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醫說」肥胖是病

作者:由 海報新聞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24

胖是一種病嗎

「醫說」肥胖是病

德州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趙清查房時詢問病人情況

23歲的小麗(化名)剛剛大學畢業,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正是人生最美的年紀,而對小麗來說,近200斤的體重卻讓她苦惱不已。近日,小麗來到德州市人民醫院肥胖門診尋求幫助,“我家有家族遺傳的糖尿病史。”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小麗二十幾年的苦惱。

“目前針對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我們有專門的治療藥物,副作用小,不但能減肥,還能降指標。”德州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趙清說。果然,在肥胖門診病房住了十天,小麗瘦了十幾斤,目前體重已經減到了160斤,人瘦下來,小麗也精神開朗了不少。

“肥胖是病。雖然現在一直在提倡健康生活,但仍有很多人認為肥胖不是病,也並沒有意識到超重和肥胖可能帶來的健康隱患。”趙清說,有人甚至認為孩子越胖越健康,大人越胖越富態,更不會主動就診。事實上,除了生活不便,肥胖還會帶來一系列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痛風等,甚至還會導致女性多囊卵巢而不孕,由於自身體重大,骨關節病的發病率也會上升,甚至腫瘤風險也比正常人要高出不少。

“我就是易胖體質,喝涼水都胖,減不下來的。”“我從小就胖,所以一直瘦不下來,也沒見得病啊。”生活中,不少超重人士都喊著這樣的口號,號稱自己的脂肪“不好減”。趙清給大家糾正誤區:只要是單純性肥胖,不是病理性的,就沒有減不下來的。趙清說,只要攝入的熱量大於消耗,就會長胖,而單純性肥胖患者減肥失敗不外乎三個原因:沒有控制好飲食、運動量不夠、飲食和運動安排搭配不合理。“就像網上流傳的一句話,你不是‘易胖體質’,你只是喝了奶茶吃了火鍋轉眼就忘記的‘健忘體質’。”趙清笑著說。

“懷孕就要多吃點,別虧了孩子。”“現在是一人吃兩人補,多吃點沒壞處的。”一旦懷孕,老人們總會發出這樣的言論,讓準媽媽多吃一些,準媽媽們也半信半疑,開啟了“瘋狂進補”模式。“其實孕期大量進補本身就是錯誤的。”趙清說,孕期過量進補,食用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易導致準媽媽體重超標,出現孕期高血糖,甚至妊娠糖尿病,造成胎兒巨大,分娩困難。“肥胖問題從小就要重視,準確的說,從胎兒時期就應該重視。”趙清表示,兒童肥胖不僅會危及自身的健康成長和發育,而且肥胖兒成年後患痛風、糖尿病的機率更遠高於兒童期正常的人群。因此,胎兒時期準媽媽就應控制血糖,孩子成長過程中更要平衡飲食,適量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隨著健康生活理念的深入,不少市民已經認識到超重和肥胖的危害,立志減肥。但現在,網路上五花八門的減肥方法層出不窮,按摩、辟穀、汗蒸、斷食等,這些減肥方法看似有理有據,但卻暗藏風險,尤其一味節食,減掉的體重只是水分和肌肉,體內的脂肪並沒有變少,更有反彈風險。

因此趙清建議,減重應從調整飲食開始,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飲食結構,減少含糖類、高油脂類食物的攝入,也就是杜絕飲料、油炸食品、火鍋、點心等高熱量食物。同時,要改變飲食習慣,儘量在家吃飯,減慢吃飯速度,細嚼慢嚥。另外,科學減重還需要加強身體鍛鍊,推薦游泳、踩單車、跳繩、球類等運動,同時要保證休息,避免熬夜。“BMI指數是指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是目前在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趙清介紹,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

成人的BMI參考數值:

過輕:低於18。5

正常:18。5-23。9

過重:24-27

肥胖:28-32

(範帥 李夢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