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濰縣訪山記 之 浮煙山、下坡山

作者:由 濰縣老事兒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1-05

浮煙什麼意思

↑點選“濰縣老事兒”,關注不扯淡的公眾號

濰縣訪山記 之 浮煙山、下坡山

按:

濰縣多平地原野,少山地丘陵,以至濰縣歷史上最著名縣令鄭板橋都要專門作一首詩《惱濰縣無山》。然而,濰地雖無層巒疊嶂,但亦有山丘埠嶺分佈,少則少矣,低則低矣,山總還是有的,言其“無山”,應屬詩人對濰邑缺少名山大川的一種藝術誇張。濰縣的山多系泰沂山脈尾閭,除塔山(今靈山)外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甚至不足百米,並多有緩埠嶺冠以山名。東南部主要有常令公山、風埠頂、太公堂山、土門山等,南部主要有塔山、鳳凰山等,西南部主要有明宗山、浮山等,西部則有四泉山、黑山、孝跡山、火山、鳳台山等。本文主要以民國《濰縣誌稿》為參照,考證尋訪原濰縣轄域諸山,以期對其歷史人文及現狀進行探究,使讀者能藉此初窺其貌。

//

浮煙山南建墅忙,悵然南望下坡山

//

浮煙山

與明宗山南北並矗的

浮煙山

,最早見諸於歷史典籍是《魏書▪地形志》。該書在北海郡平壽縣條下注“有浮山,有金關山”,可知其最初名“

浮山

”。

至《隋書▪地理志》則稱“(北海郡都昌縣)有箕山、阜山、白狼山”,可知隋代有名“

阜山

”。

北宋時期先後成書的兩部地理志書《太平寰宇記》和《元豐九域記》,都曾記載了濰州北海縣的這座名山。《太平寰宇記》濰州北海縣條下稱有

“阜山”

,並按《齊記》(又名《齊地記》,晉代志書,已佚)雲“此山是地胏,可以免三災。”胏音zi,意為乾肉,又通“肺”。《禮·曲禮》曰“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古代祭祀,周人用牲肺以祭。據此可推測,該山早為祭祀之山,古人登山奉祀祈願,以求去災,故稱其為“地胏”之山。成書晚了百餘年的《元豐九域記》則在濰州北海縣條下記“有

浮煙山

、溉源山、溉水、汶水”,這也是“浮煙”之名最早出現於記載之中。

金代,此山繼續沿襲“浮煙”之名,《金史》濰州北海縣條下,“有

浮煙山

、溉原山、溉水、汶水。”

《元史》濰州北海縣條下未提及域內山川,但根據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重修浮煙王行宮記》“茲者濰陽西南二十五有山曰浮山,於上有一神祠,不知記年矣”(見《濰縣誌稿▪金石記》),可知

元時對此山稱“浮山”,對所祀神祇則又稱“浮煙王”

。但是,若因此而斷言元代官方對該山的命名即“浮山”,也是不嚴謹的。撰寫碑文時使用古名而棄用時名,歷來是通常的做法。據此碑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元代時民間對該山或稱“浮山”,或稱“浮煙山”,兩名混用亦極有可能。

至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濰州為濰縣,下轄九隅五鄉八十四社,至萬曆時又省為七十七社。浮煙山則屬務本鄉程符社。“程符”之社名,得之於程傅村,即民國時程符寺村,亦即今浮煙山東麓的東、西寺二村。

浮煙山又因所屬社名,得名“程符山”,後世又俗作“符山”

。不過,符山當屬訛名,從未見諸於歷史記載。明萬曆《濰縣誌》記作“程付社”,清康熙《濰縣誌》亦然,“付”當為“傅”之簡化,清代歷代縣誌所載“程符社”,當為明“程傅(付)社”之演稱。

