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歷史關係源遠流長——唐代中日關係

作者:由 理工男讀歷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2-22

一衣帶水的關係是什麼關係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歷史關係源遠流長,在唐代,中日兩國關係是這樣起源和發展的:

1

、建立聯絡。

唐代,日本被稱為倭國。在離長安一萬四千裡新羅東南的大海之中,世代與中國有來往。倭國沒有城池,人民居住在木柵欄圍著的草屋子裡。國王姓阿每氏,有軍隊,有文字,敬佛法,都是光腳,大塊布系在身上,女多男少,衣服和新羅相似。周圍有五十餘個小島,都是有名字的小國,依附倭國。

日本國名字的來源有幾個:第一是因為國家在日出東方,以日本為名;第二種說法是倭國人學習中國文字之後覺得倭國不好聽,改為日本;第三種說法是日本原來是倭國下轄的小國,被倭國連名字帶土地一起吞併了。

唐貞觀五年,倭國派遣使者奉獻土特產,李世民可憐他們遠道而來,告訴倭國不必每年都來朝貢。並派遣新州刺史高表仁去撫慰倭國,但高表仁去了之後與倭國王子在禮數方面有爭議,沒宣聖旨就回國了。貞觀二十二年,倭國借用新羅的朝貢使團再次到唐王朝朝貢,唐倭開始正式交往。日本朝貢使者大多自高自大,不說實話,說國家方圓數千裡,南面、西面到海,東、北面都是大山,之外都是毛人。當時唐朝人對他們很是懷疑。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歷史關係源遠流長——唐代中日關係

2

、以唐為師。

唐麟德二年,唐高宗李治封泰山,倭國等各國酋長赴會;

唐長安三年,武則天掌權年代,日本大臣粟田真人來進貢土特產,這個人官職相當於中國的尚書級別,衣服不錯,有些學問,容貌舉止溫文爾雅,武則天在麟德殿請他吃飯,給他一個司膳卿的官位;

唐開元初年,日本又派遣使者來朝貢,還是那個粟田真人,請求唐朝大儒給他們教授學問。唐玄宗命令四門助教趙玄默在鴻臚寺教他們,日本人送了寬幅的布匹作為謝師學費,給日本使團的賞賜都在街上買了書籍文獻。使團副團長叫仲滿的,覺得中國太先進了,留下來不走了,改名叫朝衡,在中國呆了五十年,喜歡看書,讓他回國堅持不回去;

之後日本也多次派使者、僧人和留學生來中國,有些不願意回國的,特意請求唐朝皇帝要求和使團一起回去。唐高宗李治時期,日本進獻琥珀、瑪瑙,個頭都很大,“大如鬥”“大如五斗器”。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歷史關係源遠流長——唐代中日關係

3

、不聽話就捱打。

初唐時期,唐王朝忙於平定高句麗,聯合了半島南端的新羅,首先渡海征服了半島南端另一個國家百濟,並由劉仁軌、劉仁願等人鎮守。當時倭國與百濟交好,連同百濟殘餘勢力和高句麗共同反唐,陸地上被劉仁願和新羅聯軍擊敗,海上劉仁軌在白江口大敗倭國水軍,先後四次戰鬥,燒燬了倭國四百多艘船隻,滿天都是火焰和煙霧,海水都被血水和火光映紅了,倭國王子和部眾投降。

按理說這個事情不應該這麼就結束了,至少唐王朝應該下旨申斥倭國或者發兵討伐。但確實就是這麼結束了,可能是這場戰鬥過於順利的緣故。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歷史關係源遠流長——唐代中日關係

4

、很沒存在感的一個小國。

史書上對倭國的記載少的可憐,《新唐書》《舊唐書》中大概各只有一兩千字,屬於東夷裡一個非常沒有存在感的國家。當時的高句麗可是東夷四國裡的重點國家,史書記載內容是倭國的十倍以上,其他東夷國家百濟、新羅也比倭國記載多得多。

參考書目:《舊唐書》、《新唐書》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

原創宣告:本人作品為個人獨立原創,歡迎關注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