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草聖懷素(連載十三)

作者: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2-02

懷素懷素不可得是什麼意思

13

草聖懷素(連載十三)

懷素畫像

懷素是我國唐代的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生於737年,卒於799年,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有評論家認為:“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俱備。”

陝西省作家、書法家、文藝評論家張社教先生數十年嘔心瀝血研究懷素,順著懷素當年的足跡,踏訪了國內多處懷素遺蹟之地,撰寫了大量的田野筆記,發表了幾十篇研究懷素的論文,並被懷素研究會吸納為會員。近年來,張社教先生在出版《懷素及其草書研究》之後,用通俗的小說筆法創作了《草聖懷素》,讓普通讀者讀來,更能輕鬆、清晰地瞭解懷素一生的經歷以及書法創作情況。《文化藝術報》即日起開闢連載專欄,刊發張社教先生的《草聖懷素》,以饗讀者。

文/張社教

說話間,王邕來了,同來的還有盧象、竇冀、魯收、朱遙。原來,這日竇冀邀了魯收、朱遙拜訪王邕,正好一同前來。

幾人落座飲酒。半酣,戴叔倫讓人抱來一卷細心包裝的紙,道:“現今市面上流行之紙,規格太小,藏真兄狂草難以施展。前段時間,俺到了長安,設法購買了八十多張大尺幅之貢紙,全都給你拿了過來。”

懷素開啟,見紙寬約三尺,長約六尺,高興地道:“俺從來沒見過如此大尺幅之紙張,真不知道如何感謝幼公!”

戴叔倫面向眾人道:“要謝很簡單,今日讓藏真給咱們每人用這紙書狂草一幅,諸位意下如何?”

“好啊!”大家齊聲應道。

懷素慢慢說道:“幼公,每人一幅沒有問題,不過您第一次來時有句話可曾記得?”

戴叔倫撓耳搔首想了半天道:“還真想不起來了!”

“幼公兄真是貴人多忘事,你曾說過,請道州刺史元結來,每人賦詩一首與俺。”懷素道。“原來如此,為兄怎敢忘懷,只是元結大人這段時間一直不在道州,他若回府一定兌現。”戴叔倫回道。

“各位仁兄,俺給諸位每人寫一幅字,還請諸位給俺贈詩一首。”懷素說罷,邁開醉步去展紙,但案几太小,放不下,他乾脆把紙鋪到屋外的地上,赤足濡墨,凝神調鋒,視紙靜穆,忽然,一聲狂吼,飛一般地刷將起來。五幅字全是李白的詩句,他邊吟唱邊寫,筆下看不到字句,看到的是使轉如環無限舞動的線條。觀者如同欣賞當空舞動的彩練,恰似在觀賞美妙的筆舞,如在聽激昂的樂章。只見筆隨句進,句隨篇終,目不暇給。

說實話,戴叔倫第一次見過懷素後,說贈詩的事一直掛在心間,但苦思冥想,未得佳句,剛才觀看懷素這番表演,一下子靈感迸發,文似泉湧。待懷素書盡筆收,即吟唱道:

楚僧懷素工草書,古法盡能新有餘。

神清骨竦意真率,醉來為吾揮健筆。

始從破體變風姿,一一花開春景遲。

忽為壯麗就枯澀,龍蛇騰盤獸屹立。

馳毫驟墨劇奔駟,滿坐失聲看不及。

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

人人細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

刺史王邕之前也承諾贈詩懷素,早有思考,所以腹稿也來得快,見戴叔倫吟罷,便道:“本官牧此州,就與戴留後同作,獻醜了。”王邕詩曰:

衡陽雙峽插天峻,青壁巉巉萬餘仞。

此中靈秀眾所知,草書獨有懷素奇。

懷素身長五尺四,嚼湯誦咒籲可畏。

銅瓶錫杖倚閑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箋,蒲葵絹素何相鮮。

忽作風馳如電掣,更點飛花兼散雪。

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

君不見張芝昔日稱獨賢,君不見近日張旭為老顛。

二公絕藝人所惜,懷素傳之得真跡。

崢嶸蹙出海上山,突兀狀成湖畔石。

一縱又一橫,一欹又一傾。

臨江不羨飛帆勢,下筆長為驟雨聲。

吾牧此州喜相識,又見草書多惠力。

懷素懷素不可得,開卷臨池轉相憶。

朱遙不甘落後,也濡墨馳筆,寫出了詩稿《同戴叔倫作》:

幾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卻憶臨池聖。

轉腕摧鋒增崛崎,秋毫繭紙常相隨。

衡陽客舍來相訪,連飲百杯神轉王。

忽聞風裡度飛泉,紙落紛紛如跕鳶。

形容脫略真如助,心思周遊在何處。

筆下惟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去。

怪狀崩騰若轉蓬,飛絲歷亂如迴風。

長松老死倚雲壁,蹙浪相翻驚海鴻。

於今年少尚如此,歷睹遠代無倫比。

妙絕當動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盧象接過王邕遞過來的筆,猶豫了會道:“俺現在還不能成篇,但有兩句感觸頗深,先寫下來。”

懷素道:“不論長短,一句也行。再說,日月長在,何必忙乎!改天靈感來了再補充完善不遲。”

“這就好。”盧象落筆寫道:“初疑輕煙淡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

見盧象要擱筆,懷素接在手裡,轉身對王邕道:“幼公給俺這裡起了個雅號‘綠天庵’,這‘庵’是刺史大人造的,大人題名如何?”

王邕道:“幼公起名,幼公題寫最合適。”王邕推辭道。

“還是王大人題吧,在零陵這地方,誰知道俺戴叔倫為何人,但誰能不知道您刺史大人。”戴叔倫道。

王邕見推脫不過,便道:“恭敬不如從命,本官班門弄斧了。”待調好筆墨,他用工整的真書題了“綠天庵”三個大字。

夜深了,書成詩就,各有所獲,人人皆歡,又是一陣痛飲,全都酩酊而臥。

此刻,“綠天庵”和這群人一樣,暫時也睡著了,但在後世書史上卻一直喧囂不止,成為歷代習書之人朝聖的地方。據《零陵縣誌》記載:綠天庵清咸豐壬子年毀於兵,同治壬戌年郡守陽翰主持重建,下正殿一座,上為種蕉亭,左為醉僧樓,有懷素塑像。庵後一處刻有“硯泉”二字,是懷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筆塚”塔,懷素寫禿了的筆都埋於此。庵正北七十餘步有墨池,是懷素洗硯之處,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草聖懷素(連載十三)

張社教,筆名張燁。陝西省旬邑縣人。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散文學會會員,懷素研究會會員,先後在《書法報》《書法導報》《書法》雜誌、《中國文化報》《延河》《延安文學》《寶葫蘆》等報刊發表書法理論文章及文學作品,出版《懷素及其草書研究》。

掃碼立即下載文化頭條APP

責 編 | 劉芝林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草聖懷素(連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