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唐彥謙的兩首七絕,很少有人讀過,技巧高超,精雕細琢

作者:由 品詩賞詞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2-01

北方人為什麼叫胡人

很多詩歌愛好者非常喜歡閱讀和背誦古詩詞,同時也利用閒暇時間積極進行詩歌創作,並藉此抒發內心的各種複雜情感。不過古詩詞創作需要掌握很多基本常識和知識,同時也需要一些寫作技巧。比如七律作品除了押韻,還需要懂得對仗和平仄,不是湊夠字數就滿足要求。

同時作者還要學會靈活地採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知道一些典型的意象和常用的典故。更進一步的話,應該還要了解如何進行謀篇佈局、起承轉合等寫作技巧。下面分享唐彥謙的兩首七絕,很少有人讀過,技巧高超,精雕細琢。

唐彥謙的兩首七絕,很少有人讀過,技巧高超,精雕細琢

《韋曲》

唐代 • 唐彥謙

欲寫愁腸愧不才,多情練漉已低摧。

窮郊二月初離別,獨傍寒村嗅野梅。

唐彥謙出生於官宦之家,他的曾祖和祖父都曾在朝為官,他自小也聰慧好學。可是晚唐社會科舉之路極其艱難,加上他自己也有點自負,以至於十幾年都無緣金榜。詩人後來輾轉於各個幕府,由於才華卓越、貢獻突出,終於被朝廷擢升為州府的刺史,並深受士大夫們的敬重。

唐彥謙的兩首七絕,很少有人讀過,技巧高超,精雕細琢

韋曲

是唐代的一處著名的風景名勝,很多大詩人都曾慕名前往,並紛紛題詩留念,留下自己獨特的墨跡。唐彥謙學富五車,文采斐然,曾經師從才子溫庭筠,詩風綺麗,尤其精於七言詩的創作。

前兩句就顯得非常突兀,作者並未直接描寫秀麗的風景,卻描述了自己悲慼的心情。詩人憂傷地說,我自知才疏學淺,無法用詩行刻畫內心的惆悵。

緊接著,作者又解釋自己為何愁緒滿懷,都是因為一生太過坎坷。“

”是指液體緩緩地滲透,綴一“

”字,引申為歷盡磨難。“

低摧

”,則描述出作者憔悴枯槁的模樣。可見詩人身處唐末亂世,內心深感極度悲催。

唐彥謙的兩首七絕,很少有人讀過,技巧高超,精雕細琢

此時正是春寒料峭,才子卻要奔赴遠方。荒野蕭瑟,也給愁情滿懷的詩人增添了幾分悲涼。詩人又在不經意間瞥見一株野梅,它不幸盛開於寒村,就像寄人籬下的詩人一樣,不被人欣賞。一時間命運飄搖之感、身世孤苦之悲,一起湧向心頭,讓他百感交集,又覺得無可奈何。

後兩句則化用典故,

王羲之

身處東晉混亂之時,他煩悶時整日閉門不出,只是無聊地捻花嗅香,卻一直默默無語。“

嗅野梅

”三字藉助傳說,表達了作者感慨自己悲催的命運。全文構思獨特,含蓄雋永,又耐人尋味。

唐彥謙的兩首七絕,很少有人讀過,技巧高超,精雕細琢

《鄧艾廟》

詔烈遺黎死尚羞,揮刀斫石恨譙周。

如何千載留遺廟,血食巴山伴武侯。

唐彥謙曾在多個州府擔任刺史,雖然他四處奔波、羈旅辛苦,但是每到一處卻能觀賞不同的風景名勝,也可瞭解更多的風俗人情,從而給他的詩歌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

鄧艾

是三國時魏國的大將,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曾與蜀國的姜維對峙多年。後來他想方設法從小路率先攻入成都,滅了蜀漢,立了頭功。可是由於功高蓋主,引起司馬昭的猜忌,最後鄧艾父子不幸同時遇害。

唐彥謙的兩首七絕,很少有人讀過,技巧高超,精雕細琢

鄧艾生前曾被封侯,離世多年之後又被昭雪,他的後輩也被朝廷封官。鄧艾廟有多處,其中一個位於他的故園河南許昌的一個鄉鎮。詩中提到的這個鄧艾廟則坐落在成都,那裡長年香火不斷,詩人也親自前往弔唁,並賦詩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

前兩句沒有抒寫讚美之詞,卻從側面對鄧艾廟做出評價。詩人說成都居然供奉著魏國大將的香火,蜀國先祖劉備若是泉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羞愧,那些淪陷區的百姓們甚至還會“

揮刀斫石恨譙周

”。

詔烈

,是劉備的諡號;譙周,是蜀國的大臣,他曾勸後主劉禪投降司馬氏。

唐彥謙的兩首七絕,很少有人讀過,技巧高超,精雕細琢

後兩句則描述詩人的感慨,“

如何千載留遺廟,血食巴山伴武侯

。”鄧艾雖然滅了蜀漢,卻能在成都立廟,享受著詔烈後世的祭奠,並與功勳卓著的武侯諸葛亮作伴,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全文采用倒裝結構,精雕細琢,傳達出詩人熾烈的情感和鮮明的愛憎,不僅達到了一種諷諭的效果,而且令人感到振聾發聵,又顯餘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