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作者:由 愛生活的安叔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12-04

人生到底應該怎麼過

▲喜歡老叔的朋友可以點個

【關注】

人生,是個永恆的話題。生而為人,甜酸苦辣、悲歡離合,似乎誰都繞不過去。

而我們總是在幸福或是磨難中,品味著歡樂、憂傷、欣喜、疼痛等多味人生。

契訶夫說:

“若是你的手紮了一根刺,那你應該高興:挺好,多虧這根刺不是紮在眼睛裡!”

短短一句話,道出了生活的智慧,那就是“接納”。

不管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接納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接納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同時也在接納中懂得變通,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今天,老叔給你帶來一本老舍先生的好書《我這一輩子》。

這本書創作於1937年,抗戰前夕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說。

他用樸實平和的語言,描寫了舊時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以一個平凡小人物,反映了一部時代的大悲劇。

不過,透過那些辛酸的文字,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種力量——

在最壞的境遇下,努力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我這一輩子》,體會這種力量,感悟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苦難可以磨鍊人的意志

這書中的主人公15歲時做了三年學徒,這期間既學手藝,又學規矩,吃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苦。

但同時這種苦,又成了他日後的一筆人生財富:

“現在想來,這種規矩與調教實在值金子。受過這種排練,天下便沒有什麼受不了的事啦。”

在他遭遇一連串人生變故,各種打擊接踵而來時,他的精神都沒有被壓垮,而是平和地應對,想辦法走出困境。

高爾基有句名言:

“苦難是一所學校”。

人生從沒有坦途,有時候,風雨和逆境反而能磨練人的意志,讓內心更加強大。

臺灣作家林清玄寫過一篇文章《如果麥子沒有考驗》,農夫苦苦向上帝祈求,給他一年的時間,四季風調雨順,不要有任何自然災害。

上帝答應了他。果然這一年,農夫的田地沒有遭到任何狂風暴雨、烈日和災害,麥穗結了很多。農夫興奮不已,盼著豐收的那天。

結果到了收成的時刻,農夫卻驚訝地發現,他的麥穗裡,卻沒有結出一粒麥子。他問上帝,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上帝告訴他:

一旦避開了所有的考驗,麥子就變得無能了。

對於一粒麥子,努力奮鬥是不可避免的,風雨、烈日、蝗蟲等災害,可以喚醒麥子內在的靈魂;

人也同樣如此,如果沒有任何考驗,人也只是個空殼罷了。

老叔認為,人生所有的苦,都不會白吃。只有經歷各種磨鍊,才能應對突如其來的風雨。

你的每一種承受,都會變成人生的歷練,和生命厚度的積累。

科學家貝佛裡奇說:

“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做出的。”

挫折和困境雖給人帶來痛苦,但往往可以磨鍊人的意志,讓人學會思考和應對,用更好的方式實現目標,擺脫困境。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人最怕的是消耗時光

在書中,主人公做了巡警後,被安排在達官新貴的家門口站崗。

站崗很輕閒,有人出入時,只負責“立定”“敬禮”即可,不用像往常那樣到處巡邏,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大多時候,他們還可以偷懶,抱著槍打盹都行。

可天長地久,這樣的差事讓人提不起一點精神來,每天像是在混日子,生生把人耗廢了。

儘管這樣,他們還是不願意放棄那份“舒適”,一天天就這麼捱著日子。

在現實生活中,人的一生最可怕就是像這樣安於現狀,消耗時光。

很多人都聽說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一個試驗:

把青蛙放在冷水中,然後以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的速度,慢慢給水加溫。

青蛙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使感覺到輕微的不適,也不會跳出鍋中,反而慢慢適應起來,漸漸在不知不覺中被煮死。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將時間消耗在“安逸”裡,毀掉的,有可能是自己的人生。

老叔認為,沒有任何作為的消磨時光,是一種內耗。

人一旦內耗起來,很可會一直頹廢下去,即使對周圍環境不滿意,也不願意走出舒適圈,讓日子一天天白白流走,直至丟掉自己的理想和希望。

內耗還會形成惡性迴圈,一個人越是內耗,他的人生處境就越是艱難。

人生最怕“湊合”,當我們選擇湊合的時候,我們本質上是在選擇一條最省力的路,當然也決定了我們必須過一種較為苟且的生活。

有追求的人生才有意義。

如果想要擺脫一成不變的狀態,就必須避免過度的內耗,讓自己永遠保持向上的激情和動力,這樣才能擁有滿意的人生。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在混亂中要保持清醒

