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世人皆說李煜一生“窩囊”,其實並非如此:揭露他對生命的抗爭

作者:由 鴻片劇制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1

梨花謝了春紅是什麼歌

堅持原創,辛勤耕耘。

前言

談到李煜,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他的詩詞了,他是我國最有諸多皇帝中最有才情的一個。我們來看一首他寫的詞《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來體味其中的雋永: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世人皆說李煜一生“窩囊”,其實並非如此:揭露他對生命的抗爭

冬去春來,一切都在懵懵懂懂的復甦之際,河流、湖泊中的水都開始融化,花和草也一點點的在泥土中萌動。一切都是寧靜、淺淡的顏色。一如現代作家朱自清筆下的《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寧靜但是缺乏鮮豔,正因為如此,詞中一個“紅”字使得整體明豔起來,為後面沉悶、憂鬱感情的抒發奠定了格調。

亡國之前,詞以葳蕤、豔麗為主;亡國之後,詞重哀思、惆悵。

有人說,他是一個合格的詩詞人,但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因為詩詞,迷亂了心智,最終荒廢了朝政,葬送了萬里大好河山。

世人皆說李煜一生“窩囊”,其實並非如此:揭露他對生命的抗爭

我認為李煜絕非這樣一個不知誰輕誰重的人:只是能力有限,借“詩詞”排解內心的憂愁;他也在努力抗爭,恰恰是人們只是看到了表象,並未真正走入他的世界,才認為如此。

與國家

公元961年,父親李璟去世,李煜繼位,他是李璟的第六個孩子,繼位之時年僅24歲。到亡國之時,已是15年後,公元975年的事了。

在國與國關係的處理上,李煜有自己的主張:繼位之時,南唐的具體形勢已經很明晰,外有強敵,比如東面有吳越,南面有南漢,北面有日益強盛的北宋;而國家內部卻很瘠弱。

世人皆說李煜一生“窩囊”,其實並非如此:揭露他對生命的抗爭

面對這樣的處境,李煜並沒有妄自菲薄,而是採取虛與委蛇的外交策略,主動向北面強大的北宋稱臣,自己去掉帝王的稱號,改做“國主”。這樣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為自己國家強大贏得時間。

相比於北宋的威脅,自身的強大以及與吳越、南漢採取更為積極、有效的合作才是應敵的上策。他在位後,經常視察軍情、秣馬厲兵;而在形勢對自己不利之時,離間北宋與吳越關係,聯合南漢,還有向北方匈奴求助。

與社會

有國才有家,李煜深知這一點。在社會、經濟方面,他採取輕徭薄賦的政策。父親李璟離世後,留下的南唐已是處在水深火熱中,減稅、控制物價,一系列經濟政策相繼出臺。

世人皆說李煜一生“窩囊”,其實並非如此:揭露他對生命的抗爭

比如他廢除了諸路屯田使的社會制度,不僅促進了農業生產、使得國家賦稅有所增長,還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專注於勞作;另外為了應對保證經濟市場平穩執行,他親自主次改革幣制,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除此之外,南唐時期地主佔據了多數的土地,貧富差距日益拉大。針對這種情況,李煜設定司農寺,儘管後來最終因為觸犯了地主的利益失敗了,但是不失為一次努力的嘗試。

與人民

李煜對於自己的兩任皇后大周后、小周後,可以說是非常恩愛了。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丈夫與皇帝。

世人皆說李煜一生“窩囊”,其實並非如此:揭露他對生命的抗爭

他對待百官、百姓寬厚、仁慈。他悉心理政,特別是對涉及到案件糾察一類的事務尤為上心,因為這涉及到一個生靈的生死。當時審查案件的地方是大理寺,他多次親臨現場,旁聽政務。

這使得百官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更為兢兢業業,可以說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不愧為一代仁君。他愛民如子、寬以待人,即便是官員觸犯了自己,也不加以施罪,這在歷朝歷代君王之中是非常難得的。

公元978年,李煜去世,原來南唐百姓無不痛哭,無不感念李煜執政之時對於國家、人民的恩情。

結語

寫下“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清新詞句的李煜,絕不是一個坐以待斃、沉溺聲色的昏君。只是在那個刀光劍影的年代裡,他顯得相對暗淡而已。

世人皆說李煜一生“窩囊”,其實並非如此:揭露他對生命的抗爭

他寫下了至今人們一直在吟唱的詞句,每一首都充滿了真摯的感情,他眼裡有國、有家、有人民,他努力抗爭,努力耕耘,只是時運不濟。

李煜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上千年,但是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我們依然能看到一個君主、一個生命所做的一切——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情感。

參考文獻:《宋史》、《南唐李後主集》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