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杜牧這首詠物詩,以小見大,妙思入微,後兩句令世人遐想了千年!

作者:由 飄雪依依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9-23

手捧元寶和如意的是什麼財神

杜牧,字牧之,號稱杜紫薇,又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晚唐時期傑出的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

如,他的《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詩著意刻畫深秋的揚州依然綠水青山、草木蔥蘢,二十四橋月夜仍然樂聲悠揚,調侃友人生活的閒逸,表達了作者對過往揚州生活的深情懷念。

這樣優美的境界早已遠遠超出了與朋友調笑的本意,它所喚起的聯想不是風流才子的放蕩生活,而是對江南風光的無限嚮往:秋盡之後尚且如此美麗,當其春意方濃之時又將如何迷人?這種內蘊的情趣,微妙的思緒,“可言不可言之間”的寄託,“可解不可解之會”的旨歸,正是這首詩成功的奧秘。

杜牧這首詠物詩,以小見大,妙思入微,後兩句令世人遐想了千年!

全詩意境優美,清麗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來,傳誦不衰。

就如《唐詩箋註》中所言:“十年一覺揚州夢”,牧之於揚州綣戀久矣。“二十四橋”一句,有神往之致,借韓以發之。

本期依依和詩友分享一首他的詠史詩《赤壁》。詩人即物感興,託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杜牧這首詠物詩,以小見大,妙思入微,後兩句令世人遐想了千年!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

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之一。

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杜牧這首詠物詩,以小見大,妙思入微,後兩句令世人遐想了千年!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唐 杜牧《赤壁》

譯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杜牧這首詠物詩,以小見大,妙思入微,後兩句令世人遐想了千年!

主要作品:

詩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代表作有《清明》、《山行》、《江南春》等;著有《樊川文集/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感興趣的詩友可以讀下。

杜牧這首詠物詩,以小見大,妙思入微,後兩句令世人遐想了千年!

樊川文集/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

39。3

京東

購買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沙裡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杜牧這首詠物詩,以小見大,妙思入微,後兩句令世人遐想了千年!

“東風不與周郎便”,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吳勝曹敗。周瑜主要是用火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颳起了強勁的東風。

可此處作者進行了逆向思維大膽地設想,提出了一個與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假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感興趣的詩友可以看下《三國演義》。

杜牧這首詠物詩,以小見大,妙思入微,後兩句令世人遐想了千年!

三國演義

¥

69

京東

購買

杜牧這首詠物詩,以小見大,妙思入微,後兩句令世人遐想了千年!

“銅雀春深鎖二喬”,不言而喻,這場殘酷的赤壁之戰與爭奪二喬有一定的聯絡。相傳曹操虎視江南,其實也為二喬。曹操發誓說

“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二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憾!”

詩的後兩句寫戰爭的勝負,但作者並未點破,而是透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杜牧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漢族與吐蕃的鬥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瞭解。他把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於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

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於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鬱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場時所發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嘆在內,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

杜牧這首詠物詩,以小見大,妙思入微,後兩句令世人遐想了千年!

詩友們,杜牧《赤壁》,你有何感慨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如果喜歡小女子的作品,請幫忙點贊、推薦,留言或轉發,謝謝啦!!!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