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從糧票到小麥一塊錢一斤,中國農民發生了哪些變化?

作者:由 網事回味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2-03

一斤糧票怎麼樣

2019年的初夏,我國農民迎來了小麥的大豐收,雖然網傳2019年有少數農家的小麥倒伏,個別地方不準用收割機收麥,農民吐槽小麥價格低等諸多問題,但是這都不影響整體上的小麥的大豐收,標誌著2019年是一個豐收之年,總體上來看,人們不用擔心糧食問題。

從糧票到小麥一塊錢一斤,中國農民發生了哪些變化?

資料圖

雖然2019年的小麥總體上獲得了大豐收,但是小麥的價格引起了網友們的吐槽,基本上還是在一塊錢一斤。有人替農民伯伯算了一個帳,種一畝地的小麥,收成就按照高產800斤算,除去成本,包括化肥、農藥、除草劑、種子、澆水灌溉、耕地,再加上人工,基本上沒有太多的錢可賺。

雖然說種小麥不賺錢,但是基本上可以保證農民有吃的,解決了這一年的口糧問題,還是值得慶賀,畢竟,千百年來,農民注重大豐收,豐衣足食是每一位農民的期望。

從糧票到小麥一塊錢一斤,中國農民發生了哪些變化?

資料圖

回過頭來,我們再談一談小麥的價格問題,現在的小麥,價格一塊錢一斤可真是白菜蘿蔔價格,甚至比蘿蔔白菜價還低,蘿蔔白菜有時間還能賣到兩塊多一斤,而小麥基本上在一塊錢一斤左右,十多年都不變,二十年前的1999年,價格就在8毛多。

這麼多年,小麥的價格一直保持在一塊錢一斤左右,農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這還要從建國初期的“糧票”時代談起。

現在這個時代,談糧票,年輕人就很陌生,說吃飯、購買糧食要用糧票,更是一個笑話,糧油店裡大把的糧食,唯恐賣不出去,還要什麼糧票?

從糧票到小麥一塊錢一斤,中國農民發生了哪些變化?

資料圖

我國在經歷了八年抗戰十年內戰之後,才成立了新中國,建國初期,國民經濟十分薄弱,農業方面實行集體制,農業生產效率低下,糧食不夠供應,(當然,糧食產量低,還包含生產技術問題,化肥等多方面因素,都是以前歷史的侷限性。)說白一點,糧食產量低,不夠吃。國家實行計劃經濟,而糧食的分配也在計劃之列,並且是計劃經濟的主體。

糧票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市民、城市的工人購糧,或者是外出旅差吃飯,都需要糧票,就像現在的購物券,限量發行,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前計劃經濟的體現,也是糧食產量低、供不需求的歷史見證。

從糧票到小麥一塊錢一斤,中國農民發生了哪些變化?

資料圖

隨著改革開放,農村實行聯產責任制,糧食產量大幅提高,農民手中的糧食出現了賣糧難,糧食價格低的問題,糧票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糧票,體現了糧食不夠吃,溫飽問題短板的一個時代。

改革開放後,糧食產量提高了,隨之而來的是糧食價格的問題。糧食越是大豐收,價格越低,國家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出臺了最低收購價格,主要是對準小麥,小麥是我國中部、北部地區的主要農作物和口糧,保證小麥價格的穩定,不僅可以保障農民的基本收益,同時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這就是小麥價格這麼多年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的原因。

另一方面,糧食作為我們最基本的生活資料,價格的大幅提升,會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會引起所有物價的暴漲,這也是國家控制糧食價格的原因之一。

我們再看看這些年,農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再改革開放以前,也就是使用糧票的那個時代,農村基本上家家的口糧都不夠吃,小麥是細糧,北方人民的口糧以紅薯、配合雜糧、野菜為主,而改革開放後,北方轉變為以小麥麵粉為主糧,大部分地區吃飯問題解決了,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近20年雖然小麥的價格還是基本上保持在一塊錢一斤的價格不變,而農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的住房發生過兩次大規模的變改。一次是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農村由原來的草房、老房屋,大規模的發展成瓦房,另一次是90年代以後,農村住房往城鎮、街道方面發展,出現了大規模的平方、樓房。

從糧票到小麥一塊錢一斤,中國農民發生了哪些變化?

資料圖

從糧票到小麥一塊錢一斤,中國農民發生了哪些變化?

資料圖

國內工業的發展,為農民創造了就業機會,農民外出打工成為工人,而農業從傳統的手工操作,轉向了機械化耕種,機械耕地,機械收割,提高了效率,同時使更多的勞動力解放出來,從事工業生產。

從糧票到小麥一塊錢一斤,中國農民發生了哪些變化?

當年的溫飽問題、住房問題已經基本上解決,時代轉變成了脫貧致富問題。

溫飽問題和住房問題解決了,還需要有錢,誰家沒錢、錢少,就是貧困戶。政府透過各種渠道、各種手段幫助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是當前的歷史使命,我國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全民脫貧,實現達到小康生活的目標,為時不遠了。

從糧票到小麥一塊錢一斤,中國農民發生了哪些變化?

資料圖

最後,回顧一下小麥價格問題,大家就不會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