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聲樂教學重在找準每個學生的“琴絃”

作者:由 音樂週報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2-05

美聲的氣息如何運用

聲樂教學重在找準每個學生的“琴絃”

陳潔

在不久前結束的2022年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聲樂比賽中,中國低男中音卜樂經過幾輪激烈角逐與其他五名選手共同獲得最高獎,成為本屆比賽惟一獲得最高獎的中國選手。為卜樂聲樂學習道路打下堅實基礎的男中音歌唱家、原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陳潔,在聲樂教學上有著專業且系統的見解。除卜樂之外,陳潔教授出來的許多學生目前已在國內外陸續取得好成績。

給學生準確定位

因材施教,是每一位聲樂教師在教學中都需要做到的事。在陳潔看來,每位學生的先天條件是他們以人聲作為樂器的“琴絃”,而這根“琴絃”獨一無二。作為聲樂教師,既要發現每個學生“琴絃”的獨特之處,也要找到適合他們每個人“琴絃”的訓練方法。

對初學者而言,首先是聲部定位。陳潔表示,卜樂是一個低男中音,而他自己是抒情男中音,但同時也可以演繹其他聲部的作品,這便於他在教學中進行範唱。陳潔曾在義大利系統學習美聲兩年,師從男高音歌唱家費拉羅(Pier Miranda Ferraro)與女中音歌唱家波米達學習。費拉羅是義大利美聲黃金時代的歌唱家之一,他的演唱錄音及現場範唱為陳潔樹立了美聲唱法的藝術高度;波米達良好的教學則為他的聲樂演唱樹立了清晰的認知,其富有智慧的教學手段也讓他獲得技術方面的正確體驗。跟隨這兩位老師學習的經歷,為他如何教授學生積累了很多實用性心得。

在帶領卜樂學習的過程中,陳潔經常一句一句示範演唱,無論是聲音、語言、音樂內容、音樂風格、音樂表現都會透過範唱明確表達。同時他用“邊走邊唱”的方式,利用身體運動帶動卜樂的氣息流動和聲音,達到一種自然共鳴的狀態。“歌唱的技術核心是氣息的運用和調節,好的位置需要在好的氣息支援下進行。我會讓他邊走邊唱,也會編一些適合他演唱的練聲曲來拓展他的聲音。我會找到學生的閃光點,然後不斷透過靈活多變的手段去強化他的優勢,比如他某一個母音唱得好,我就讓他加深與鞏固那個母音的美感與質量,再連線到其他母音,慢慢影響其他母音的美感與質量。”陳潔表示,肌肉記憶非常重要,所以需要用對力,循序漸進,為聲帶肌肉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母音訓練關乎到義大利美聲唱法的基本功,通暢地演唱每個母音,並讓母音統一與自然連線,將為演唱者連貫演唱樂句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在陳潔有的放矢的教學下,卜樂考取當年江蘇省高考藝術類統考的第一名,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之後又前往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留學。

在南京師範大學聲樂專業就讀的王煉是陳潔從大一開始培養的學生。王煉一開始是以男中音聲部入學的,第一次在琴房聽完他的演唱,對各聲部的音色非常敏感的陳潔一下子聽出端倪。陳潔告訴王煉,他其實不是男中音,而應該是一個偏大號(腔體偏大)的男高音。“‘琴絃’是什麼就唱什麼作品。”陳潔說。之後王煉在中央音樂學院進行的聲帶測試也表明,陳潔對他聲部的定位是準確的。

陳潔的另一位學生王爾盾,也是偏大號的男高音,有著歌唱家般的嗓音。為此,陳潔教學中非常細緻、一點一滴地去拓展他的聲音。為了讓他的喉頭穩定,不過早給他拔高音,在王爾盾的高中階段,陳潔讓他暫時演唱一些男中音音區與男中音聲部的作品,但是要求他通暢、自然地演唱,以此訓練和穩固他的中聲區,為以後更好地演唱高聲部打下堅實基礎。在陳潔看來,聲樂教學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活動,聲音沒有絕對的標準,要根據學習者當下階段的聲音特點,以及語言、作品的不同而調整學習和訓練方式,立足於當下,著眼於未來。

