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古人的傳統節日從來不會停留在表面的浮華熱鬧,其中總包含著人情的溫暖與厚重

作者:由 詩詞論古今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01

程式設計師c是什麼意思

如今過重陽節,我們能聯想到的,大都是秋遊、登高、賞菊、敬老等習俗,覺得這是一個很歡樂的日子。但是,讀一讀古人的重陽詩詞,你就會發現,有不少詩詞是帶著傷感的思親懷友情緒而作。

古人的傳統節日從來不會停留在表面的浮華熱鬧,其中總包含著人情的溫暖與厚重

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一句詩裡用了兩個“異”字:

“異鄉”的“異”說明詩人遠離故土,是空間之異;“異客”的“異”則流露出詩人內心的落落寡合,是精神之異。

這兩個“異”字道出了漂泊之人共同的艱辛: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要努力適應陌生的環境,遭遇的冷落挫折無人分擔,偶有的歡欣喜悅也無人分享。

“異鄉”“異客”的孤獨感在重陽這樣的佳節裡格外強烈。

古人的傳統節日從來不會停留在表面的浮華熱鬧,其中總包含著人情的溫暖與厚重

唐朝詩人朱慶餘,是在旅途中度過重陽節的:

一歲重陽至,羈遊在異鄉。

登高思舊友,滿目是窮荒。

草際飛雲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籬畔菊,今日為誰黃。

回想過去的重陽節,和朋友們一同登高飲宴,何等歡樂愜意,如今孑然一身,登高遠眺,滿目窮荒,他不禁暗暗追問:“故山籬畔菊,今日為誰黃。”

這兩句與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有些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站在異鄉的土地上幻想故鄉的情景:那裡的菊花依舊燦爛,親愛的友朋仍會攜手登高,這樣的良辰美景卻獨獨撇下我一人。

菊花當然不會在意自己為誰綻放,友朋們也未必會意識到某個人的缺席,而獨處異鄉之人卻對此格外敏感,無論是“為誰”的追問,還是“遙知”的篤定,透露出的都是詩人的一片痴情。

古人的傳統節日從來不會停留在表面的浮華熱鬧,其中總包含著人情的溫暖與厚重

在重陽懷念親友的詩詞中,我特別喜歡唐人韋應物《故人重九日求橘書中戲贈》:

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

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

“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詩人與好友分隔兩地,在重陽節那天收到友人的一封信,說自己病了想吃橘子,當時橘子還沒成熟,但為了滿足朋友的要求,詩人還是去摘了橘子。

“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他將橘子寄給友人,並附了一封信,信裡提到東晉王羲之曾給朋友送橘子並寫了封簡訊:“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詩人說他想和王羲之一樣給友人送去三百顆橘子,可惜現在還辦不到,等霜降後再努力吧。詩雖小,卻別緻委婉地流露出友情之貼心。

古人的傳統節日從來不會停留在表面的浮華熱鬧,其中總包含著人情的溫暖與厚重

你看,這些有情有義有溫度的詩,是不是告訴我們這樣一個資訊:古人的傳統節日從來不會停留在表面的浮華熱鬧,其中總包含著人情的溫暖與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