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安慰劑效應是什麼?安慰劑和自證預言的區別

作者:由 文知非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2-29

迴腸多發潰瘍吃什麼藥

-文知非的第202篇原創文章——-每週更1

安慰劑效應是什麼?安慰劑和自證預言的區別

安慰劑效應是什麼?

安慰劑效應到底怎麼回事,沒有一個定論,但是所有醫生都知道,安慰劑效應的確存在,而且效果還很強大。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簡單來說,

就是你吃的不是藥,實際上你吃的是“安慰”。你特別相信這個藥有效果,結果這個藥就真的有效。

安慰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感覺到症狀有舒緩的現象。

但實際上,病人所謂的“感覺好多了”完全是心理作用。

安慰劑效應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安慰劑效應於1955年由畢闕博士提出。

在醫藥領域中常用雙盲測試來剔除藥物產生的安慰劑效應。

如何辨別是否存在安慰劑效應?—雙盲測試法簡單有效

雙盲測試(double blind test)簡稱盲測,通常用於醫學領域,用於研究新藥的效果,其檢測方法是把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或對照組)。

給一組患者服用真正需要檢測療效的藥品,給另一組服用安慰劑,之後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病症的恢復情況。

分析結果在剔除安慰劑影響的基礎上,最終確定藥品的真正功效。

安慰劑效應是什麼?安慰劑和自證預言的區別

雙盲實驗:安慰劑組和試驗組的區別

比如找100個患者,然後分為兩組。A組50人,B組50人。A組是測試組。(真正的藥劑)。B組是對照組。(安慰劑)

然後A組吃真藥(新研發出來的藥)B組吃安慰劑(外觀一模一樣的藥。)

安慰劑組的人吃的是和真藥一模一樣的糖丸。

在測試進行的過程中,A或B兩組是也摻在一塊的,研究人員透過編號確認給病人發藥或者安慰劑。

第一個盲測:A或B組的病人都認為自己吃的是真藥。吃安慰劑的人也並不知道自己吃的安慰劑。

第二個盲測:每天發藥的護士們也不知道自己發出去的是真藥,還是安慰劑。

然後,測試組(真藥)吃完藥之後有70%的人症狀消失或者是有好轉,因此看起來是藥起效果了。

與此同時,如果吃安慰劑的人也有70%的人症狀減輕了,那麼可以確定這個藥沒用,跟服用安慰劑的效果差不多。

是服用新藥的病情轉好比例高於服用安

慰劑的兩倍,這可以表示新藥效果良好。

而若是比例一樣,

意思是測試組沒有50%的人改善的話,就說明這個藥沒有效果。

安慰劑效應和自證預言的區別:一正一反

安慰劑效應是什麼?安慰劑和自證預言的區別

自證預言,如果人們相信某件事情會發生(事實上原本並不見得一定會發生),那麼這件事情最終真的會發生。

但是自證預言,在得到好的結果方面,還不明顯;尤其是在不好的地方,更為靈驗。

簡單來說,如果你以為某件事即使做了也沒啥用或者對你不好,那麼就會一定對你沒太大的用處。比如你認為學習英語沒多大用處,那麼你一定學不好英語。

而安慰劑常常傾向於會得到好的結果。而自證預言,常常在不好地方更為靈驗。

謹慎安慰劑效果:以防交智商稅

在《思考,快與慢》書中作者描述了一則真實新聞,如果給一群抑鬱兒童喝了某種功能飲料的話,一段時間後,他們的病情會有很大的好轉。

如果抑鬱兒童每天都花一段時間倒立,或是把一隻貓抱在懷裡20分鐘,這些舉動

也可以使

病情好轉。

多數讀者會不由自主地認為:喝功能飲料和抱貓的行為的確使抑鬱兒童的病情得到了改善,但這個結論卻無法得到證實。

抑鬱兒童是一個極端群體,他們比大多數其他兒童要壓抑得多,一連串的測試反映出來的不同壓抑程度之間並無絕對的相關性更沒有因果關係。

可以選擇雙盲測試才能確定是否有效。

但是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人會直接選擇相信,而不是懷疑。這可能跟產生積極的效果有很大的關係。

但如果付出的成本過大,對身體的負面影響過大,還是需要謹慎選擇。

安慰劑效應:在生活中的案例

人的思想,是可以切實地影響人的身體狀況。

安慰劑效應是什麼?安慰劑和自證預言的區別

當代老年人每月拿5000到上萬元買保健品,是最不被子女們理解又被竭力阻止的。其實,這些保健品更可能是安慰劑效應。

但是,他們反應自己

吃了保健品以後,覺得效果確實不錯,也能踏實睡覺了,飯也吃多了,心情也就變好了。

原因在於:

老年人本身就有很多基礎病,而且

疫系

生病

且比

焦慮的時候,各種行動

效率會變差,免疫力就降低了。

但是一旦他確信自己已經吃了“效果很好的藥”,心理壓力就減少了,神經就不那麼焦慮了,所以他休息得更好了,

所以感覺身體上的很多

症狀很

快會消失了。

為什麼會產生安慰劑效應?

1。其實安慰劑效應和反安慰劑效應沒有什麼神秘莫測統一的機制,科學家也找到了作用原理不同的幾種機制,

大多跟大腦讓身體分泌某種激素有關

比如壓力對人身體會有影響,會讓人得潰瘍,壓力會影響細胞端粒的長短,影響健康等,長期焦慮壓力大,會讓一個人長期處於失眠狀態,進而免疫力更差。

安慰劑效應和反安慰劑效應的原理猜想:

當大腦認為生存受到威脅時,身體會進入壓力反應,抑制消化、免疫等生理活動。壓力反應下分泌的化學激素也會損害細胞的健康。

當壓力消除,身體會進入放鬆反應,原先被抑制的消化和免疫等生理活動會恢復正常。身體會分泌出能緩解疼痛,舒緩緊張不適,促使細胞自我修復的化學激素。

最後,需要警惕分析出的原因中有安慰劑效應,我們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將相關性和因果性混淆在一起,提防這種毫無緣由的因果關係,能防止你交更多智商稅。

安慰劑效應,最好是用在積極的心理建設方面,而不是負面的。如果有壓力,就把壓力當作挑戰,而不是威脅,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