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得河東(運城)者得天下

作者:由 華夏大河東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7-30

股肱郡怎麼讀

河東,今山西運城/臨汾區域,軛長安、洛陽中間,北達幽州幷州,西去秦巴,南下中原。實乃戰略要地。

1、先秦時期,黃帝戰蚩尤,佔據河東要地,擁有鹽池資源,華夏族形成。

2、夏商之際,鳴條之戰,商湯戰勝夏桀,商朝建立。

3、春秋時代,晉國擁有河東,稱霸天下。

4、戰國時期,魏國有河東,佔河西,秦國不敢東向。

5、漢初,韓信安邑之戰勝,定河北,戰山東,天下定。

6、漢末三國,曹操,在爭奪河東之戰中奪得先機,才有機會一統北方。

7、隋唐演義,李淵與劉武周在反覆爭奪河東。

8、1939年,日本人也在此展開中條山戰役(晉南會戰),但是,始終沒能渡過黃河。

9、1947年,我解放大軍在實現運城攻堅戰之後,經略中原,最終實現全國統一。

得河東(運城)者得天下

河東郡(安邑)位置

三國演義中關於河東內容不多,但是,不代表河東不重要。曹操說,,是掌控河東郡就能控制全天下。《三國志杜畿傳》載曹操之言:“昔蕭何定關中,寇恂平河內,卿有其功,閒將授卿以納言之職;顧念河東吾股肱郡,充實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煩卿臥鎮之。”

記載真的少嗎?《鍾繇傳》、《杜畿傳》、《馬超傳》、《賈逵傳》、《袁尚傳》均有提及。自官渡之戰開啟以來,洛陽、河東、河內就已經亂得不可開交,杜畿就揚言我不做京兆尹的功曹,我要成為河東太守的男人。

當時的河東太守王邑對袁紹、曹操都不搭理,心向於漢室,賈逵也是王邑的死忠。但是河東不久就被袁尚任命的河東太守郭援入侵,這人是鍾繇之侄。而鍾繇擔任司隸校尉,正與郭援針鋒相對。在袁尚與曹操爭奪河東的過程中,賈逵以計策拖住郭援,跟郭援鬥智鬥勇的事蹟在本傳極為精彩。鍾繇引馬騰為援軍,張既、傅幹極力忽悠馬騰,終令他派出馬超討伐郭援,馬超腳部中箭,隨意撕下布塊裹住受傷的腳,繼續奮戰,成為一時的逸事。他麾下的戰將龐德更是親手斬下郭援首級,這應該是一場打的很激烈的遭遇戰。

不久曹操就以天子的名義用杜畿替換王邑,王邑在河東名聲極好,他不願離職,百姓也爭著挽留,鍾繇不答應王邑的最終請求,於是王邑只能孤身前往許昌。這一次調職引發了衛固叛亂,他與高幹合併反擊曹操。鍾繇派夏侯惇為前鋒討伐,再調動馬騰為援軍。期間杜畿孤身上任,以智謀穩住衛固、範先,再接連使用計策把衛固等的錢財花光,將他們計程車兵遣散,杜畿居然以一人之力破了一個郡的戰鬥力。他再帶著幾十人跑路到可以固守的縣城,短時間內召集四千多人防禦,高幹、張晟雖有數萬之眾也拿不下他的縣城。河東郡的會戰打的很混亂,弘農郡的張白騎也相應高幹作亂,夏侯惇、馬騰聯軍加起來,雙方都是二三萬的兵力。

消滅了高幹、衛固等人之後就是杜畿的個人傳奇,《漢書杜畿傳》記載:天下郡縣皆殘破,河東最先定,少耗減。畿治之,崇寬惠,與民無為。民嘗辭訟,有相告者,畿親見為陳大義,遣令歸締思之,若意有所不盡,更來詣府。鄉邑父老自相責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從其教?”自是少有辭訟。班下屬縣,舉孝子、貞婦、順孫,復其徭役,隨時慰免之。漸課民畜牸牛、草馬,下逮雞腸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農,家家豐實。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於是冬月修戎講武,又開學宮,親自執經教授,郡中化之。

西涼韓遂、馬超之叛也,弘農、馮翊多舉縣邑以應之。河東雖與賊接,民無異心。太祖西征至蒲阪,與賊夾渭為軍,軍食一仰河東。及賊破,餘畜二十餘萬斛。太祖下令曰:“河東太守杜畿,孔子所謂‘禹,吾無間然矣’。增秩中二千石”。太祖徵漢中,遣五千人運,運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負我府君。”終無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魏國既建,以畿為尚書。事平,更有令曰:“昔肅何定關中,寇恂平河內,卿有其功,間將授卿以納言之職;顧念河東吾股肱郡,充實之所,足以制天下,故旦煩卿臥鎮之。”畿在河東十六年,常為天下最。

最後,曹操、曹丕甚至因為河東郡太重要了,沒把杜畿留在中央為官,主要令他鎮守在河東郡,杜畿對曹魏的作用並不亞於荀彧、荀攸、賈詡之輩,杜畿在河東郡的貢獻是源源不斷輸出糧草、軍備、人力,以地理位置而言,此地既可以給西線進行補給,更重要的是黃河可以進行小規模的漕運,如此一來河東豈非能夠輕易給黃河沿岸的城市都輸出糧草、軍備嗎?那麼首都洛陽就充實了。

