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評價和爭論《魏書》的文章很多,但基本都沒說到點子上

作者:由 歷史其實挺有趣z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02

戶長是什麼職位

評價和爭論《魏書》的文章很多,但基本都沒說到點子上

《魏書》

《二十四史》第十本,是《魏書》。

《魏書》的作者,是魏收。

這本書,爭議很大,在解決爭議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魏收這個人。

魏家,在南北朝時代,也算是高門大戶。

魏收的祖上,是西漢的高良侯魏無知。

這個魏無知,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的孫子,秦末漢初的時候,魏無知投誠漢王劉邦,成了西漢的開國功臣,得以封侯。

魏收的祖父魏悅,是魏無知的六世孫,是北魏的太守。

魏收的父親魏子建,是北魏的刺史。

這樣的高門大戶,這樣的家學淵源,註定了我們的魏收同志那就不是一個一般人。

《北史》:收少機警,不持細行。年十五,頗已屬文。

史書說,魏收這孩子,打小就聰明,長到十五歲,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才子,都知道這位小兄弟舞文弄墨有兩下子。

後來魏收入仕的時候,因為才學出眾,被北魏朝廷任命為了太學博士。

評價和爭論《魏書》的文章很多,但基本都沒說到點子上

(魏收 形象)

太學,相當於現在的大學,而博士,相當於現在的老師。

這也就是說,魏收最初的職位,是一名大學老師。

不過,魏收當了老師沒多久,北魏就爆發了河陰之變。

北魏有個喜歡瞎折騰的太后,叫做胡太后,胡太后權慾薰心,竟然把當時的皇帝北魏孝明帝給害死了。

害死孝明帝之後,胡太后扶立小皇帝元釗,想要垂簾聽政,進而掌握大權,結果北魏一個叫做爾朱榮的大臣不樂意了,起兵反抗胡太后的統治,帶兵衝入皇宮,把北魏皇室和臣僚們來了個一鍋端。

河陰之變是一場十分兇殘的屠殺,那時節說得上號的王公大臣基本上都被殺完了,但魏收如有神助,居然在如此殘酷的殺戮中溜了出去,僥倖撿了一條命。

北魏的亂局一旦開始,那就很難結束,那時候朝廷朝不保夕,朝堂危機四伏,當官成了高危職業。

今天你在天子堂,明天你就成了田舍郎,今天你是權臣,明天你腦袋就搬了家的情況屢見不鮮,但神奇的是,魏收卻一直在時局動盪的北魏朝廷裡混得不錯。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魏收的才華,讓很多人都捨不得殺他。

這位小同志,那是真滴很有才華。

當然,這是廢話,無才也寫不了史書。

評價和爭論《魏書》的文章很多,但基本都沒說到點子上

(北魏節閔帝元恭 形象)

北魏節閔帝元恭即位的時候,魏收負責起草詔書,這位仁兄連草稿都沒打,幾分鐘就是一篇幾千字的文章,負責禮儀的官員拿過來一看,渾然天成,上品佳作,一個字都不需要改。

朝廷裡一個叫做賈思同的官員,平生驕縱,目中無人,一生從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但面對魏收,他卻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北史》:雖七步之才,無以過此。

當年三國時期的曹植七步成詩,可是跟魏收一比,還是差點意思。(這純純是粉絲狂喜)

到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的時候,魏收又得到重用,專門給皇帝當男秘書,負責文書工作,魏收事事都能讓皇帝滿意,工作那是相當到位。

魏收做人,是很圓滑的。

北魏時局紛亂,他能服務好每一位皇帝,後來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他又在東魏政權裡混得風生水起。

東魏變成北齊,魏收又到北齊公司上班,仕途平順,死後還被北齊朝廷追封為了司空。

朋友們,司空是什麼職務?三國時曹操曹老闆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大漢朝廷裡擔任的,就是司空的職務。

評價和爭論《魏書》的文章很多,但基本都沒說到點子上

(魏武帝曹操 形象)

當然,如果僅此而已,那麼魏收也並不算特別傳奇的一個人,他之所以能出現在這個合集中,是因為他是《魏書》的作者。

《魏書》這本書,是魏收在北齊上班的時候寫的。

《二十四史》好幾十本,之所以作者要單拿出《魏書》來講,是因為這本書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是封建帝制時代下,歷代正史中唯一一本以遊牧民族為主題的史書。

以前有種說法,說中國古代的歷史,記錄的都是漢族的歷史,其實,這是不對的。

別的不說,從《史記》和《漢書》開始,歷代史書中就都有關於遊牧民族的記載,到東晉十六國時期,甚至出現了很多專門記載遊牧史的史書,不過很可惜,大多數都在戰亂中失傳了。

