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作者:由 小話詩詞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12-24

此曲只應天上有的下一句是什麼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這是唐代詩人杜甫來到成都之後,與一場春雨不期而遇時寫下的一首詩,詩人以愉悅的心情描繪成都春夜喜雨的情態以及想象中的成都雨後晴朗、明媚、繁華的景色。

杜甫詩中的錦官城,就是成都。成都因為盛產美麗的織錦而名揚天下,“錦官城”或“錦城”遂成為成都的美稱,因為織錦在河流中漂洗,所以又有錦江之名。

現在的成都,一條河流從西向東穿過這座繁華的城市,而另一條則在城南自西向東流淌。在唐代,這兩條河都流淌於城市南端,它們都有著眾多的名字。

靠近城牆的那條河被稱為內江、錦江、浣花溪、或是百花潭,更往南一些的那條河則被稱為外江或大江。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在城市南邊不遠處有一座橋跨過河流,被人們稱為萬里橋;萬里橋這個名字源於三國時代,傳說諸葛亮送大臣費禕出使吳國,就在這座橋邊,諸葛亮深情厚望地對他說“萬里之行,始於此橋”,由此人們把這座橋稱為“萬里橋”。

從萬里橋往西不遠處,就是成都西郊,稍微向南一點,錦江、浣花溪繞過一片人煙稀疏、房屋不多的村莊。

杜甫攜帶家人初來乍到,居無定所,在朋友的幫助下,他選擇在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草堂。

杜甫在一首詩裡高興地寫下了修建草堂的事情:“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經過了長時間的漂泊不定的生活,他們一家人的生活算是暫時安定了下來。開始了暫時平靜的田園生活。

這一時間,杜甫的心情也是恬靜閒適的。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杜甫的草堂緊挨著附近百姓的村落,這個村子叫江村,江村百姓的居所錯落有致地沿著浣花溪的流向排列著。時間一長,杜甫和鄰居們逐漸熟悉起來,鄰居們也會在閒暇時間來到草堂做客。

在他們的閒談中,杜甫也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有了瞭解,鄰居們也從杜甫的口中知道了最近發生的一些新聞,杜甫也將沿途的見聞趣事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在家長裡短的話語中,在一個個促膝長談的日子裡,他們的關係也逐漸融洽起來,杜甫的草堂也成了江村小有名氣的“會客廳”。

有一位鄰居看見了杜甫在牆上的一幅畫上題寫的詩歌,他們還知道原來杜甫是一位詩人,於是有一位鄰居就懇請杜甫給自己家懸掛的一幅山水畫寫一首詩,杜甫慨然應允。隨著相處時間的增長,鄰里間也充滿了誠摯和相互尊重的愉快氣氛。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詩歌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山水、城市、名勝古蹟因為詩歌而愈發有名,這些詩歌猶如鐫刻在山山水水上的人文印記。山水、城市、名勝古蹟與詩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如安徽滁州,因為唐代詩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和宋代歐陽修的《豐樂亭春遊》,讓這座不算繁華的城市平添了厚重的人文氣息;再比如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因為唐代詩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和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的讚美,為這座城市增添了如夢如幻的詩意空間。

成都,是一座浪漫的城市。詩人杜甫與成都的邂逅,為這片土地留下了一首首壯美的詩篇,這些詩篇如同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也如同一幀幀流光溢彩的畫面,讓千年之後的我們仍能在杜甫的詩歌中尋找到成都的印象和記憶。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杜甫,這位家國情懷與詩人情懷集於一身的偉大詩人,帶著“詩與遠方”的情懷,在公元759年來到了成都。他在這裡生活了三年,寫下了許多描摹成都風光的詩歌,如“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等,這些詩歌像一張張量身定做的城市名片一樣,至今被人們傳唱著。

成都溫潤的氣候、秀麗的風光、醇厚的風俗人情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也激發了詩人的詩興。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裡,杜甫也會丟下手中的書卷,早出草堂,新庭信步地遊賞浣花溪兩岸的美麗風景。

他經常拄著一個藤杖,走到浣花溪畔,看出水的紅蓮,逐浪的白鷗,漁人的網罟,客商的大船。這些動人的畫面和唯美的意境都被詩人一一捕捉,並用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江畔獨步尋花》,是杜甫在成都創作的組詩,組詩由七首絕句構成,這幾首詩描繪的是詩人在成都浣花溪畔獨自散步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詩歌雖然是詩人遊春即景時的感受,但每首所表現的情與景各異,這七首詩各自成篇,但又是有機的、統一的整體,讀來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在組詩的第一首中,詩人寫道: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江畔看到了春日裡盛開的鮮花,此時的成都正是“花重錦官城”的世界,到處都被繁華擁簇著,連浣花溪兩岸都被五彩的花卉點綴著。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詩人被這無邊的春花撩撥得如醉如痴,他無處訴說這種心情。只想跑去找幾個鄰居,共同在江畔對花飲酒。當詩人興沖沖地來到鄰居家中,邀約他一同賞花品酒的時候,才知道鄰居早在十天前便已外出旅行去了。

