的恐懼感,然後演變成憤怒,去管教孩子。

我們也是這麼被管教大的。

任何事情任何話,都可以心平氣和的說,為什麼會憤怒呢。因為不想講道理,

憤怒更直接,也更有效

(小時候從大人那裡學來的),是一種脅迫,脅迫對方屈服。

我們的成長環境,以及社會環境,

對憤怒有一種偏好

嗓門大就是正確的

。哪怕是錯的,理直氣壯的樣子也讓人以為他才是對的。

更關鍵的一點,絕大部分孩子是沒有經濟來源的,

經濟不獨立時人是一種依附狀態,很難有真正的勇氣。

人都有不安全感,而大部分的父母也都是普通人,對於超出自己掌控的事,也會有恐懼感。對不確定性也會恐懼,但是其他事父母無力改變,職場、婚姻、生活、社交等等等等。

只能死抓住孩子,對他傾注所有的注意力,

但凡孩子做了一點預期之外的事,尤其是好像跟所謂的“壞”事沾邊的事

,就是

引發父母內心的不安全感,並做出一系列的負面聯想

會不會學壞啊,會不會影響學習啊,會不會考不上大學啊,那完了,找不到好工作,這社會找個工作這麼難。

學個專業行不行呀,不好找工作啊。最好找個鐵飯碗,穩定點。

每一個靈魂都是自由且獨立的,何況是孩子,天賜的禮物,

而且尚未被社會生活摧殘過。

存在著不加偏見的感知力,比大部分的成年人要更理性更敏感,看到的東西也更真實。

成年人被生活摧殘之後,會不再相信那些簡單的美好。經常會以“過來人”的身份,說一些“

都是為你好

”的話。

純屬扯淡。

當一個人(不論他是誰)說“我這都是為你好的時候”,基本可以判定他是為了自己好。

伴侶、父母、老闆、朋友,一個人一旦張嘴說了這句話,那就是同一路貨色。

他並沒有看到對方想要的是什麼,而只在乎對方有沒有按他腦袋裡預想的方案行事。

並沒有傾聽,也沒有共情和同理心,有的只是自己。

從14歲女孩自殺,談談為什麼不要管教你的孩子

(14歲女孩留下三頁長的遺書:中國人愛說小孩瘋掉是因為學習壓力大,可明明是家長把成績看得太重)

孩子都是最聰明的,那雙看人和事的眼睛不加偏見。

當你的出發點是為自己,他能察覺到你的欺騙

,並提出抗議,雖然大多時候或者被好言相勸,或者被打壓給抹殺了。

因為經濟不獨立,當他經濟獨立會立刻與父母決裂。

父母可能會覺得很冤枉,明明全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啊,他還小,他不知道。社會如何如何,生活如何如何。

典型的成年人的傲慢,先是抹殺掉了孩子對於這世界的屬於自己的感知,然後將自己並不成功的生活經驗強加到孩子身上。

從生物本能上來說,

擔心孩子誤入歧途而在未來無法獲得收入,沒法養活自己。雖然現在大部分人的物質富裕程度以及社會越發完善的養老機制,已經完全不用擔心這件事,但是這份習慣性的恐懼還在。來自

代代相傳。

從心理上來說

,讓孩子嚴絲合縫的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是因為內心的不安全感,現實世界有太多不確定性的東西,自己無法掌控,討厭的老闆,噁心的同事,生活中總有人挖坑,以及自己內心的空虛和缺失。

人天生的害怕不確定性,因為那意味著可能會受傷、背叛。人類對這些感覺深痛惡覺。

但生活中還有一個事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孩子

(孩子因為依附屬性而不具備真正的勇氣,往往只能屈服於控制)。

很多人名義上教育孩子,其實把孩子當成了撫平自己內心不安全感的工具。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獲得一絲可以確定的東西,以此給自己提供劣質的安全感。

孩子反抗父母的管教,本質上就是察覺到了父母其實

是自己的不安全感爆發了,但是他們卻打著父愛母愛的名義道德綁架

。他們能察覺到大概的意思,但形容不上來,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真的純粹是扯謊。

從14歲女孩自殺,談談為什麼不要管教你的孩子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在社會生活中喪失了沒有任何偏見的覺察

