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當你的眼光從“我”,到“我們”,你的世界就改變了

作者:由 拂塵記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2-06

他問我你把我當什麼了

這是東霞思維拂塵記的第855篇原創文章,字數1100,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

當你的眼光從“我”,到“我們”,你的世界就改變了

我是陳東霞,寫作28年,畫畫4年

40歲前,無知無覺,混沌迷茫;40歲後,轉變思維,找到生活的真正意義

立志陪你找燈塔,升思維,擴眼界,開啟別樣人生。

當你的眼光從“我”,到“我們”,你的世界就改變了

跟朋友聊天,說起她前幾年情緒不好,差點抑鬱。

現在走出來了,最大的感悟就是當把眼光從自己放到世界後,她終於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後來慢慢想通了。

想當年,她抑鬱的很大原因是,她總認為,她先生跟她結婚時,一窮二白,幸好有她,她家有資源,她也一起奮鬥,才創造出來這方天地。

可男人不這樣想,他認為,這有我的努力,這也是我能力的體現,怎麼能抹殺我的功勞呢,甚至男人有時還會翹尾巴。

她無法接受,覺得男人沒良心、不懂感恩,不珍惜她。

關係越搞越僵,她覺得“我被輕視了,我被拋棄了,我活得很失敗……”

看到這裡,捫心自問,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想法,認為自己對這個家勞苦功高,缺了我,就沒有現在的好日子,所以,對方一定得感恩戴德,要無限尊重包容自己。

當你的眼光從“我”,到“我們”,你的世界就改變了

心理學中,有個說法叫“誇大貢獻”,是說團體中的每個成員,往往會“當局者迷”,過高估計自己對團隊的貢獻。

有這麼一個實驗,研究者分別問丈夫和妻子,分擔了多少家務?

不同的夫妻,說出的數字不同,但每一對說的比例,加起來都超過100%,而且他們都認為自己很客觀地評估了自己的功勞。

只要有團隊的地方,都會有誇大貢獻,而且團體越大,成員越多,誇大貢獻就越普遍。

一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

這是人的“自我中心主義”在作祟。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經研究發現,0-7歲的孩子,通常都會將關注點集中在自己身上,很少關注到其他人。

如今很多成年人,生理年齡長大了,心理年齡卻還沒超過7歲,他們還是習慣於只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帶著強烈的主觀性去認識周圍的人和事,他們還會僅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去處理問題,不理會旁人的意見。

他們只注重“我”的感覺,他腦中世界的中心是“我”,外面的所有人、環境都得跟隨著“我”的意願,一旦有所偏差,一旦自己想象的跟現實不一致,他就會感覺到失望、糾結、困惑、煩惱。

二 放下了“我”,就得到了“我們”

這個社會,一定是殘酷的,這個世界,也永遠不會圍著某個人轉。

那麼,要如何避免自我中心主義,更好地接納和應對現實呢?

要學著把眼光從“我”,轉到“我們”,換個角度,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當你從“我”的煩惱,不如意,轉到“我們”,試著站在團隊的角度,看到每個人承擔的角色,發現他對團隊的作用;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看他的優勢特長是什麼,他付出了什麼。

如果,你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如果,你看到的只是“我”,那麼你會把自己累得半死。

如果你學會了看到全域性,做到抓大放小,善於發現團隊成員的個性特徵,善用他人,你會事半功倍。

當你的眼光從“我”,到“我們”,你的世界就改變了

三 知道自己短板後,不能只是補短,還要學會善用他人

我們常常認為,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短板後,就要努力去補足,可其實這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為這還是站在“我”的角度。

如果你能想,我這方面不行,可對於“他”

來說,這是輕而易舉的拿手好戲,他可能就是舉手之勞。

當然,你不能理所應當地享受,當你想方設法回饋他,無形之中就建立起了合作關係。

換個角度,換個維度,當你看到了“我們”,你的心胸會被開啟,你看到的世界,會比原來更大更多維,你會活得更通透、更淡定。

當你的眼光從“我”,到“我們”,你的世界就改變了

文|東霞

極簡思維創新人

充滿好奇心,探索新領域,

成為創新思維引領者

腦中有圖心中有數腳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