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清朝不為人知選妃內幕,竟然不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作者:由 君臨天下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9-07

清朝選妃是故意選醜的嗎

從秦始皇到宣統帝,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風流人物有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帝王也是為數眾多。有詩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說的是唐明皇專寵楊貴妃的舊事,但也側面道出了古代皇帝擁有的特權——六宮粉黛,或者說3000佳麗。古代皇帝擁有如此眾多的嬪妃,究竟是如何選拔的呢?今天,小編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無非就是選拔美女嘛,根本的原則就是誰長得漂亮誰上,長得醜的靠邊。選拔大概分三個步驟,其中,又以第三步最關鍵。第一步,海選。第二步,初選。第三步,終選。

清朝不為人知選妃內幕,竟然不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清朝選妃有著嚴格的程式和制度:

一、資格審查。清朝規定,每三年選一次秀女,清朝總共進行了80多次,幾乎沒有間斷過。選秀女也是要求資格的,並不是誰都有資格參與。清朝規定,滿人八旗女子年滿十三至十六歲必須要參加三年一次的選秀女,除非是身有殘疾,需層層上報審批,經皇帝同意無需參加選秀外,其餘必須參與選秀,否則,即使二十歲也不準結婚。如果私下與人結婚,連同父母都要受到懲罰。符合條件的女子,給予白銀一兩,以供僱車前往皇宮。到京後,按照身份地位進行“排車”,有關係,有身份的排在前面,沒關係,每地位到就排在後面。秀女在神武門下車,由太監引入宮中。

清朝不為人知選妃內幕,竟然不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二、留牌子、。進宮以後,選秀大幕正式拉開,一般在御花園、靜怡軒等地進行,五六個秀女一排,由太監總管進行挑選,如果滿意,就留下名牌叫“留牌子”,沒選上到,叫撂牌子。有時候皇帝、太后也會親臨現場,檢查指導工作。留牌子的還要進行復選,複選的內容是“試以繡錦、執帚一切技藝,並觀其儀行當否“,舊事要看看手工活怎麼樣,是不是行為得體,大大咧咧的肯定不行。

三、前途。如果複選沒過,就打道回府,該相親相親,該嫁人嫁人。如果選中了,則或者賜給皇宮貴族,或留在宮中,隨侍皇帝左右,成為后妃人選。別以為入了後宮就萬事大吉,現實要比宮鬥劇裡的殘酷一萬倍。

清朝不為人知選妃內幕,竟然不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三年一度的選秀開始後,各旗選送的秀女,要用騾車提前送到京城。由於眾多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家尚有車輛,而兵丁之家只能僱車乘坐。因此,乾隆時規定:“引看女子,無論大小官員、兵丁女子,每人賞銀一兩,以為僱車之需。……此項銀兩,……著動使用者部庫銀。”秀女們抵達京城後,在入宮應選的前一天,坐在騾車上,由本旗的參領、領催等安排次序,稱為“排車”,根據滿、蒙、漢排列先後的次序。當“秀女”二字映入人們眼簾時,人們的直覺是秀女應有沉魚落雁之貌,然而,靚麗的容貌是否是當選秀女的主要標準呢?這裡有一張清末應選秀女的照片,似乎很難將這些面孔與任何一個表述美貌的詞彙聯絡起來,非但如此,少女們愛美的天性也成了非分之想。清朝明確規定,八旗秀女閱看時,必須著旗裝,嚴禁時裝。而且,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好色”也是極不名譽的,“美女禍國”從來都是帝王和他們的大臣們翻雲覆雨的護身符,因而這一標準總在若即若離、諱莫如深的撲朔迷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