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鄉土散文:“大把兒”

作者:由 中鄉美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1-06-10

趕車不帶鞭子歇後語怎麼寫

鄉土散文:“大把兒”

從前的鄉村,是一個臥龍藏虎的地方,春種秋收,莊稼“把式”能種出各種驚喜,無論村裡的農事,還是鄉村生活的點點滴滴,無不匯聚著那些鄉村“能人”的智慧。那些“能人”裡,有的尊為匠,有的敬為把式。“大把兒”就是繞陽河人給車老闆的稱呼。

計劃經濟時期,繞陽河周邊的農事運輸全憑膠輪馬車來實現,那時也是膠輪馬車最鼎盛的時期。每個生產隊都有三四掛大馬車,每個村莊,都有一二十個車老闆。那些車老闆,既是大家推選出來的,也是憑藉自身的業務素質脫穎而出的,所以,每個車老闆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也是因為車老闆的社會地位比較高,繞陽河周邊的鄉親們總以既羨慕又眼紅的心態,琢磨那些“大把兒”。他們把人分成了十個級別,大把兒的地位,大概排在第八位,有詩云“八等人兒趕馬車,偷點草料換吃喝”。其實,大把兒在村裡的地位,只比社員自由些,偷點馬料換吃喝的機會並不多,偶爾頂風冒雪拉隊長去買化肥,賣點黃豆玉米換吃喝,便成了所有大把兒的“罪過”。

其實,在生產隊當大把兒,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得懂“馬經”,熟悉“馬性”。擔當大把兒的人多在少年時代“放”(牧)過馬,對馬的習性一眼便能洞穿。他們也是天生喜歡馬的人,騎馬駕馭馬的本領,早就爛熟在心,無論多倔多犟多“肉”的馬,他們都有降伏的辦法。除了懂馬,大把兒也帶著一種“威嚴”,那種“威嚴”,人神牲畜都畏懼。村裡的癩皮狗,見到路人就狂吠,但與大把兒相遇,卻把尾巴夾得緊緊,斜著眼兒瞄著車老闆趕緊溜走。

大把兒的標配是一大一小倆鞭子,大鞭子搖,小鞭子抽,倆鞭子都是駕馭馬的工具,但這倆鞭子,大把兒並不輕易拿它去打馬,而是憑藉鞭術去甩。趕馬車是一個技術活兒,甩鞭子更是技術活裡的技術,凌空在馬的左右啪啪響,大把兒身上的神威,也會在鞭子的爆鳴聲中,讓馬兒及一切走過路過的都心驚膽戰。

鄉土散文:“大把兒”

生產隊裡會給每一位車老闆配一位跟車的,負責裝車卸車,繞陽河周邊的人,管那跟車人叫做“掌包的”。掌包的務必勤快,還得有力氣,務必討大把兒喜歡。沒有“眼力見兒”的,是當不成掌包的。繞陽河附近冬天很冷,趕車出門很遭罪,大頭鞋皮帽子棉大衣,缺一樣都不行,但隊裡只給大把兒兩塊藍布,一塊扎腰間,一塊圍脖上,其餘防寒的物品,需要自己備。滴水成冰的日子,趕著馬車運糧運土肥,也特別不容易,坐一會兒車,必須跟著馬車跑一會兒,否則再暖和的鞋,也擋不住腳凍得生疼。

每個大把兒都特別愛惜他的馬,東西裝多少,運距能多遠,上坡啥速度,下甸啥路況,都需要綜合評判。馬累出汗了,大把兒非常心疼。大把兒的公允公正是掛在臉上的,虎著臉,難通融,是他們的一個共同特徵。那時出車,很多人想搭車捎東西,該帶不該帶的,都很直接,越跟大把兒親近的人,反倒需自覺。許多人羨慕大隊通訊員,能蹭到燒酒喝,也把兢兢業業的趕車人掛到能沾到油水的範疇,其實那時的大把兒,能有機會偷點馬料換燒酒的,是非常非常少的。

隊裡會給出遠門的馬車,每人每天六毛錢的遠途補助,這可能是當時的一個統一標準。但那時的人都節儉,極少有人拿這六毛錢去飯店喝酒,許多大把兒的大頭鞋和棉帽子,就是六毛六毛地攢出來的。實在餓了的時候,去鐵匠爐馬掌鋪炒點苞米吃,冬天倒是常有的,冰涼的井水,幹嚼炒玉米,也是一個景兒。溝幫子造紙廠旁邊的公共廁所,常年都有大鞭子戳在牆頭上,那是等待過秤的大把兒,卸蘆葦卸稻草之前,醞釀更多力氣卸車緊褲帶,山一樣的蘆葦,山一樣的稻草,冬天都得賣給造紙廠,沒人管他們累不累,沒人管他們餓不餓,換作現在,那樣的力氣活兒,沒酒沒肉,怕是沒人肯做的。

大把兒也有頭疼的事,大把兒頭疼的,一是馬太烈,二是路不好。繞陽河周邊的生產隊,馬的來源有兩樣,一是自家繁衍,二是去通遼趕科爾沁的馬,馴服科爾沁的馬,需要大把兒去“熬”,繞陽河畔的大把兒,普遍悟性高,智慧多。繞陽河周邊春天土路翻漿,上邊是硬殼,下邊都是爛稀泥,一旦“誤”下去,愁死車老闆,連挖帶墊的,有時還得就地卸車。

鄉土散文:“大把兒”

除了“誤”車,秋天拉糧也是個難題。繞陽河周邊水溝多,秫秸垛溝裡,很難承車重,經常會翻車,輕者莊稼甩出去,重者馬腿都能別骨折,大把兒的車技,隨時隨地被考驗著。大馬車所拉的東西,基本呈常態迴圈,秋天的玉米,秋天的地瓜,春天的化肥,夏天的梭魚和大蝦,還有村裡百無聊賴的孩子,總想坐馬車,哪怕拽點稻穗,也能回家喂喂雞。於是,大把兒與村裡許多人的關係開始微妙了。有人苦思冥想,給他們起個極其動感幽默的綽號。有個當兵的大把兒,常年綁著綁腿扎著武裝帶,人們就想起他蹲在壩邊結大手,給他起個綽號“步兵排”。小孩子們就更直接,拽不到玉米棒兒,就衝著遠去的馬車喊,“趕車大把兒笑嘻嘻,~”,氣得那個大把兒,鞭子甩得啪啪響,一路雞飛狗跳的。

無論鄉土道,還是柏油路,行走其上的一輛輛大馬車都承載著當年的鄉土與鄉愁。大鞭子一甩,馬車顛顛兒地跑。鄉村與鄉路,也是一幅幅鮮活的畫面,而神氣十足的大把兒,也把無限的鄉愁都記錄在當年。

審閱:王士朝

簡評:文章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大把兒”應該是繞陽河人才有的對車老闆的稱呼。對大把兒的威嚴、幽默情態的描寫也頗有意趣。文章透過大把兒實際敘寫了一段鄉村歷史,自始至終,文章充滿著淡淡的鄉愁。

終審:嚴景新

作者:趙雁明

編輯:卜一

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