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中國史:韓信給劉邦的三建議,這才是漢滅楚的關鍵

作者:由 小晶晶談歷史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9-21

什麼叫不避親疏

在劉邦無用人之時,蕭何想劉邦推薦韓信,拜將儀式結束後,劉邦問韓信:“丞相多次稱讚將軍,將軍有什麼計策可以教給我嗎?”韓信謙虛了一番後便單刀直入地問劉邦:“大王如今想要向東爭霸,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難道不正是項王嗎?”

劉邦很痛快地點頭說是。韓信此時又尖銳地問道:“大王以為自己在庸官、兇悍、仁愛等方面和項王比起來怎麼樣?”面對這樣的問責,劉邦沉默了一會兒誠懇地回答說:“不如項王。”

中國史:韓信給劉邦的三建議,這才是漢滅楚的關鍵

韓信

韓信再拜,稱讚劉邦有自知之明,然後繼續說道:“我也認為大王在這一方面確實是不如項王,然而我侍奉過項王,也清楚項王的弱點。”

於是,韓信就對劉邦說起了他眼中真實的項羽是什麼樣子。韓信談道:“項王勇猛無比,發起脾氣來,千人也抵擋不住他的威勢。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剛愎自用,無法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是他最大的弱點。而至於勇猛,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此外,項王在接見賓客的時候是相當地恭敬有禮,表現得十分仁愛,語言也十分和氣。每當部屬有疾病的時候,他甚至涕泣淚下,還把自己的飲食分給別人。但是部屬有功而應當分封官爵的時候,他卻顯得十分猶豫,不願意給予。像他這樣的個性,不過是一種婦人之仁罷了。”

對於這些細節,劉邦自然是無從知曉的。而在項羽身邊做過警衛的韓信自然有機會去觀察。在說完項羽的為人後,韓信接著又說起了項羽在戰略上的失誤。

中國史:韓信給劉邦的三建議,這才是漢滅楚的關鍵

劉邦

“項王雖然能夠稱霸天下,讓所有諸侯臣服,但是他卻不在關中稱王,而是急於回到彭城,這是因為他缺乏戰略眼光,而且對時局的掌握不夠敏銳,項王還驅逐原先各國的領袖,而以那些和自己關係密切的將領來替代。他又將義帝遷往江南,而新封的諸侯見他這樣做,也紛紛效仿,開始驅逐原來的國君,這樣就弄得天下混亂不堪。更為重要的是,項王生性殘暴,軍紀敗壞。天下的百姓對此無不怨聲載道,只是害怕他的淫威不敢作聲而已。所以,雖然項王現在是名義上的霸王,但事實上早就已經不得民心了。”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韓信已經對項羽做出了重要結論,那就是項羽是個紙老虎,強大隻是暫時的,事實上項羽已經開始走向衰落了。而此時的韓信給劉邦提出了三條建議 第一,任用賢能,不避親疏。第二,不吝嗇封賞,以天下城邑分封有功之人。第三,利用義軍關東士兵思念東歸的心理,向東而爭霸。

但是劉邦立刻也意識到一個重要問題,要率軍出漢中,關中是必經之地,而此時的關中是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人的封地,也被稱為三秦。這三個人不僅擁有很高的軍事才能,而且佔據了很好的地理優勢。想要越過他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韓信對此並不在意,他認為劉邦擁有絕對的優勢。

中國史:韓信給劉邦的三建議,這才是漢滅楚的關鍵

蜀地

韓信分析道:“章邯等人是多年的秦軍將領,數年來率領著秦國的子弟兵與諸侯作戰,傷亡慘重。但在最後時刻卻投降楚軍,但這些投降的秦軍被項王坑殺,只有這三個人倖免於難,並且被封秦地的王。對於這一點,秦國的父老對這三個人恨之入骨,認為他們出賣了秦軍。項羽將這三個人安排做關中王,關中的百姓並不支援。相比之下,大王入關後,秋毫無犯,與百姓約法三章,關中的百姓都希望大王在關中稱王。此外,根據和懷王的約定,大王原本就應該是關中王。項王 強迫大王到漢中,關中的百姓都憤憤不平,所以,只要大王宣稱舉兵進入關中,發出檄文,關中自然就會成為您的囊中之物了。”

