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遮婆迦順世論

作者:由 有車雲創業記錄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4-05

遮婆那是什麼

遮婆迦順世論

順世論梵文中的名字是Lokesu ayatah lokata,既可以稱為遮婆迦哲學,又可以稱為毗訶跋提哲學。稱它為順世論是因為它普遍流行(ayatah)於人民(lokesu)之中,同時也表示它是世俗的或唯物的哲學。現存可以利用的順世論的資料是支離破碎的,對於有沒有順世論的經典仍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有人認為根本不存在這樣的經典,而部分印度學者如塔西、加布等人則收集資料證明順世論經典的存在。

《般若論》中曾引過順世論的文章,在《百論》中也有一段《毗詞跋提經》的實際引語,文法學家缽顛閣梨在其《大疏》中也曾提到過婆古哩對《順世經》的註疏。

目前對順世論的瞭解,主要根據其批判者的言論或部分古代的詩歌、戲劇中的資料。比如摩陀婆的《各派哲學體系綱要》、商羯羅的《各種定說綱要》、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以及閱彌尼的經書、《長部經典·沙門果經》等等。順世論是廣泛流行於民眾之中,與人民的生產實踐緊密相連的一種唯物主義學說。

德·恰託巴底亞耶在談到順世論時說:“我們不得不承認順世論者是不妥協的唯物主義者。事實上,所有比較古老的和可靠的印度哲學傳統在這一點上都是直言不諱的。-在印度哲學中,唯有順世論者全然反對唯心主義觀點以及與之相伴的一切迷信。“在《覺月初升》中對順世論的概括是:“感覺是知識的來源,地、水、火、風是所承認的唯有元素。

利慾是人類生存的目的,意識為物質所有,沒有另一個世界,死亡就是至福。” 由此可見,順世論是一種較為徹底的世俗唯物論。順世論從人的感覺經驗出發,認為地、水、火、風是世界統一的物質基礎,稱為四大,人也是四大混合而成的。

早期順世論還認為意識是由人體中所有四種元素結合而成的特殊物質,“四大和合為我及身心”,人的生命也是從自然中產生的,人的精神則是由肉體產生的,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並且還用凡是食物好、營養好的身體就能增強意識來證明這一點。

因此,肉體與靈魂和意識是結合在-起的。如果肉體存在,這兩者就存在,如果肉體不存在,這兩者也就消散了,它們只能是肉體的屬性。而肉體的組成是四種元素的聚合,當人命終時,則四大分散,地歸地身,水歸水身,風還風身,火歸火身。順世論否定了永恆的、無所不在的靈魂的存在,沒有任何地方可以使肉體和靈魂分開。這種觀點與奧義書認為阿特曼獨立存在的觀點是截然對立的。

順世論認為,由五官所得的知識是認識的唯一真正源泉,除知覺外,其他的證明都是可疑的, “只有所知覺的東西是存在的,不可知覺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因此,順世論認為,人越能深刻地反映外在客觀世界,就越能接近真理;凡是在我們感覺以外,用推理所假定的神、梵或宇宙靈魂等,都是不可信的。

因為那些超驗的領域是不能透過感官感知的。這樣就否定了神造人說,因為神以及其他切超自然的原因都不存在,也沒有神造的天堂和地獄,因而也就不存在什麼來世的業報輪迴和善惡的因果報應。人類的苦樂、疾病幸福,都是由人在此世的所作所為造成的。由於沒有超市的地獄和天堂,由婆羅門們主持的一些儀式也就沒有必要了。

既然來世是不存在的,人就沒有必要去透過苦修以期待來世的幸福,而應該抓住今生今世。他們說:“罪惡在來世帶來痛苦、美德帶來快樂是不能被證明的,這因為我們在現世常常看到惡人享福好人受苦而誰能知道來世將怎樣呢?”0宗教唯心主義一直提倡壓抑人的一切慾望,透過苦修和禁慾來爭取來世的善報。

順世論認為這樣做的人是傻瓜。人在現世有苦又有樂,人類因不能受苦而放棄人生的快樂。據資料中保留的毗河跋提的基本觀點是:道德是自然的,它是由社會協定和利益而產生的,本能和感覺是不需要控制的,人類生活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生存並獲得幸福。

順世論比較著名的一個觀點是:“寧可此生為鴿子,不可死後成孔雀。”他們這種追求現世快樂的觀點被稱為“現世涅槃論”。也有人將他們的觀點歪曲為享樂主義而加以攻擊,無論是佛教徒還是摩陀婆,對順世論倫理觀點的理解都有失偏頗。順世論提出的反對婦女遵守各種訓誡、信條、廢除封建貞操觀和禁慾戒律的思想,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順世論是一種植根於群眾中的學說,因此它反對將人按不同種生來劃分等級,而是認為人與人生來是平等的。不論婆羅門還是首它羅的血液顏色都是紅的,婆羅門是婦女懷胎而生,首陀羅也是一樣,因此“若言貴賤而有相異,何故生死而無差別”,人類應該同樣地享受生活的機會。另外,順世論還進一步提出:“國家的統治者理應為人民所承認。“)這是該派在和種姓制度的長期鬥爭中提出的口號,從要求自然權利的平等發展到要求社會平等。

順世論作為印度古代和中世紀流行於民眾中的一種觀點,與印度最早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或許為了詆譭它,婆羅門救的原始資料始終將順世論的觀點加於被描寫為妖魔精靈-阿修羅的民族,而且奧義書也記載毗訶跋提曾在阿修羅中傳播思想。阿修羅對人的一些認識,主要是靈魂和身體同一,人是宇宙的小天地或者是“小宇宙”;人是由男女二性結合而生的,宇宙也是由男女二性在最初的太空中結合而成的。這些觀點是樸素而混沌的,帶有唯物論傾向。

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後,順世論形成了自己的理論系統,六師之一的阿者多是順世論的代表人之一,是一時的“名德宗主”,另外還有閣婆梨等人。它所代表的階級、階層與婆羅門、剎帝利等階層,圍繞身體和靈魂的關係、有無來世等問題展開尖銳的鬥爭。順世論在當時農村公社的商人、手工業者、農民等下層民眾中有重要影響。

中世紀的順世論受到印度教、佛教的侵蝕,但其主流仍能堅持印度哲學的唯物主義傳統。公元3-7世紀,根據佛經的間接記載,順世論分為許多派,有說四派的,有說三派的,但人學思想上的共同特點仍是否定個體靈魂“我”的存在,認為知覺是認識的唯一來源等。直至近代,順世論仍有影響。它的理論可能不像我們通常意義所講的唯物主義,但它深深植根於廣大群眾的生活中,在印度這個國度裡”享有廣泛的歡迎和誘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