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白起為何被賜死?他不死的話秦國能否提前統一天下?說出來別不信

作者:由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7-14

清明節什麼時候被列為法定節日

《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

這是史書上記載的白起之死,當時的秦王是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派使者賜給白起一把劍,讓白起自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自殺在當時算是一種體面的處罰了,保留了白起的尊嚴。

起初白起認為自己並無過錯,直到後來,白起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然而他的意識仍然是錯誤的,白起錯誤地以為他被賜死的原因是長平之戰坑殺了幾十萬趙人,實際上並非如此,坑殺幾十萬趙人只不過是白起臨死前的自我道德譴責而已。

白起為何被賜死?他不死的話秦國能否提前統一天下?說出來別不信

殺神白起

白起真正被秦王賜死的原因有三個:

1、范雎的極力陷害

范雎與白起是天生的政敵,白起是魏冉提拔起來的,魏冉是范雎扳倒的,范雎輔佐秦昭襄王最大的功績就是扳倒了秦國的外戚貴族,分別是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2個舅舅(魏冉與華陽君)以及2個弟弟(高陵君嬴悝與

涇陽君

嬴芾),讓秦昭襄王能夠不受干擾地獨掌朝政。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政治鬥爭中倒下來的派系很難再有出頭之日,魏冉被驅逐後,他提拔的人才也逐漸失寵,除非特別有才能的,比如白起,白起是當時秦國軍功最大的人,完全憑藉軍功從底層升為秦國貴族。

范雎是秦國的丞相,爵位應侯,而白起則是秦國的大良造,爵位武安君,以異姓獲得封君地位的,在秦國曆史上也不多見,上一個異地封君則是變法成功的商鞅,范雎與白起一文一武,一個在朝堂之上輔佐君王,一個在戰場之上奮力拼殺,並無過多交集。

白起為何被賜死?他不死的話秦國能否提前統一天下?說出來別不信

范雎陷害白起

兩人的矛盾起於政見,在長平之戰期間,秦國上下戰略尚能保持一致,就是一定要打敗趙軍,長平之戰結束後,秦國朝堂之上關於如何對待趙國的問題產生了衝突。

白起認為應該趁長平之戰勝利的氣勢,兵分三路繼續進攻趙國,一舉滅亡趙國,范雎則認為秦國無力再戰,趙國雖然被殺幾十萬人,但秦國兵員、糧食損失巨大,因此勸秦昭襄王接受趙國的割地投降,先議和休整一段時間再出戰

雙方的戰略顯然是完全不同的,由於政見不同,雙方產生矛盾是自然而然的事,而秦昭襄王選擇了范雎的建議,註定了白起的政見不被接受,再加上范雎這個人睚眥必報,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後來范雎就開始詆譭白起了,直到勸秦王賜死白起。

秦昭王與應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

應侯就是范雎,范雎說白起對秦王的處理不滿意,等於是違抗君命的意思,於是秦王就剛死了白起。

白起為何被賜死?他不死的話秦國能否提前統一天下?說出來別不信

秦昭襄王

2、白起的情商很低

范雎的陷害是一方面,而白起的情商很低是另一方面,如果白起有王翦一半的情商,他也不至於被賜死。

秦昭襄王是君,白起是臣,再厲害的臣也要聽從君主的命令,哪怕命令是錯的,秦昭襄王選擇了范雎的建議,拒絕了白起繼續攻打趙國的建議,從這一點來說,白起唯一的辦法就是服從,並且配合秦王的命令。

但是白起並沒有做,當趙國拒絕割地給秦國時,秦王又發動了針對趙國的戰爭,但失掉了先機,趙國早有準備,並四處遊說其他諸侯國共同抗秦,結果這一次戰爭,秦國大敗,然後白起說了一句話:

秦國不聽我的意見,現在怎麼樣了!

這明顯就是嘲笑秦王決策錯誤的話,這種話被記載在史書上,說明秦王也知道白起說了這話,任何一個君王聽到這話也會受不了,但這時秦王並沒有動殺白起之心,畢竟白起的功勞太大。

白起為何被賜死?他不死的話秦國能否提前統一天下?說出來別不信

白起情商很低

秦軍在趙國戰場上失敗,於是命令白起作為主將參戰,結果白起以生病為理由不去,秦王又派出范雎去請白起出戰,結果白起還是不去。

白起這種做法等於是違抗君命,在古代那種君臣傳統關係之下,君主完全可以殺了臣子,但是這個時候秦王還是沒有殺白起,只是把白起貶為士兵,並讓他離開咸陽,白起因為生病未能成行,三個月後,秦王派人強行驅逐白起,白起才勉強上路。