這首詩沒有正面寫景的詩句。側重寫作者即景所生之情,但正是這種主觀之情的描寫,有力地烘托出了江花競相綻放時的綺麗與可愛,可謂情中有景。

詩人寫情,一方面用內心的激動反襯心情的愉悅,一方面用富有浪漫色彩的移動的足跡來表現內心不可抑制的喜悅心境,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

第一首詩的特點是以行動襯托情感,又以情景來襯托景物,詩人沒有正面描寫他到底看到了怎樣的美景,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讀者可以任意用美麗的色彩去填充想象的空間。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在組詩的第二首中,詩人寫道: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這首詩的第一句“稠花亂蕊畏江濱”,大意是說,山水彎曲處的浣花溪畔,繁花似錦,微風拂過。浣花溪兩岸的鮮花在微風中搖曳著動人的身姿,這情景真是美不勝收。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很明顯,這一句上承接第一首中的“江上被花惱不徹”而來的。江邊的花是紛繁的花和雜亂的蕊,左右包圍著浣花溪兩岸,浣花溪已是一片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這首詩的前兩句說的是江畔繁花怒放,這樣的情景不僅沒有讓他感到欣慰,而是產生了一種時光流逝、傷春惜春的心緒。這樣的聯想怎能不使步履維艱的詩人望而生畏呢?後兩句,詩人自己找出瞭解脫的辦法:我雖然老了,但還能作詩、飲酒,不需別人照顧,我可以借詩酒排遣心中的傷春與惜春的情緒。

這首詩除“稠花亂蕊”正面寫景外,其它文字都是寫主觀情感的。但這裡的情感與第一首不同。這首詩的側重點不是內心的欣喜,而是傷春惜春的心情。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在組詩的第三首中,詩人寫道: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這首詩開篇兩句大意是說:深江岸邊幽靜的竹林中住著兩三戶人家,撩人的紅花映襯著白花。從組詩的內在關聯性來看,這兩句又是承接第二首中的“稠花亂蕊畏江濱”的詩意而來。

詩人把浣花溪這個大的遊賞範圍聚焦到兩三戶人家,又對這兩三戶人家的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寫,他們的房前屋後都種著鮮花,在這個時節,全都綻放出迷人的色彩。

詩歌描寫的範圍縮小了,詩人筆下的花兒卻繁忙起來了,為什麼這麼說呢?答案就在第二句中。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第二句詩雖然是靜態描寫,紅花白花也平常,但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多事”二字起頭,瞬間將春色滿園的景象攝進鏡頭裡,花園的熱鬧與繁華也瞬間呈現在人們眼前。而且“多事”又是從前面花惱人而生髮來的,其奇妙處也是與前面的詩意一脈相承,前後交相輝映。

這兩句猶如特寫鏡頭之一個角落。其景色特點:紅、白相映成輝,花景色彩斑斕。寫花景,除了給它安排“江深竹靜”的背景作為襯托外,主要是抓住春花色彩的輝映,以特寫的手法顯示江畔區域性的特徵,不同於前一首江畔整體景色的粗線條描繪。

後兩句大意是說:我有去處來報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瓊漿可以送走我的年華。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詩人把春光擬人化。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脫,但其深情,仍然是是流瀉的春光和美麗的鮮花的喜愛之情。

在這樣色彩絢麗、相映成輝的春景前,詩人想到了“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這種賞花飲酒,以報春光的情愫,顯然是詩人內心喜悅之情的外在表現與物化體現。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在組詩的第四首中,詩人寫道: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這一首又轉寫詩人在江畔東望時所見的遠景。“少城”即成都市舊城的西城;“百花樓”是一座有名的酒樓,這裡經常舉行賞花品詩、酒宴歌舞的活動;“花滿煙”,即花開得到處都是,如同煙霧籠罩。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詩人們常用“煙”形容春天景色,如李白筆下的名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就是指春日裡的繁華如同煙霧一樣籠罩著大地。

在詩人杜甫眼中,少城的景色是鮮花如煙,很有點朦朧的色彩,與前邊幾首描寫的景物特徵有明顯的不同,前面幾首從視覺體驗來說是詩人近距離地觀看,而少城的景色是詩人遠眺的體驗。

