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侍坐》:冉有言志,“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是謙虛還是說實話

作者:由 悅華海音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9-17

文什麼什麼道成語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孔子坐,坐談理想。

子路率爾而談,說自己可以治理一個處於內憂外患中的千乘之國,使之有勇且知方。

孔子笑了一下。

接下來冉有說,他可以治理一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邦,幾年下來,可以讓百姓富足。至於“方”啦,“禮”啦,“樂”啦,辦不了,只能等待君子來辦。

《侍坐》:冉有言志,“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是謙虛還是說實話

徐悲鴻畫侍坐

從語境上看,冉有首先很聰明。

“大師兄”子路話音剛落,老師就“哂”了一下,連在一旁鼓瑟的曾皙都看出來了,冉有沒理由看不出來。

於是,子路說可治“千乘之國”,冉有就說自己可治小邦一個;子路說可使民有勇知方,冉有就說自己僅可足民,不敢談禮樂治邦。

從這個角度看,冉有心思很縝密,反應也非常快,他由孔子的一個表情出發,已推知其對子路的評價的側重點。

在這裡,他比曾皙見事要明。當曾皙以為孔子不認同子路的

主張

時,冉有就明白了孔子哂的只是子路的

態度

——果然,孔子說子路“其言不讓”!

人們讀《侍坐》往往從中讀出了冉有的

謙虛

,但從冉有的反應看,與其說這是一種“謙虛”,還不如說

是一種謹慎,或臨事的快速轉圜能力,是他頭腦靈活的體現。

《侍坐》:冉有言志,“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是謙虛還是說實話

冉有像

再從《侍坐》以外的文字來看,冉有的言行也和

“謙虛的美德”

不搭界,而是展現了一個從政者的快速應變能力。

《季氏將伐顓臾》。

作為季氏家臣的子路、冉有去告訴孔子,季氏要對魯國的“兄弟之邦”顓臾動武。

一看孔子要發火,冉有立馬反應,說“夫子(季氏)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這就看出冉有的反應速度有多快,連習慣“率爾而對”的子路這次都沒跟上!

知徒莫若師。孔子一聽這話,就嚴厲地批評道,不要找藉口,小人才推卸責任!

《侍坐》:冉有言志,“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是謙虛還是說實話

冉有立像

冉有具有快速反應能力還體現在另一個故事中。

孔子的朋友伯高死在了衛國,孔子先是在魯哭祭,接著又派子張去衛國祭拜。

沒想到冉有這時恰恰在衛國出差,聽說後就代孔子準備了一束帛、四匹馬,沒等子張到達,就以孔子的名義去弔唁了。

按說學生為老師這樣做,老師心裡一定會熱乎乎的。出乎意料的是,孔子並沒有領這份“情”,反倒認為冉有這樣做失禮。

可見,冉有具有政治家最基本的素質——快速反應能力,孔子評價他在諸弟子中政事第一,絕非謬讚;

但在孔子看來,冉有有一個“短板”,那就是不關心、不擅長“禮樂治國”。

《侍坐》:冉有言志,“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是謙虛還是說實話

孔子劇照

在《侍坐》中,他評價公西華“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那可是無限的期許啊;但評價冉有,則說“唯求則非邦也與”,這就很勉強了,他一定是暗暗地遺憾冉有沒有按他“禮樂治國”的路子來走。

在《季氏將伐顓臾》中,他又苦口婆心地告訴冉求,即使“遠人”不服,也不能打他啊,得“修文德以來之”。

甚至因為冉有沒有阻止季氏賦稅改革,孔子喊出了“(冉有)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這樣的話。

——在孔子的心目中,那種改革可能就是“禮崩樂壞”吧。

《侍坐》:冉有言志,“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是謙虛還是說實話

冉有曾陪孔子周遊列國

回到《侍坐》。

結論:冉有言志,可以看出他的謹慎小心;“如其禮樂,以俟君子”不是故作謙虛,而是對他自己實事求是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