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唐詩三百首》每天一首古詩詞之二十五:岑參《與高適薛據同…》

作者:由 每天讀一首古詩詞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09-30

寶塔凌太空,忽如湧出時 什麼意思

《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

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奔湊如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岑參

(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字重孫,後徙居江陵。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唐詩三百首》每天一首古詩詞之二十五:岑參《與高適薛據同…》

註釋譯文

字詞註釋:

⑴浮圖: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譯,這裡指佛塔。慈恩寺浮圖: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

⑵湧出:形容拔地而起。

⑶世界:指宇宙。

⑷磴:石級。盤:曲折。

⑸突兀:高聳貌。

⑹崢嶸:形容山勢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⑺礙:阻擋。

⑻驚風:疾風。

⑼馳道:可駕車的大道。

⑽宮館:宮闕。

⑾關中:指今陝西中部地區。

⑿五陵:指漢代五個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⒀淨理:佛家的清淨之理。

⒁勝因:佛教因果報應中的極好的善因。

⒂掛冠:辭官歸隱。

⒃覺道:佛教的達到消除一切慾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覺之道。

白話譯文:

寶塔宛如平地湧出,孤高巍峨聳入天宮。登上去像走出人間,蹬踏梯道盤旋空中。高峻突出鎮定神州,崢嶸勝過鬼斧神工。

四角伸展擋住白日,七層緊緊連著蒼穹。下看飛鳥屈指可數,俯聽山風呼嘯迅猛。山連山如波濤起伏,洶湧澎湃奔流向東。

青槐夾著筆直馳道,樓臺宮殿何等玲瓏。秋天秀色從西而來,蒼蒼茫茫瀰漫關中。長安城北漢代五陵,萬古千秋一派青蔥。

清淨佛理完全領悟。善因素來為人信從。立誓歸隱辭官而去,信奉佛道其樂無窮。

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自下而上仰望,只見巍然高聳的寶塔拔地而起,彷彿從地下湧出,傲然聳立,直達天宮。用一“湧”字,增強了詩的動勢,既勾勒出了寶塔孤高危聳之貌,又給寶塔注入了生機,將塔勢表現得極其壯觀生動。

接下去四句:“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寫登臨所見、所感,到了塔身,拾級而上,如同走進廣闊無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階,盤旋而上,直達天穹。此時再看寶塔,突兀聳立,如神工鬼斧,簡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僅雄偉,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寫登上塔頂所見,極力誇張塔體之高,摩天蔽日,與天齊眉,低頭下望,鳥在眼下,風在腳下。這鳥和風,從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從塔上看,就成了低處之景,反襯寶塔其高無比。

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寫東南西北四方景色。“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描繪東面山景,連綿起伏,如滾滾巨浪;“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狀摹南面宮苑,青槐蔥翠,宮室密佈,金碧交輝;“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刻寫西面秋色,金風習習,滿目蕭然,透著肅殺之氣;“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寫北邊陵園,渭水北岸,座立著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它們是前漢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當年,他們創基立業,轟轟烈烈,如今卻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詩人對四方之景的描繪,從威壯到偉麗,從蒼涼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託著詩人對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憂思。

末了四句,“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詩人想辭官事佛,此時,岑參得知,前方主將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當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聵;朝廷之內,外戚宦官等禍國殃民;各方藩鎮如安祿山、史思明等圖謀不軌,真可謂“蒼然滿關中”,一片昏暗。詩人心中惆悵,認為佛家清淨之理能使人徹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來的信奉,因此想學逢萌,及早掛冠而去,去追求無窮無盡的大覺之道。

這首詩主要寫佛塔的孤高以及登塔回望景物,望而生髮,忽悟佛理,決意辭官學佛,以求濟世,暗寓對國是無可奈何的情懷。全詩狀寫佛塔的崔嵬和景色的壯麗十分成功。

(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