父母在為孩子考慮的時候,是

用腦子在思考,而不是用心去覺察

自己的孩子此時此刻是什麼狀態,什麼心情,他想要什麼,他有什麼煩惱

而只是傲慢的覺得,學生能有什麼煩惱,成年人(我)才是最累的,學生都是無憂無慮的

(但時代早變了,而且就算無憂無慮,家長施加給孩子的必須做精英、

PUA

和壓力也足以壓垮一個心智並不成熟的人了)。並沒有去代入角色去覺察。

上一代父母雖然也不成熟,但是那時生存焦慮沒這麼大。我們本就有著種種的問題,剛好遇到了生存焦慮最大的時代,就這屆孩子很難,崩潰的、自殺的也越來越多。

短時間內這個情況只會愈演愈烈,人生有時真的挺無奈的。

大部分人都是沒長大的孩子。心智並不成熟。

大部分的父母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是這般將他們養大的。

他們便也這麼將自己的孩子養大。世代輪迴,像詛咒一般。

唯一不同的是,社會的內卷蔓延到學校。

生存焦慮裹挾著每一個人,被生存焦慮折磨的神經敏感的父母,很容易,或者也沒辦法,難免會把這份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

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5400萬,現在好像每一個人身邊都能找到一兩個抑鬱症。小時候被管得太多,內心缺失的年輕人,靠精神類藥物和安眠藥才能生活的年輕人,那就茫茫多了。

長大之後遇到的所有不幸,基本都可以從小時候找到蛛絲馬跡。

基本都跟小時候父母錯誤的教育有或多或少的關係。

不安全感,愛與尊重的缺乏,對親密關係的恐懼,內在的缺失會影響我們的方方面面。在學校還不顯,

進入社會不再和風細雨,一切缺失、虛弱和不安,都會顯得相當的清楚明晰,

讓你晚上頭腦風暴,睡不著覺。

而這一切,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埋下了禍根。

很多父母的催婚就很無厘頭,導致孩子結不了婚的,正是他們自己,他們在小孩子小時候那些錯誤的或缺乏的教育。現在居然還好意思催婚……(催婚其實也是喪失覺察,而抱持著“這都是為了你好”這種想法)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王爾德)

所以父愛母愛有時候挺諷刺的,很多人養大了孩子,自認為多麼勞苦功高,還以為自己多無私多偉大。但其實也摧毀了孩子的自信、勇氣和那份永遠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的無畏。

從14歲女孩自殺,談談為什麼不要管教你的孩子

(很溫柔的人,但她選擇了自殺。世間最恐怖的毒藥是不相信自己會被愛了)

當今這個時代,如果父母能培養出一個長大之後,

不用靠精神類藥物就可以快樂,不用吃安眠藥也能睡得很香的孩子

,那他就是很成功的父母的了。

2

如果你的管教孩子都順從,他成績好,又聽話,從不叛逆,你說什麼他都聽,你讓做什麼都做。家長眼裡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眼裡的好同學。簡直時代楷模。

他會成為你的驕傲,當你跟同事、朋友談起時會很自豪,其他人也免不得虛偽的羨慕兩句,順便抱怨下自己的孩子不聽話。

但這個孩子,長大後大機率會不開心,抑鬱傾向是免不了了,更嚴重點就抑鬱症。抑鬱症患者基本都是小時候和青春期從不叛逆的孩子。

他們體諒父母的辛苦,壓抑自己的天性,去給他們帶來驕傲、快樂和安全感。哪怕是毀了自己。

這些人寧願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他們是真正的天使。

珍惜孩子的那些叛逆和反抗吧,

他在自救

為人父母,就別老想著去教什麼乖乖男乖乖女了,乖一直都不是一個褒義詞。乖不僅違反天性,也會讓小孩陷入到對誇獎和認同的追求中,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內心不安全、覺得自己不配,所以要討好),長大之後要受很多苦。

3

那難道一點都不管教了,他無論幹什麼都隨他?

當然不是,只是在管教或者立規矩時,試著去覺察一下,

到底是真心為孩子好,還是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發作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的,還是站在自己角度為自己考慮的。

如果是前者,孩子會接受的。

沒人能拒絕無條件的愛(這份愛也會在未來永遠給他增益)

。正常的、良性的教育方式一定是引導,而不是批評、打壓、攻擊和說教。

如果是後者,他會反抗兩句的,

沒人喜歡道德綁架。但後來也很有可能因為體諒父母的辛苦、或者扛不住父母的攻擊而屈服。

但總歸不是什麼良性的事。

不過最大機率發生的事應該是,當不安全感發作的時候或生活中遇到不順,心情不好的時候,剛好看到孩子做了什麼不好的事,父母就憤怒上頭了,把什麼覺察、引導啥玩意兒的全拋九霄雲外了。

然後被憤怒裹挾著去做一些批評,攻擊,說教甚至pua,把自己的焦慮、不安、憤怒、不順、辛苦一股腦全傾瀉到孩子身上。還要怪孩子為什麼就是不能體諒自己的苦心。

一般不是太愚昧的父母在事後也會有些後悔,因為就算心智早已經因為偏見太多看不到真相了,但人性之中的靈性也還是有點的,沒有完全抹掉,這份真情會賜予人一些比較良性的覺察。

只不過大部分人會一直重蹈覆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