結果范雎詆譭白起說不服秦王的命令,於是這一次秦王動了殺心,直接賜給白起一把劍,讓他自殺,自殺是被大臣被君王所逼之下最體面的死法,也算是秦王對白起一生功勞的尊重,像商鞅那麼大的功勞都被車裂,相比較之下,秦王對白起已經很看重了。

白起一直在犯錯誤,先是嘲笑君王,然後還違抗君命,最後還對君王的命令不滿,一連串的錯誤帶來了殺身之禍,被賜死也就不足為奇了

白起為何被賜死?他不死的話秦國能否提前統一天下?說出來別不信

白起違背秦王命令

3、秦昭襄王的憤怒

秦昭襄王的憤怒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秦軍在趙國戰場不斷失敗,損兵折將,二是白起居然不聽從命令,還嘲笑他。

如果秦軍在戰場打了勝仗,白起即使違抗了命令,嘲笑了君王,可能還不會死,因為這樣會證明君王是對的,但是秦軍打了敗仗,白起就非死不可了,因為這樣證明了君王是錯的,君王不要面子的嗎?當然要了。

白起的死與三國時期田豐的死如出一轍,田豐也是料到了袁紹如果打了勝仗,自己就不會死,如果打了敗仗,就非死不可了。

秦昭襄王在處理白起的事情上,與後來的袁紹是一樣的,說明秦昭襄王真的憤怒了,不殺白起,如果再有違抗自己命令、嘲笑自己決策的人出現怎麼辦?如何能體現君王的至高無上呢?所以白起非死不可。

白起為何被賜死?他不死的話秦國能否提前統一天下?說出來別不信

秦王的威嚴不容小視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整個戰國幾百年戰爭死亡了兩百多萬人,其中有一百多萬人是白起殺死的,他稱得上是戰國時期的殺神,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秦昭襄王不殺白起,按照白起的戰略來處理,秦國能否提前統一天下?

答案是不能,也許能滅亡了趙國,但是不能幫助秦國提前統一天下

白起的戰略在軍事上看是正確的,趁長平之戰勝利的氣勢,一鼓作氣攻擊趙國都城邯鄲,有很大的把握能夠滅亡趙國,因為此時的趙國並沒有做好都城保衛戰的準備,同時也不夠時間來聯絡楚國、魏國、韓國的援軍。

白起在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趙軍,戰國時期的趙國總人口也就是幾百萬人,一下子被殺了幾十萬,差不多是整個趙國的青壯年男性都被殺了,此時趙國的軍隊只有防守邊境的邊軍以及少量的首都守軍,根據無力抵禦秦國的大規模進攻。

白起為何被賜死?他不死的話秦國能否提前統一天下?說出來別不信

白起也許能滅趙,但不能統一天下

再加上趙國在長平之戰的慘敗,失敗、亡國的情緒籠罩在心頭,這種情緒想轉變為悲憤的力量需要一段時間的激發,再加上秦國主將是殺神白起,無形中就會帶來莫大的壓力,而白起本人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只要白起認為可以打的話,幾乎都能勝利。

但是滅亡了趙國之後呢?秦國的國力被進一步透支,想要繼續消滅其他諸侯國,就變得不可能了,此時的秦國至少需要休養幾年時間,以補充兵員和糧食,想想後來王翦滅亡楚國動用了60萬大軍,整整消耗了一年時間,就會明白滅亡六國並不容易。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白起和秦昭襄王的年齡都比較大了,秦昭襄王死於公元前251年,長平之戰結束9年後,享年75歲,白起死於公元前257年,長平之戰結束2年後,從白起一生的從軍記載來看,他從軍近40年,此時的年齡也差不多60多歲了。

白起為何被賜死?他不死的話秦國能否提前統一天下?說出來別不信

秦王賜死白起

古人能活到60歲都不容易了,像白起這樣在戰場上征戰一生的將軍來說,更是到了生命的盡頭,此時的白起就算能成功滅亡趙國,也差不多到了去世的年齡了,況且從史書的記載來說,白起是真的生病了,要不然也不可能三個月沒有離開咸陽。

秦昭襄王與白起的年齡都比較大了,都不可能再繼續進行統一天下的大業,而秦昭襄王之後的幾任秦王,不是去世太早,就是在位時間太短,難有所為,所以秦國統一天下的時間無法提前,還得由秦始皇來完成,這是命中註定的,無法更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