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皇帝殺人,沒那麼多講究

作者:由 喬志峰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9-02

清代皇帝殺人為什麼要換紫衣

皇帝殺人,沒那麼多講究

喬志峰

那些開國皇帝,經過南征北戰奪取了政權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都是殺人。殺曾經並肩戰鬥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以防有人功高蓋主,也想“取而代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不把有實力、有勢力的新貴殺光,夜裡睡不著覺啊;殺曾經得罪過自己的人,以前沒當皇帝,受了氣也只能憋著。現如今位登大寶,孤家寡人一言九鼎,當然就要快意恩仇。因此,伴隨著改朝換代而來的,往往是一大批人頭落地,直如切瓜砍菜一般。

皇帝殺人,沒那麼多講究

皇帝殺人的方式,也是因人而異。一種,是並不直接殺你,而是採取某些手段施壓,讓你識趣,知道自己活著還不如死了,自覺自願自我了斷。一種,是隨便捏你個錯兒,以“莫須有”的罪名砍你的腦袋。還有一種,就是不分青紅皂白,不需要任何理由,直接送你上路。皇帝最喜歡的,當然是第一種,既達到了清除異己的作用,又不用承擔殺人的責任和兇名。因此,皇帝對這種聰明識趣的“死鬼”,往往優加撫卹,說不定還會假惺惺落幾滴鱷魚的眼淚——愛卿,你咋想不開尋了短見哩?寡人對你那麼信任,還打算重用你哩!後兩種則沒那麼幸運,死了也要被安上一大堆罪名,踏上一萬隻腳,使其永世不得翻身。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自古亦然。

話說漢高祖劉邦幹掉了殺人魔項羽,終於奪取了江山,按照慣例,該實施殺人計劃了。先說一個被劉邦盯上的倒黴蛋兒——田橫。

田橫,原來是齊國貴族,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田橫與兩個哥哥田儋、田榮也起事自立,佔據齊地,三人先後稱王。劉邦統一天下,田橫知道大勢已去,帶著五百多名部下逃到了海島上躲避。劉邦認為,田橫兄弟幾人曾佔據齊地,在齊地有極大的威望,如果不招撫他,以後說不定會作亂。於是就派人前去,聲稱赦免田橫的罪過,召他來洛陽。田橫推辭說:“我曾煮殺了陛下的使臣酈食其,聽說他的弟弟酈商現在已是漢的衛尉,我擔心會有危險,不敢奉詔前往。我是個膽小的人,只請求允許我在偏遠海島上做個平民百姓就滿足了。”劉邦聽了使者的彙報,便命令酈商說:“齊王田橫很快就要來洛陽了,在路上,誰敢動他,必誅滅家族!”然後再派使者前去召田橫,並承諾:“田橫如果能夠奉詔前來,可以封王,至少也能封侯。如果抗詔不來,便發兵誅殺。”

田橫無奈,只好帶了兩個隨從,乘坐驛站的車去往洛陽。在離洛陽還有三十里的地方,田橫向使者說道:“為人臣子要去覲見天子,應當沐浴以示尊重。”使者答應了,就在驛站住了下來。田橫又對隨從說:“我曾與漢王劉邦一樣面南稱王,現在他做了天子,我卻成了敗亡的臣虜,必須面北稱臣服侍他,這本來就是奇恥大辱啊。更何況,我還煮死了酈商的兄長,現在怎麼能跟人家同殿稱臣呢。即便酈商畏懼天子的命令不敢把我怎麼樣,我難道內心就不感到慚愧嗎?其實,陛下想要見我,不過出於好奇想看看我長什麼樣罷了。現在,你們砍下我的頭顱,快馬加鞭疾馳三十里地送去,神態容貌還不會改變,仍然可以看的。”於是就自殺,讓賓客帶著他的頭顱,隨同使者送到洛陽。

劉邦嘆息道:“唉,田橫兄弟三人出身平民,能夠相繼為王,難道不是很賢能嗎?”說著,還流下了眼淚。隨後授給田橫的兩個隨從都尉的官職,調撥軍士二千人,以王侯之禮安葬田橫。下葬以後,田橫那兩位隨從在墓旁挖坑,都自刎而死,以身殉葬。高帝知道了很是吃驚,感嘆跟隨田橫的人都很忠心、很賢能。現在,還有五百人在海島上,就派使者去招撫他們。可是,這五百人聽說田橫已經死了,全部都自殺了。

還有一個人,運氣還算不錯,有驚無險,最終保了條小命。這人叫季布,楚國人,是項羽手下的大將,曾多次羞辱過劉邦,屬於得罪過劉邦的人。劉邦統一天下後念念不忘,懸賞千金捉拿季布,還下令說誰敢收留窩藏季布,株連三族。由此可見,劉邦對季布恨到了何種程度。