聲樂是綜合性教學

陳潔表示,聲樂是身、心、腦的協調與配合,聲樂教學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無論是打基礎階段還是提高階段,在他的教學過程中,他都會為學生進行從聲音、氣息、語言,到情感表達、音樂表現的融合訓練。

卜樂有著良好的身體條件與嗓音條件,在對他的訓練中,除了母音統一、位置統一之外,陳潔還強調氣息訓練。經過各方面的綜合訓練,學生三個月左右就會有一個小的飛躍,一年後大變樣甚至脫胎換骨。從演唱的幼稚狀態逐漸在聲音、語言、音樂綜合方面都有一個質的飛躍。在對王煉的訓練中,陳潔除了重視母音統一,還沿用並發展了自己老師、聲樂教育家周小燕的教學理論——聲音就像“穿針引線”一樣,口一定不能撐大,氣息要像絲一般經過,一出聲就要讓氣包裹著聲音往前湧動。陳潔對“穿針引線”的實踐是,首先打好中聲區的基礎,這是聲音準確、通暢、穩固的基石;在這個基礎上,高音不加多餘的力量和音量,而是“順著走”,就像線一般先找到“針眼”位置,聲音“穿”過去,在氣息正確支援的基礎上,在頭聲位置順勢轉為高音。這樣出來的高音,松、通、活、柔,持久、不費力且富有美感。

“好的高音不是一味地去夠‘那個位置’,而是一個整體的平衡與協調。”在歌唱情感處理上,陳潔如同導遊一般,為王煉講解留學經歷及義大利的風土人情,幫助他理解樂句中蘊含的情感。他告訴王煉,演唱要有“物件感”,演唱是一種情感表達,要找到適合的表達物件、表達方式,將演唱中的情感、藝術感流動起來,才能傳遞給聽眾。平時在琴房練習時,陳潔也會有意識建立學生與舞臺的聯絡,幫助他們找到表演的感覺。

培養跨文化能力與獨特審美

在教學過程中,陳潔經常給學生分享一些作品的各種歌唱家版本與其他古典音樂,一方面是為他們提供演唱參考,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與興趣。這不僅對學生演唱水平有提升作用,也會提高他們的演唱自信、演唱興趣和聲樂審美水平。

陳潔建議,如果聲樂學習者有出國深造計劃,一定要提前注重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好聲音是一個通行證,但之後想要唱出一片天地,就一定要理解和融入當地的文化。”聲樂演唱不僅是單純地“唱聲音”,聲音是載體、形式,文化是內容。尤其對聲樂演唱中的重頭戲歌劇,語言、音樂、相關的文化準備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聲樂演唱者還要走入作曲家的內心,將語言深層次的情感完全融在音樂的情感之中,真正去理解作曲家賦予作品的情感與內涵。

在系統學習聲樂前,陳潔學過中醫。學醫的經歷與他自身性格、聽覺敏感相結合,形成了他對學生聲部特點與演唱特點進行判斷的敏感度。醫學與藝術的雙重學習,也讓他將理性與感性兼顧作為追求目標。他經常會把自己和學生的歌唱錄下來,客觀分析,不斷調整,培養一種客觀的聲樂聽覺。他認為,這樣的調整過程對歌者、聲樂教育者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作為教學者,他堅持範唱的重要性,為此在教學之餘堅持練習、調整狀態,並且不時登臺來保持自己聲音的演唱狀態。在陳潔看來,一位完整的聲樂教學者,一要有文化修養,二要有全面的音樂素養,三要真正懂得聲樂,四要有聲樂教學能力,即如何把別人教好。這四條要求,也是他在自己一貫的聲樂教學中不斷督促自己前進的標準。

陳茴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