清乾隆《濰縣誌》稱其為程符山,“原名浮煙山,後以山隸程符社故名。明劉子和先生將麓臺修貞觀移建於山半,高鳳翥先生復修整之,一邑之勝地也。”《清史稿》萊州府濰縣條下載“(縣)西南程符山”。民國《濰縣誌稿》稱其為浮山,並記民間亦俗呼符山。直至成書於世紀80年代末的《濰城區志》(1840-1990),仍名其為符山。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濰坊市規劃建設浮煙山旅遊度假區,

遂復其舊名浮煙山以求雅馴

,沿用至今。

梳理浮煙山之名的演變的時間軸:

北魏時稱浮山→隋時稱阜山→北宋時先稱阜山,後稱浮煙山→金代稱浮煙山→元代浮山、浮煙山並稱→明代有程付社,或稱程符(付)山→清康熙時稱程符山→清乾隆後亦稱程符山→民國時稱浮山,民間亦稱符山→新中國成立後仍名符山→上世紀90年代,復舊名浮煙山

濰縣訪山記 之 浮煙山、下坡山

↑浮煙山東北麓有麓臺。

浮煙山東北麓有麓臺,麓臺秋月名列濰陽十景,傳為漢平津侯公孫弘墓和燕太子讀書處。元代石狀元張起巖有濰州八景《麓臺秋月》詩:“

銀河漾漾淨天街,碧月輝輝照麓臺。臺上讀書燕太子,清光依舊向人來

。”明末濰縣知縣邢國璽有《遊麓臺四首並序》,今有詩刻碑立於麓臺之北的村道旁。清濰縣郭知遜有《麓臺懷古》:“

十里青巒拂面開,瀟瀟疏疏麗山偎。平津勝事杳何處,一片閒雲自往來。

”歷代吟詠不斷。浮煙山腰舊有修貞觀,始建於元代,近年又重修,並築浮煙寶塔,成為一山之勝景。明代尚書劉應節歸裡後曾於山下建麓臺書院,清代又建西澗草堂,士人輩出,堪為一邑之文脈。

濰縣訪山記 之 浮煙山、下坡山

↑自明宗山眺望浮煙山。

今浮煙山南有浮煙山放飛場、高爾夫練球場,東麓為森林公園景區,運營則並不見有多興盛。登臨山頂,雖海拔僅比南鄰的明宗山略高,但登臨亦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之感。山頂南坡,正在鑿山闢地,被開發建設為名為“中泰城”的別墅群,塔吊林立,規模宏大,一邑之千年名山就此換了容顏,令人不禁有滄海桑田之感。

下坡山

從浮煙山往東,有一條山脈尾閭潛入地平,至南外環路以北、西外環路以西又探出地面,平地起勢形成了一座山丘,名

“下坡山

”。《濰縣誌稿》記下坡山為浮煙山支脈,

因山勢較主山低下,故得名“下坡山

”。下坡山位於今濰城區軍埠口綜合專案區霞坡村西北,該村舊時因山得名“下坡”,後演變為

“霞坡”

,落霞滿坡,確實更具有美好的寓意。

濰縣訪山記 之 浮煙山、下坡山

↑地勢由南而北抬升的霞坡村。

濰縣訪山記 之 浮煙山、下坡山

↑今霞坡村西北的下坡山,山頂被圈在了高牆內。

濰縣訪山記 之 浮煙山、下坡山

↑遠望下坡山。

霞坡村內往北的地勢果然是步步抬升,至村北是一道圩子溝,溝外則是一道圍牆,那是山東工業技師學院的南牆。繼續繞到村西北角,遠遠看到一段殘存的山體,被一道仿古城牆圈在裡面,那一定就是下坡山頂了。圈入了下坡山山頂的圍牆之內,是濰坊軍分割槽軍事訓練基地的打靶場。高牆阻隔,欲登臨而不得,只能悵然遠望,以待來日了。

(待續……。)

非經允許,其他公眾號謝絕轉抄。

鐵粉兒可加小秘微信wf54060046,敲門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