在這百花開放的時節,詩人真想登上百花樓。但又有誰能攜酒邀我前往暢飲,喚來美人歡歌笑舞於盛席華筵?從前邊的自愁自解,到這時希望與人共解春愁,詩人的情思得到了外化表現,讀來別有一番情趣。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在組詩的第五首中,詩人寫道: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浣花溪畔黃師塔前看到的桃花。首句交待詩人所在的位置,第二句描寫詩人在黃師塔前臨風小憩,蕩的春光和和煦的春風讓詩人身心愉悅。他走累了,所以就坐在春光坐過的草地上,來一次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感受被自然撫慰、被自然包容的難得的愜意。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在美麗的浣花溪畔,杜甫生活安定,心情舒暢,對草堂周圍自然美的感受特別深細。在這個春光令人陶醉的日子裡,杜甫閒庭信步地來到黃師塔前,他在這裡看到了美麗嬌豔的桃花。

從詩經時代開始,美麗嬌豔的桃花就成了詩人們不遺餘力去讚美的景物了,桃花也被詩人賦予了多樣的美好。

所以我們我國的古典詩歌中會有“桃之夭夭,爍爍其華”的美輪美奐,也會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浪漫與唯美。

杜甫筆下的桃花是“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詩人眼前的一株株桃花開得正盛,詩人來到桃花跟前,他細細看著這一朵朵嬌豔的桃花,有的花瓣是深紅的,有的花瓣是淺紅的,到底是深紅可愛一些還是愛淺紅可愛一些?它們都是那麼可愛,連詩人都無法表達對他們的喜愛之情了。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在組詩的第六首中,詩人寫道: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這首詩記敘在黃四孃家賞花時的場面和感觸,描寫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春花之美、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都躍然紙上。

這首詩的第一句點明詩人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孃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風味。第二句中的“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逼真動人,充滿詩情畫意,讀來人人回味無窮。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黃四孃家的花卉是這樣美麗,花兒色彩豔麗,香味芬芳,不僅吸引著遊人駐足觀看,連那美麗的蝴蝶都不自覺地被花兒的美麗和芬芳吸引。

它們流連花間,翩躚起舞,蝴蝶似乎用它們獨有的舞姿表達著對春天的熱愛和讚美;不時飛來的黃鶯,自由自地在歡聲啼鳴,它們似乎也加入了這場春日的圓舞曲中,用它們甜美的歌聲共同譜奏一曲春日的讚歌。

蝴蝶在花叢裡翩躚起舞,不忍離去;黃鶯自由自在飛舞,清麗婉轉地歡唱,詩人以多情的畫筆渲染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景躍然紙上。

愛花,就是愛春光,愛春光就是愛生命。這首詩寫出了春色醉人的感受和詩人沉浸於春景的喜悅,永恆地將成都浣花溪畔的美麗景色凝固成一枚時間膠囊。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在組詩的第七首中,詩人寫道: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商量細細開。

這首詩通篇是議論抒情,議論由花開花落而發,抒情由賞花遊春而來。開篇句大意是說:不是我一看到花就連時間也忘了,如此看花原因何在?在第二句中,詩人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只恐花盡催人老,使我無法再來賞花。

這兩句表現了詩人對春光的無限愛惜,越老越覺得它寶貴,要只爭朝夕地體驗生活的美好。

如果說前兩句是詩人正面直抒胸臆,那麼後兩句則是詩人借花抒情:花到盛時就容易紛紛飄落,嫩蕊啊,請你們商量著慢慢開,以便充分佔有大好時光。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這首詩雖是議論入詩,但並未使人覺得枯燥,而是感到饒有風趣。這與詩人巧妙的構思和口語的運用是分不開的,如“商量”一詞,把花人格化,似乎花也解人語,就增加了不少情趣。

這一首從內容到藝術手法都與前面幾首有細微的差別,但細微之處見端倪,無論是直抒胸臆的正面描寫,還是以議論入詩,都是詩人擁抱生活,熱愛生活,留心觀察生活的體現。

杜甫在成都的寓居生活,以草堂所在的江村為中心,他對成都的詩意描寫,以草堂所在的江村浣花溪為中心而展開,組詩《江畔獨步尋花》七首,就是杜甫遊賞浣花溪兩岸的春光時寫下的,這只是杜甫成都生活的一個縮影。

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寫下美麗的詩篇,詩情與畫意流傳至今

杜甫在成都的時光是他一生中難得的輕鬆與愜意的時刻

。美好的自然環境又給詩人開闢了新的藝術天地。成都以它平和寧靜的美撫慰著詩人的飄零寓居的身心,成都的風物人情和民俗民風又給詩人的創作注入了新鮮血液。

正是因為成都這座城市安適、包容的性格,也讓詩人杜甫有了更多的靈感與精力去譜寫詩篇。杜甫在成都創作的詩篇,不管從內容上還是體裁上,都變得更加豐滿。

可以說,如果杜甫沒來成都,如果沒有成都平原溫潤的氣候、秀麗的風光,特別是醇厚的風俗人情的滋養,今天我們就讀不到那樣充滿人文情懷和人生情趣的杜甫的詩歌了。

換句話說,恰好是因為杜甫與成都的邂逅,才讓杜甫成就了成都,也讓成都成就了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