杜畿的政績幾乎稱霸十六年之久,稱霸河東以制天下絕非誇大之談。

河東挨著關中平原,中間隔著一條黃河而已,雖然被劃分到司州,地理上更接近三輔。建安十六年時,曹操派夏侯淵由河東出兵經過馬超的領地,企圖襲擊漢中。馬超、韓遂、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等關中軍閥舉兵十萬反叛曹操,要明白的是這些是關中軍閥而不是西涼軍閥,有人大概誤解了馬超等人所處的位置,他們這些軍閥自建安七年以來就在關中平原,被稱為關西軍,曹操方被稱為關東軍。曹操率大軍討伐馬超時屯兵在蒲阪,這一處地方就是河東,河西就已經是馬超的地盤。徐晃、朱靈趁夜渡河,被梁興襲擊,徐晃將其擊退。曹操自領張郃、許褚等將渡河,被馬超襲擊,許褚拿著馬鞍替曹操擋箭正是這一次渡河戰鬥。馬超、韓遂被曹操擊敗之後,才逃回隴西之地,想借機奪取涼州,當時的涼州刺史是韋康,馬騰和韓遂交戰時韋康還出來勸解,不要打架,不要打架,涼州你們誰都別想啦。因而馬騰時代根本就沒有割據過涼州,自馬超殺死韋康才控制了涼州。還有馬超是雍州的扶風人,與孟達、法正是同鄉,經學大師馬融的同族,馬騰他們的老巢本就在關中地區。

河東的穩固,離不開杜畿,在《三國演義》中他並未出場,但在真實歷史中卻頗受曹操、曹丕的信賴。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在河東當太守,實在是當得太好了。

熟悉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袁紹在生前將子侄們都派往了各州任刺史。在袁紹死後,袁尚佔據了冀州,袁譚佔據了青州,兩兄弟打得不可開交。而袁紹的外甥、幷州刺史高幹,則暫時投靠了曹操——對於這種投靠,曹操和高幹誰都沒有當真。無非是兩方都不想開戰,所以找了一個和平相處的理由而已。

但是這個時候,河東卻不太平,這讓曹操很頭疼。

得河東(運城)者得天下

所謂河東,大約就是現在的山西南部的運城、臨汾,郡治在安邑(今山西運城)。其在政治區劃上屬司隸校尉部,但在實際的地理位置中卻有些尷尬,因為它和司隸的其他郡國隔著一條黃河,反倒是與幷州刺史部更為接近。

曹操不想放棄這個地方。一來是因為河東郡在黃河北岸,如果能控制住河東郡,曹軍進出河北就會方便自如得多;二來是因為河東位於黃河之東,而過了黃河即是關中。如果河東郡在手,那麼對關中的軍閥將不失為一種震懾。

只是想法雖好,實現起來卻有難度。河東的地方勢力太大,而且暗中還和高幹勾結,隨時都有脫離的危險。若在太平年間,曹操大可以派一支大軍進駐,鎮壓叛亂。但此時曹操正在河北用兵,實在抽不出這麼一支軍隊。

於是曹操便想派個人去解決河東的麻煩。

看到這裡,一定有人會說,曹操手下不是人才輩出嘛?文有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昱,等等等等;武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張遼、徐晃、于禁,等等等等,難道還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選來了?

還真找不到。這些人各有各的活幹,沒有一個是閒著的。從他們當中抽調一個派過去,能力是否適應另說,現在手頭的活兒又怎麼辦?

因此,曹操的意思並不是要從現有的人當中調一個過去,而是要找一個目前還沒有擔什麼重任,但同時能力又強的人去。

這個事情難度就很大了。能力強不強,是要透過實踐檢驗的,可實踐檢驗了能力強的人,又都已經被委以重任了,這時候,上哪裡去找這麼一顆“遺珠”呢?

領導碰到難題怎麼辦,找二把手唄。曹操於是便把想法跟荀彧說了。而荀彧作為一位稱職的二把手,也立馬給出了人選:杜畿。

荀彧對杜畿的評價是:勇足以當難,智足以應變——此人有碰到困難不退縮的勇氣,也有隨機應變的智慧。

這個評價言簡意賅,而且關鍵是能看得出,荀彧準確領會了曹操的需求。

杜畿於是走馬上任,但走到了黃河邊上,卻過不了河——他空有一張委任狀,卻還沒有得到地方豪強的認可。

曹操只好暫時派出幾千軍隊,準備先把杜畿送過去。但部隊還沒到,在黃河邊住了幾天的杜畿就決定自己先過去了。他的考慮是:帶著軍隊赴任雖然能暫時壓制住反對力量,但膿包總是要揭的,晚揭不如早揭,還不如趁著現在一個人,趁其不備,先下手為強。

到了河東以後,杜畿一方面安撫地方大族,將軍政大事完全交給豪強,自己萬事不理;另一方面,又撇開主要豪強,不動聲色地結交其他勢力。後來,等到豪強反叛時,杜畿聯絡軍隊,並召集他人,一舉便平定了叛亂。

由此,杜畿在河東獲得了巨大的威望。

叛亂平定以後,杜畿在河東興學校,勸農桑,輕徭薄賦,為政寬惠。

其先後任職河東太守十六年,為曹操提供軍糧無數,真正形成了有效治理。

之所以留下河東不常被提,是因為這裡不是大故事發生地。魏蜀吳三國爭鬥,主要的事件發生在三國交界地區,荊州、合肥,漢中,隴西,至於河東在前期還是很重要的,後期就是被曹總收服的大後方了。

得河東(運城)者得天下

佔有河東的人,掌控天下嚥喉。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這裡的天下比較傾向指兩京,長安和洛陽。河東緊臨兩京,西渡蒲阪可以直取長安(大唐開國故事啊),南渡黃河從崤山可直逼洛陽(當年日本人就是這麼幹的),不過在劉協東遷許昌後,兩京地位下降,重要性就不是那麼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