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此人曾經大戰孫策, 結果卻慘不忍睹, 最終曹操出手相救

作者:由 紅途網路怡璇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5-12

吾儕偷食,朝不謀夕是什麼意思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王朗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主人公是王朗。原文如下:

此人曾經大戰孫策, 結果卻慘不忍睹, 最終曹操出手相救

孫策渡江略地。朗功曹虞翻以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為漢吏,宜保城邑,遂舉兵與策戰,敗績,浮海至東冶。策又追擊,大破之。朗乃詣策。策以儒雅,詰讓而不害。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太祖表徵之,朗自曲阿展轉江海,積年乃至。

此人曾經大戰孫策, 結果卻慘不忍睹, 最終曹操出手相救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孫策率軍渡過長江進攻江東,王朗手下的功曹虞翻認為難以抵擋孫策,建議王朗不如離開會稽以躲避其兵鋒。但王朗認為自己的朝廷任命的官員,應該保衛城池,於是率軍與孫策作戰,結果打了敗仗,不得不從海上逃至東冶。孫策窮追不捨,再度擊敗王朗。

此人曾經大戰孫策, 結果卻慘不忍睹, 最終曹操出手相救

於是,王朗前去面見孫策。孫策認為王朗是儒雅之士,只是則被而不殺害他。雖然王朗漂泊流離,貧困潦倒,處境窘迫,但他依然收留撫卹親戚舊友,公平對待,非常講究道義。此後,曹操上表朝廷徵召王朗,王朗自曲阿輾轉江海,花了一年多時間才來到中原。

此人曾經大戰孫策, 結果卻慘不忍睹, 最終曹操出手相救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朝不謀夕”,意為早上不能為晚上的事情預作打算,比喻形勢危急或處境窘迫。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左傳?昭公元年》中的“吾儕偷食,朝不謀夕。”

此人曾經大戰孫策, 結果卻慘不忍睹, 最終曹操出手相救

由於文藝作品的影響,不少人對王朗的認識都停留在被諸葛亮罵死這一故事上。不過,這個故事是虛構的,歷史上的王朗別說與諸葛亮在陣前對罵,就連面也從來沒見過。他們之間的聯絡僅限於劉禪主政期間王朗與其他曹魏大臣一起給諸葛亮寫過勸降信,除此之外再無交集。

此人曾經大戰孫策, 結果卻慘不忍睹, 最終曹操出手相救

歷史上的王朗是個怎樣的人呢?他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一位名士。他早年師從大儒楊賜,歷任郎中、治中從事、會稽太守等職。孫策統一江東期間,王朗曾與孫策有過激烈的交鋒,進行過數次激戰,敗於孫策之手,後來一度被孫策逼得躲在船上,準備跨海南下前往交州。但最終還是被孫策包圍,不得不繳械投降。

此人曾經大戰孫策, 結果卻慘不忍睹, 最終曹操出手相救

幸好孫策對王朗這位名士非常敬重,並沒有要了王朗的命,而是將其扣留在江東。最終,曹操出手搭救。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輾轉,王朗這才得以離開江東來到中原,併成為曹魏集團的一員。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