作者為了寫這篇文章,這兩天大致囫圇吞棗的讀了一遍《魏書》,對這本書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魏書》的歷史,上到公元四世紀的鮮卑人,下到東魏孝靜帝的公元六世紀,內容很長,而且關聯性很強,順便還把南朝宋齊梁這三朝的部分歷史給寫了進去。

作者魏收很顯然精力無限,在《魏書》的序章中甚至還倒查了拓跋氏遠祖二十代,雖然這些內容時隔久遠,可信度未必高,但內容之詳細程度,是其它史書所不具有的。

不過,從唐朝開始,對《魏書》批評就不絕於耳,只要是同行,談到《魏書》,基本上都要踩一腳。

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評價和爭論《魏書》的文章很多,但基本都沒說到點子上

(鮮卑人偶)

其一,北魏皇族大致上都有一種祖先崇拜,就算他們的祖先不過是在深山老林裡過日子的半野人,但他們在言辭之間也十分注意對先祖的美化。

這些人是北魏皇族的祖先,但卻不是魏收的祖先,作為史官,魏收對這些歷史的記載是頗為公正的,在《魏書》中,魏收對這些北魏皇族所捏造出來的先祖們的尊崇身份和傳奇經歷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在記敘中總是會有“這是真的嗎?”“這事兒真假還需要探究”的評價。

魏收這麼一弄,搞得北魏的皇族們很不滿意,於是這幫皇族懷恨在心,今天買熱搜,明天發動公關,汙衊《魏書》是“曲筆”,說《魏書》是“穢史”,意思是說魏收寫書的時候筆是彎的,說他這個人不正直,進而說他書中的內容都是汙穢之言,不值一信。

其二,是《北史》的作者李延壽對《魏書》的批評。

李延壽是唐初史學家,從書寫方向來說,《北史》和《魏書》是一類書,都是記載北朝歷史的。

然而,李延壽在《北史》中,卻猛烈的抨擊魏收的《魏書》啥也不是,說魏收的記載不實,全是胡編亂造云云。

史學家說話,那是要負責任的,因為你是記錄歷史的,你要有自覺性,你要嚴謹求實,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評價和爭論《魏書》的文章很多,但基本都沒說到點子上

(李延壽 形象)

然而,李延壽這個人,他一方面說《魏書》不行,看不上《魏書》,另一方面他在《北史》中的內容卻基本都是照搬《魏書》的記載。

朋友們,如果你恰好讀過《北史》和《魏書》,你就會發現,李延壽寫《北史》的時候,不是借鑑,不是抄襲,也不是洗稿,而幾乎是全盤照搬。

你又瞧不起人家,你又搬運人家,你這不是自相矛盾麼?

不僅是在唐時,《魏書》的爭議極大,就算在魏收的時代裡,他寫這本書,也可以說是鴨梨山大。

唐人劉餗有本書,叫做《隋唐嘉話》,是一本筆記小說。

書中記載了南北朝到唐朝開元時期的歷史,雖然是小說,但是可信度還是很高的,因為後來的《舊唐書》和《資治通鑑》大多都是取材於這本書。

《隋唐嘉話》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梁常侍徐陵聘於齊,時魏收文學北朝之秀,收錄其文集以遺陵,令傳之江左。陵還,濟江而沈之,從者以問,陵曰:‘吾為魏公藏拙。’

由於歷經北魏,東魏,北齊三朝,為很多帝王都服務過,加上他本人才學出眾,又寫了《魏書》,所以魏收在北朝的名氣,那是相當大的。

評價和爭論《魏書》的文章很多,但基本都沒說到點子上

(徐陵 形象)

時值南朝有個叫做徐陵的使臣到北朝拜訪,魏收一看機會來了,自己在北朝名氣已經夠了,現在該向南發展了,於是魏收便把自己的《魏書》和其它文集塞給了徐陵,希望徐陵回到南朝之後,可以讓自己的作品在南朝流傳。

如果徐陵不願意,那麼他完全可以拒絕魏收的要求,然而,徐陵表面上答應了魏收的請求,歡天喜地的把魏收的詩文收下,並且保證一定辦到,一定讓魏收在南朝揚名立萬,結果這位仁兄南返時渡過長江,順手就把魏收的詩文扔到了江裡。

徐陵的隨從對這件事兒很不理解,詢問徐陵意欲何為,沒想到徐陵振振有詞的表示:

我這是在為魏收藏拙,他寫的東西這麼垃圾,真要帶到南朝去,還不得讓南朝的文人貽笑大方,所以我乾脆把他的詩文丟到長江裡,免得到時候他被人笑話。

這是什麼行為?這不純純是嫉妒麼?

不過,世事難料,當年的徐陵已經掩埋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而魏收的大名,還不斷的在歷史長河中被人們提起。

魏收的為人和品性,當然是有問題的,但他的《魏書》,卻一定是有價值的。

正如他在《魏書》中所說:

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

我要寫我自己想寫的,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