對於韓信有理有據的分析,劉邦自然是萬分高興,也開始對韓信有了重新的認識。劉邦當場表示與韓信相識太晚,並決定將東進的計劃完全委派給韓信規劃,所有的軍隊也完全由韓信部署和指揮。

雖然無論是從具體的戰略決策還是用人策略上看,韓信的言論並非首創,也不是個人獨到的見解。但是韓信對劉邦的一番言論還是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的。這個意義就是很好地鼓舞了漢軍將士計程車氣,尤其是築壇拜將的舉動追隨劉邦的將士們看到了東進的希望。雖然前面困難重重,但任用韓信的舉動已經是劉邦發出的最重要的一個訊號了,那就是歷時四年的楚漢相爭終於拉開了序幕。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準備多時的漢軍出動了。而韓信的首次出擊就造就了歷史上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經典戰術。

中國史:韓信給劉邦的三建議,這才是漢滅楚的關鍵

雖然韓信在和劉邦對話時對奪得三秦地區充滿了自信,但是作為一個極富眼光的戰略家,韓信選擇了用最低的代價去獲得最大的成果。在秦嶺密密麻麻的關卡中,韓信圈定了一個名叫陳倉關的地方。陳倉是秦王室以往儲存糧食的一個官倉,後為了保護這座官倉的安全,秦軍在此地建立了關卡。陳倉關是連線漢中與關中的一條故道的出口,而這條故道隱蔽在崇山峻嶺之中,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達到更好的迷惑效果,韓信派出樊噲等將領率領士兵煞有介事地修復以前被燒燬的棧道。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將章邯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棧道周圍。

果然,得知劉邦在修復棧道的訊息後,章邯立刻做出了相應的部署,調集起重兵守在棧道周圍。正當章邯枕戈待旦準備和劉邦軍隊廝殺的時候,漢軍的主力卻悄悄從南鄭發出,穿過崎嶇難行的東狼谷,翻越崇山峻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駐守在陳倉的守軍發動了猛烈襲擊。守軍人數本來就少,加上根本就沒有任何徵兆,漢軍很快就佔領了陳倉關。

此時此刻,章邯方如夢初醒,趕緊調集軍隊主力增援陳倉。此時的漢軍士氣高昂,準備充分,而章邯軍隊則倉促集結,加上長途跋涉,與劉邦短暫接觸後就迅速被擊潰。

中國史:韓信給劉邦的三建議,這才是漢滅楚的關鍵

章邯不愧是一代名將,見此情形,就率領軍隊退居到廢丘這個地方。這也是章邯封為雍王的都城,這裡溝深牆高,漢軍一時無法攻破。而章邯此前的同伴司馬欣和董翳也自身難保,因為周勃和灌嬰在向司馬欣和董翳施加壓力。沒過多久,司馬欣和董翳便投降,整個關中地區除了章邯軍隊固守的廢丘之外,已經全部成為了劉邦的地盤。

從出兵到佔領關中,以武力實現當年的懷王之約,劉邦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而佔領關中對劉邦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對漢軍將士計程車氣是一個極大的提升。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開頭,漢軍開始相信在劉邦的領導下是可以取得最後勝利的。尤其是當自己面對的對手是異常強大的項羽時,這種自信就顯得尤為重要。

另外一點就是劉邦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關中根據地。劉邦先佔據了巴蜀,後重新奪回關中,基本上可以說是已經得到了一個可以支撐起他長久進行作戰的後方。在後來的歷史中,劉邦在與項羽的爭霸中之 所以能夠屢敗屢戰,多次能夠捲土重來,東山再起,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於關中地區提供的兵源和糧食。