季布只好剃去頭髮,用鐵箍卡住脖子,隱姓埋名,把自己賣給魯地的朱家當奴隸。朱家發現這個奴隸其實是季布,就將他買下來。朱家隨即到洛陽去拜見滕公夏侯嬰,進言道:“季布有什麼罪呢。天下大亂,各為其主,臣子為自己的君主效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季布當殺,難道項羽之前的舊部全部都要殺掉嗎?現如今皇上剛剛平定天下,就急吼吼報個人的私怨,動用國家力量去尋捕一個人,未免顯得心胸過於狹窄了。況且,季布是一代名將,其賢能天下皆知,朝廷懸賞抓捕他,將他逼向絕路,他萬般無奈,不是向北投奔胡人,就是往南投靠百越部族啊!逼賢能的人去幫助敵國,這就是伍子胥之所以要掘楚平王的墓鞭打屍體的緣故呀。您為什麼不詳細地向皇上說說這些道理呢?”滕公於是就找了個機會,按照朱家的一番說辭向劉邦進言,劉邦連連稱是,便赦免了季布,並召見他,任命他為郎中。朱家從此也就不再見季布。

季布有一個舅舅,名叫丁鮑,也是項羽手下的將領,曾經在彭城西面圍困過劉邦。雙方交戰時,劉邦感覺形勢不妙,就對丁鮑說:“兩個好漢,難道要相互為難、你死我活嗎!”丁鮑於是領兵撤退了,放了劉邦一馬。等到項羽死了,樹倒猢猻散,丁鮑自以為曾放走劉邦,有功於漢,跑來投奔劉邦。劉邦卻變了臉色,把丁鮑拉到軍營中示眾,說道:“丁鮑身為項王的臣子,卻不能對項王忠誠,是導致項王失掉天下的罪人啊!”然後殺了丁鮑,並表示:“讓後世為人臣子者,不要效法丁鮑!”

寫到這裡,司馬光又跳出來大發議論了。他說:劉邦從豐、沛起事以來,網羅強橫有勢力的人,招納逃亡反叛的人,那是相當多的。等到登上帝位,唯獨丁鮑因為不忠誠而被殺掉,這是為什麼呢?是由於進取與守成,形勢不一樣啊。當群雄並起逐鹿、都想取得天下的時候,老百姓沒有確定的君主,誰來投奔都接受,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等到劉邦成為天子,四海之內都應該臣服,如果不明確禮義以告天下,致使身為臣子的人,人人懷有二心投機圖謀私利,那麼國家豈能長治久安啊。因此,劉邦從大義出發作出決斷,使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身為臣子卻對帝王不忠誠的人,沒有立身之地,出於個人目的施恩惠給他人者,即便他甚至於救過自己的命,依照禮義仍不能饒過他。像這樣殺了一個人,而讓千萬人感到畏懼,劉邦考慮事情難道不是既深刻又長遠嗎!劉邦的子孫享有上天賜予的四百多年江山,是理所應當的啊!

司馬光又在鼓吹儒家的“忠君”思想了。劉邦為田橫流淚,不過是貓哭耗子,假如田橫自己不死,劉邦也不可能留著他。劉邦不殺季布,不僅是擔心將季布逼急了會去幫助敵國,更是為了顯示自己有容人的雅量和寬闊的胸襟,將季布當成了塑造“聖主賢君”形象的表演道具。各位發現沒有,朱家救了季布之後,從此也就不再見季布。為什麼?擔心劉邦懷疑他們是一夥的啊,果如是,不僅季布馬上會被誅殺,自己也跑不了。至於殺丁鮑,則完全是殺雞駭猴,殺給手下臣子們看的,為的是讓所有人都對自己忠心耿耿。其忘恩負義、刻薄寡恩、剛愎自用而又陰險狡詐的嘴臉,由此顯露無遺。司馬光卻不為百姓說人話、專為帝王唱讚歌,還將劉邦建立的四百多年專制統治,美化為劉邦個人的深謀遠慮,甚至神化為“上天所賜”,何其的愚蠢和下作!

司馬光以儒家之心度劉邦之腹,實在是搞笑得可以。要知道,劉邦是最看不起儒生,也最反感儒家那一套虛偽理論的。每當賓客中有戴著儒生帽子來的,劉邦總是脫下他的帽子,在裡面撒尿。與儒生談話的時候,也常常破口大罵。如果劉邦聽見司馬光拿儒家那一套拍自己的馬屁,說不定會尿他一臉。更搞笑的是,後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恰恰是劉邦自己的子孫。當然這也沒啥可奇怪的,統治者要的是愚民和馭民的工具,只要可以給老百姓洗腦,只要有利於維護統治,他們才不管什麼數典忘祖呢。

皇帝殺人,從來不需要理由,也沒那麼多講究。他想殺誰就殺誰,全憑個人好惡,全由當時的心情來決定。司馬光非要從中挖掘“皇上英明”的“重大意義”,還要將其跟國家的前途命運聯絡起來,不知道他自己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