很多時候,群體的舉動會影響到個體的行為。

《我這一輩子》中描寫了一次兵變後,老百姓哄搶商鋪的事。

一天夜裡,“我”正在巡邏,不料卻碰到了“辮子軍”兵變,他們趁亂打家劫舍,焚燒街上的商鋪,搶走了很多財物。

“辮子軍”走後,先是三三兩兩的老百姓走上街頭,去被搶過的商鋪裡拿東西。

漸漸地,人越來越多,老人、女人、孩子也夾雜在其中。

他們不僅去被搶過的商鋪裡哄搶,連沒被搶過的茶葉鋪、糧食店、百貨店也被他們一搶而空。

書中這樣寫道:

男女老幼喊著叫著,狂跑著,擁擠著,爭吵著,砸門的砸門,喊叫地喊叫,嗑喳!門板倒下去,一窩蜂似的跑進去,亂擠亂抓……

揹著、抱著、扛著、拽著,像一片戰勝的螞蟻,昂首疾走,去而復歸,呼妻喚子,前呼後應。

平時安分守己的老百姓,轉眼間變成一夥窮兇極惡的強盜,令人吃驚。

這時候的人們都失去了“對錯”的判斷,在一個行為高度一致的群體裡,人們做決定時,會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陷入一種群體思維中,這就是“從眾”心理。

“從眾”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隨大流”,大家都這麼做,那我也跟著這麼做。

很早以前,有這樣的新聞,兩個人惡作劇地突然在街上奔跑,周圍不明真相的人也跟著跑起來,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這種恐慌的奔跑中,最後不幸發生了踩踏事故。

當記者事後問當事人:“你為什麼要奔跑?”很多人的答案几乎都一樣:“因為看見別人在跑。”

不辯是非,不做判斷,思想盲目地被裹挾在群體的行為裡,最終的結果是可怕的。

老叔認為,處在混亂的環境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立場堅定,把握住方向。

即使是大眾都認為對的事情,也要保持自己的判斷,不能迷失了明辯是非的能力。

無論何種境地,都要保持本性,不要被表象矇蔽了雙眼;因為“隨大流”而放棄了良知。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圈子決定人生

主人公自從做了巡察後,似乎便繞不開巡察這個圈子。

連一雙兒女的親事,都是從巡察的圈子裡定下來的。

這對於他來說,這是無奈之舉,但卻沒辦法改變。

圈子決定人生,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秀才赴京趕考時,因為不放心快要臨盆的妻子,所以帶著一同前往。

結果途中妻子突然要生產,秀才慌不擇路,闖進一個鐵匠鋪,恰巧鐵匠的妻子也在生產,於是接生婆為兩位婦人一同接生,兩家都喜得貴子。

一晃十六年過去了,秀才的兒子也成了秀才,老秀才帶著兒子準備進京趕考,路過鐵匠鋪時,想問問鐵匠的兒子是否同行。

誰知鐵匠的兒子子承父業,早已成了一名小鐵匠。

老秀才不解地問:“你兒子跟我兒子生辰八字相同,理該也是個秀才,怎麼會成了鐵匠?”

老鐵匠聽了哈哈一笑:“他從小跟我打鐵,大字不識一個,拿什麼去考秀才?”

原來,是環境影響了兩個孩子的一生。

現實生活中,你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的成長軌跡,決定你的人生成敗。

老叔認為,人和人之間,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和誰在一起很重要。

你周圍的人和朋友共同形成的圈子對你的人生影響很大,圈子的氛圍越好,對你的幫助也會越大。

曾國藩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

朋友正直善良、努力上進,自然會耳濡目染影響你,讓你變得同樣優秀。

人生最大的幸運,不是一夜暴富,不是升職加薪,而是身邊的圈子能持續不斷給你帶來正能量。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人生是一場修行,每個階段,每一種境遇,都會帶給人不同的感悟。

即使身處逆境,也要心向陽光。

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走不出去的自己。

王陽明有句話說道:“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大意是,人必須在各種經歷中磨練自己,才能立足沉穩,才能達到遇事波瀾不驚的境界。

人生之旅充滿未知,恆久不變的,應該是永不放棄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